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一个月前,我曾经预告:杨惠主任即将推出一个少见的典型案例。预告推出之后,很多朋友表示,已经搬好了板凳,坐等阅读呢!也有朋友中间询问:“梁主任,您已经挖好了坑,什么时间填上?[呲牙][呲牙][呲牙]”,要知道,我们的病例,要么是病理证实,要么是手术证实,最不济也得有足够的随访,所以,这次时间长了点!再加上,杨主任需要工作、科研、教学,还需要带孩子!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不过,今天,这个大片终于要公映了!欢迎大家阅读!欢迎转载!
要命的食管隆起病变
那是一月前周三的下午,马上就要到傍晚7点钟了,最后一位内镜检查的患者走进了检查间。这是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为纳差消瘦腹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时候,发现食管有个隆起性病变,当地的医生考虑可能是比较大的平滑肌瘤,因为他们不具备进一步完善检查的设备,也不具备内镜下治疗的能力,所以就推荐患者来到医院消化内科。我首先认真阅读了外院的内镜报告,在他们的胃镜报告上写着距门齿约35cm的地方,有食管隆起病变,再仔细观察病变特点,外观看似乎是粘膜下平滑肌瘤,
这究竟是个什么病变呢?
通常,我们消化内科梁宝松教授爱用这样的比方来讲解食管粘膜下隆起病变。他说:“食管就像是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有墙壁,食管有食管壁,食管壁,从内向外,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固有肌层。再往外,就是食管外的结构了。我们再看走廊墙壁,从内向外,分别是涂料层,涂料下泥巴层和砖头层,再往外就是走廊外了。这和食管壁的结构一模一样!”,经过观察,我可以肯定这个疙瘩不是涂料层的问题,那就有可能是涂料下的泥巴层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砖头那一层出了问题,甚至可能是走廊外有什么东西压迫了墙壁!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墙壁内和墙壁外的东西,所以,我得借助超声波的帮助,去探查这个隆起究竟是哪一层来的?有多大?是水还是肉组成的?进而决定能否通过胃镜把这个病变切掉,免除患者接受外科大手术的痛苦!
对这个病变,我们可以选择通过胃镜活检孔把超声微探头插到病变部位,注水,接着探查病变的特点,这样很方便,而且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频率,让病变层次显示的更清楚!于是,我把超声微探头对准了病变部位反复扫查,可是总不能清晰显示病灶边界,而且病变中央的回声也不像是平滑肌组织的回声特点,有点像是水的回声。看不清怎么办?我又换了一台超声胃镜!这个胃镜的头端带有环形扫描的超声波探头,可以显示更远处的结构。这下病变的超声图像清晰完整了,这是什么?血管?为什么里面还有分隔,我觉得有点拿不准!于是又请我们的超声内镜专家邝胜利博士会诊,邝博士仔细观察后吃惊的说:“这是主动脉夹层!”!
我们都震惊了!我再给大家科普一下,食管有三个主要邻居,它们分别是主动脉(人身上最粗的大动脉血管),气管和左心房,这主动脉夹层就是主动脉的内层破裂,巨大的血液压力,顺着动脉壁的内膜和肌肉之间把血管撕开,并且形成了一个瘤样的隆起!就像是即将爆胎的轮胎鼓起了一个大疙瘩,随时可能爆裂!一旦这个最大的血管爆裂,医院内,也来不及抢救,患者会很快就会死亡!天呐!如果没弄清楚,通过胃镜直接下刀,这患者百分之百就撂在了床上!这是位门诊患者,听说不是瘤子,家属马上就想回家,医院,可能随时会发病死亡。
我们科室还在加班的同事们立即行动起来,王修齐主任立刻联系了血管外科的主任,麻醉医师守在患者身边监护,我仔细和家属讲明了主动脉夹层的危险性,家属才不再要求离开,同意住院。血管外科梁凯大夫迅速赶到,将患者收住院并安排了急诊CT检查,
证实为主动脉夹层B型,并且尽快安排了介入微创手术,
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目前患者已安然出院。
这次精彩又紧张的诊治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超声内镜技术的神奇,我为我们科邝胜利博士的高超技术点赞,医院所有科室,所有同道们高效,精准的医疗感到骄傲!这食管隆起病变?大家一定要悠着点!可不是想切就能切!一旦切住了主动脉,或者主动脉夹层自己破了,那可是妥妥的要命!大家记住了吗?医院消化内科杨惠梁宝松
欢迎转载我的文章,欢迎把我的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