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伯今年80岁,两年前开始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上楼梯、做家务时症状更加明显,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近日,在家人陪同下前医院就诊。
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王老伯患有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也就是心脏出口的一个门不能正常打开了,导致心脏负担的加重。心脏明显扩大,收缩无力,已到了非手术不可的时候了。
但王老伯年纪大了,又有肺功能障碍,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太大,无法耐受。心血管外科励峰主任团队在充分检查和评估后认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是王老伯的最佳选择。
经过仔细的术前准备,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第2天王老伯就下床活动了。因为恢复了正常主动脉瓣的功能,王老伯活动感觉非常轻松,以前的胸闷、气促感觉完全消失了。
据励主任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病变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而这些患者因为体质差、合并症多,常无法耐受常规的开胸手术。TAVI不需要常规手术的开胸及心脏停跳、体外循环过程,手术创伤很小,为这些高龄、高危患者带来了福音。
主动脉瓣就像是心脏将血液泵入全身的一扇“大门”,主动脉狭窄时,这扇“大门”变形狭窄,打不开也关不上,导致外周器官供血不足。在病情早期,左心室代偿性增厚,以提高收缩力,心排出量基本正常,患者可无症状。
而随着心肌代偿能力不断下降,心室舒张及收缩力越来越差,导致胸闷、黑矇、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
TAVI手术为微创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中经股动脉途径,沿导丝至主动脉位置,先行球囊扩张,送入人工主动脉瓣,造影确认位置,释放主动脉瓣,在不处理原瓣膜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脉瓣置换。
TAVI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解决了高危主动脉瓣患者开胸手术风险高的难题,同时也为其他中低危主动脉瓣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选择,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专家介绍励峰,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年博士毕业后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年至年在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NationalHeartCenter,Singapore)进修。年底获得副主任医师资格。年在美国最著名的两大心脏中心克里夫兰心脏中心(ClevelandClinic)和梅奥医疗中心(MayoClinic)参观学习。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微创封堵手术,并开始在全国推广,论文也已经被美国最著名的心胸外科杂志《TheAnnalsofThoracicSurgery》发表。年人才引进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任心血管外科主任。在心血管外科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在大血管外科、冠脉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方面都有深厚的功底。善于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手术理论和方法,并有开拓性工作。在上海市率先开展了应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的搭桥手术,也率先开展了瓣膜手术中的射频消融手术。尤其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微创封堵手术上有较深的造诣,其中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手术在世界上和国内都是属于开创性工作,影响很大。
自主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以来,开创性地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高水平心脏外科手术。年8月完成了上海市首例一站式房颤杂交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创性地开展了外科微创房颤消融联合纯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股静脉左心耳封堵术,实现了房颤转律和零射线左心耳封堵,为深受房颤困扰的病人带来了福音。近期开展的经心尖TAVI使医院成为国内少数几家独立完成TAVI的单位。此外,医院顺利开展了微创瓣膜、微创搭桥、微创主动脉支架植入等各种心血管外科微创手术,减小了手术创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