补汤熬得越浓越有营养是误区
中国人夙来重视“进补”,而鸡汤、骨头汤就是国人最推重的“补汤”。人们习惯长时间的熬汤,认为熬的时间越久,汤越有营养,越能到达“补”的效果,其实不然。
熬骨头汤一小时左右的浓度最为适合,这时候骨头中的蛋白质(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已溶解到汤内,使熬出的骨头汤味道鲜美。如果再长时间熬炖,骨头汤中
鸡汤也一样,其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即便只吃炖鸡不吃鸡皮,但皮脂早已溶入汤内,喝熬制较久的浓鸡汤会摄取过量的动物脂肪,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致使消化道疾病,还会致使血脂升高,增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发展及脂肪肝的构成。
所以,熬汤一个小时左右便可,熬汤前,先将洗净的骨头砸开,然后放入冷水,冷水一次性加足,在水烧开后可适当加醋,由于醋能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到汤内;同时,不要过早放盐,由于盐能使肉里含的水份很快跑出来,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美;另外,推荐炖具为压力锅,由于用压力锅熬汤的时间不会太长,而汤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损失不大,骨髓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易被人吸收。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