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连上十余条热搜,
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彻底“出圈”,
并以一己之力,
带动完成了疫情背景下各地旅游宣传KPI。
微博上“抢人”,私底下邀请,
全国各地的旅游部门都在拉丁真“入伙”。
不得不承认,“流量”经济下,
颜值也是一种生产力。
而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科技,
在上周也毫不逊色。
“嫦娥五号”飞天,期待!
“奋斗号”归来,漂亮!
相隔没几天,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
昆山中心先后通过验收,
中国科技加速中!
嫦娥五号圆满发射,正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四次分离。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择机实施月球正面预选区域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二是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重大进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重要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后续进展顺利:
——北京时间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N发动机工作约2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继续飞向月球。
——11月25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两台N发动机工作6秒钟,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
——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公里处成功实施牛发动机点火,约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五号探测器近月制动正常,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制动,飞行轨道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
——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按计划实施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凌晨4时40分,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
截至目前,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正常,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继续在平均高度约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进行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奋斗者”号回家11月2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核心研制任务。
自年10月10日起,“奋斗者”号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万米海试,成功完成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并创造了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11月2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任务,返回三亚。
随队返回三亚的中科院深海所副所长许惠平表示,此次出征,队员们克服了6个台风的阻扰,经历了惊涛巨浪的考研,团结协作、拼搏奉献,最终顺利完成各项海试试验。
10月27日,“奋斗者”号首次下潜突破万米,中船集团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带头下潜。“在海试过程中,总设计师、临时党委副书记以及所领导带头下潜。”许惠平表示,在“奋斗者”号的整个海试过程中,共有11人到达万米海底开展试验及科考工作,其中包括首位女科学家、深海所研究员贺丽生,使我国成为人类进入万米海底人数最多的国家。
同时,整个海试过程还全面验证了包括钛合金载人球舱、浮力材料等18大类、52个单项,共82个考核科目。这其中的许多核心技术都来自中科院。
“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两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通过验收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
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近日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郑州中心成为继天津、长沙、深圳、济南、广州、无锡之后全国第7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对促进河南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心配备了技术先进、自主可控的中科曙光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计算能力PFlops,存储PB,主机系统实测持续计算性能居国际同期前列。
据河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中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围绕数字经济、社会管理、环境治理、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一批重点特色应用,为河南乃至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下一步,河南省科技厅将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制定加快超算中心建设发展有关措施,组织实施超算中心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科技专项,全力推动超算中心建设发展。
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
记者30日从江苏省科技厅获悉,近日,总投资20多亿元的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江苏省第二个、国家第八个超级计算中心。
昆山超算中心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院中国科技云资源相衔接,成为共享超级计算平台,将承接长三角区域大科学装置的先进计算及科学大数据处理业务,与苏州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上海脑科学研究中心等开展战略合作,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物理化学材料、大气海洋环境等前沿科学领域开展应用计算研究与服务。
今年疫情期间,昆山超算中心边建设边开展对外服务,累计为华中科技大学等十八家单位免费提供计算资源,有力支撑了我国对新冠病毒基因、病理、药物、预警等方面的研究。
我科学家发现双黑洞吞噬恒星罕见现象安徽师范大学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组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和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在一个河外星系中发现一对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见天文现象。这是天体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在正常星系中发现的第二例超大质量双黑洞绕转系统。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天体,具有独特的时空结构,进入其视界面的所有物质包括光线都无法逃脱。当一个恒星运动到太靠近黑洞的位置时会被其强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进而被黑洞吞噬,同时释放出短暂的剧烈电磁波辐射,称为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但对于一个本身就很难发现的休眠黑洞来说,发生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几乎是每个星系每10万年才会发生1次。因此,即便经过30多年研究,天文学家们也仅在少数几个活动的星系中找到超大质量双黑洞,而能够捕捉到这种天文现象极为罕见。
舒新文研究小组通过分析卫星观测资料,在一个距离地球约26亿光年之遥的星系中,成功发现双黑洞吞噬恒星的观测证据,不仅佐证了首次发现该天文现象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更为该项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研究价值和方向。舒新文表示,如何寻找和探测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是当今物理学和天文学最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的探测和研究对揭露宇宙中最早期巨型黑洞的成长机制、宇宙引力波现象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乃至对宇宙及其基本物理规律的探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OLED面板蒸镀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日前,全球首批OLED蒸镀用陶瓷点源在京东方OLED产线实现规模应用。作为显示面板蒸镀机的核心部件,此举意味着中国OLED行业核心装备及器件的国产化实现重大突破。
蒸镀是OLED的核心工艺,点源是蒸镀机的关键器件,对OLED蒸镀速率、稳定性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被视为蒸镀设备的“心脏”。目前国内各大OLED面板厂家配套的点源均为从日韩进口的传统点源。传统点源采用金属丝和金属片制成的加热器,温度稳定性差,金属长时间受热会脆化,易损坏,金属丝/片之间使用绝缘环支撑,受到导电蒸镀材料污染后会导致绝缘失效,维修成本及时间成本高昂。当前,OLED产业发展和推广的重点是提高良品率、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
据了解,该技术的研发者山东国晶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集特种陶瓷材料、难熔金属制品、蒸镀源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是液晶电视和显示器面板供应商,一直致力于OLED产线升级,并积极推动OLED面板蒸镀设备核心器件—点源的创新优化,其系列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达20%。
年,京东方与山东国晶合作,共同开展点源的技术创新攻关,历时两年钻研,新型陶瓷点源产品成功问世。该产品采用行业首创的复合陶瓷加热技术,有效解决了蒸镀过程中的速率不稳、挥发短路的行业瓶颈,并具有温度均匀性好、控温稳定、抗热震性好、抗污染能力强、表层强绝缘等优质特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不仅为OLED面板生产设备升级提供了全新方案,同时实现了我国重大装备关键器件的自主可控。
山东国晶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汝强向记者介绍,未来OLED发展将呈现市场应用普及化、产品结构多元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技术创新链条化等新模式、新业态。权威数据显示,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达到7.34亿片,同比增长33%,预计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将达到8.26亿片,有望在年突破9亿片,市场规模超亿美元。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OLED屏将成为5G智能设备提升的关键。
“中国将在OLED全产业链上开展国产化布局,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垄断的陶瓷点源的开发正是这一国产化趋势的开端。”刘汝强表示,我国陶瓷点源的研发成功和批量生产,进一步推动了OLED面板生产良品率、生产效率的提升及成本降低,同时也将加快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OLED企业崛起的步伐。
国内首例国产球扩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实施记者29日从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外科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多模态影像评估,近日成功为一老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国产球扩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该手术经查新显示为国内首例。
来自陕西当地73岁患者李纪(化名),两年来经常胸闷气短,并伴有间歇性心悸,近期突然加重。医院建议实施开胸手术换瓣膜。11月13日,考虑到老人年龄大,李纪家医院。
患者入院后,医院心血管外科刘金成主任、杨剑副主任等专家团队针对其病情进行会诊讨论,经过细致心脏超声、CTA等系列术前检查,采用国内领先的心血管3D打印技术进行多模态影像评估,根据瓣环大小,决定采用国产球扩瓣经导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以最小创伤完成手术。
11月18日,经过精心谋划,由医院杨剑副主任、刘洋副教授、金屏主治医师联手对患者实施手术。术前体外循环机湿备,提前建立转机入路。麻醉医生实时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