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医院 >> SEC现场专访陆信武主动脉支

SEC现场专访陆信武主动脉支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发病急骤、致死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是心血管系统的疑难杂症之一。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多数因高龄或伴有其它疾病而不适合行开放手术。全腔内手术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病变的治疗需要考虑如何全腔内重建分支动脉的问题。年9月17~20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的陆信武教授接受《门诊》的采访对当下主动脉弓部支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同时展望了未来主动脉弓部腔内器械的发展趋势。

《门诊》:随着腔内技术和器具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治疗策略。针对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瘤/夹层腔内治疗,需考虑分支动脉的重建,当前可选择的重建分支动脉的腔内技术有哪些?

陆信武教授:目前,全腔内手术治疗复杂累及弓部分支动脉瘤/夹层时,需要考虑分支动脉的重建;可应用的全腔内技术包括平行支架技术、体外开窗技术、原位开窗技术以及分支支架技术等。其中平行支架技术又称作烟囱或潜望镜技术,但是该技术存在较高的内漏和分支支架闭塞的风险,可作为暂时性的补救措施。体外开窗技术,需要术者台上根据术前精确测量结果对支架进行改制,同时术中释放也必须精准,存在一定技术上的难度。当前很多中心会借助3D打印技术实施开窗操作,增加了体外开窗的精准度,但是术中精准释放支架的难度并没有降低。原位开窗技术是当前临床上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开窗方式包括针刺开窗和激光开窗,临床医师可根据个人经验进行选择。分支支架技术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但是目前仅有一款Castor单分支支架成功上市,其他分支型支架仍在接受临床的检验。但是我相信经过临床的检验,疗效最确切、安全性最高、最实用的技术最终会慢慢凸显。

《门诊》:近年来,腔内器械迎来了多次创新。新型器械不断涌现,为弓部疾病的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请您谈一谈当前用于治疗弓部动脉疾病的腔内器械现状?以及未来腔内器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陆信武教授:当前大部分现有的主动脉支架主要是用于处理降主动脉夹层/瘤病变,而腔内治疗的领域已涉及到了弓部、甚至跨主动脉弓部病变;就导致了目前临床上缺乏针对跨弓动脉疾病设计的主动脉支架。相较于降主动脉,主动脉弓部的收缩和扩张幅度更大,研究显示其收缩扩张幅度达到了25%以上;鉴于此,若将既往的主动脉支架直接应用至升主动脉,只能简单的将升主动脉改造为一个有血流通过的“钢管”,为后续埋下隐患。此外,既往支架植入术需要在支架两端留有足够的健康血管作为锚定区;但是大部分A型主动脉夹层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健康血管作为锚定。因此,适用于升主动脉支架的设计理念应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舍弃既往主动脉支架的设计思维,根据升主动脉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支架系统。

总体来说,我认为跨弓部动脉支架的设计必须要满足以下4个:1)满足病变处动脉解剖结构的条件;2)要满足病理特征的条件,如夹层的真腔比较小而假腔较大;3)满足病变处运动力学特征的条件;4)满足病变部位流体力学特征的条件。只有满足这4个条件,才能成为适合主动脉疾病的支架系统。需要注意的是,脑保护是弓部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脑保护系统的设计也是主动脉弓部支架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锚定区的设计、配套的器械、如分支支架,材料和制作工艺也都非常重要。随着临床医师对主动脉弓部的疾病认识逐渐清晰,其相应的治疗器械的研发也会越来越深入。未来,符合主动脉弓部疾病病理结构、解剖结构、运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特征的器械必定会在临床实践中出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dzz/145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