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6日,医院医疗院长孙立忠教授走上讲台,向现场和数万名通过网络直播收看“医院百台心外科手术案例研讨会”的临床医生敞开心扉:“作为一家成立近8医院,医院的心脏团队已累计完成了台复杂、高难度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我们做了很多别人不愿做、不能做的事情。经过这台手术之后,我们在心血管外科技术上取得的成绩也许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让大家知道了——医院,医院,通过跨学科的“心脏团队”诊疗模式,是能够干成事的,并且还能干成大事!”
医院首家心血管医院年9月,首家以心血管为医院——医院正式开业,其坚定地致力于为中国市场引入国际标准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医院由富达集团专注于长期投资的斯道资本领投。自创建伊始,医院的定位及管理,以全球视野制定德达医疗的长期发展规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的临床团队)就临床建设、人员培训及流程管理,与德达医疗紧密合作,力求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并提升患者的临床体验。
在美国,心脏团队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标准的治疗照护模式。德达引进了美国的先进经验,打破科室藩篱、强调多学科的协同。正因为如此,德达“心脏团队”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心血管领域的学术权威。以医疗院长孙立忠教授、首席医疗官葛均波院士、医学影像与介入治疗科主任黄连军教授、外科主任刘建实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带领资深心血管内外科医师们,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紧密协作,发展创新且全面的心血管诊疗方案,缔造最优的患者体验。
医院心脏团队活跃在生命线上的“拆弹专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主动脉疾病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发病时它瞬间爆发,可致人猝死,抢救时间以分秒计算。医院心脏外科多学科团队在大血管疾病和危重心脏病手术治疗领域屡攀高峰,为挽救患者生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活跃在生命线上的“拆弹专家”。
德达心脏团队手术中
在百台心外科手术研讨会上,德达心脏团队回顾几台特殊的手术时,仍难掩激动。第一台手术是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巨大动脉瘤切除、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由于该患者是非常罕见的“熊猫血”血型,在人群中比例不足千分之三,同时血液中还存在不规则抗体。因为血型稀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备足手术可能需要的用血量;即使备足了血液,因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困难摆在眼前,但德达心脏团队接受了挑战,在做好完整预案的前提下,手术过程实现全程未输血,患者康复顺利。
另一个手术案例则充分体现了德达的“拆弹速度”。这是一起急性主动脉夹层抢救案例,也是主动脉疾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种–DebakeyII型。升主动脉血管内膜被升高的血压撕开一个破口形成血管壁的夹层,情况非常危急。医院大门到完成术前准备进入手术室开始麻醉,仅用时30分钟,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德达心脏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深知,每提前一个小时,因突发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的死亡率就会下降1%。在已完成的例外科手术中,就有6例类似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救治。
在医院完成的例高难度手术中,45%为二次或多次手术。其中,1例为第四次手术,1例第三次换双瓣,1例急性心梗后室壁瘤合并室间隔穿孔,均抢救成功。患者的各项预后指标也引领行业水平:约71%的患者于术后8小时内拔除气管插管,35%的患者于术后24小时内转出重症监护室(ICU),30%的手术全程无输血。
医院新模式成为一名纯粹的医生不再难在百台心外科手术研讨会上,“心脏团队”的诊疗模式迸发出的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感染了现场和网络参会的心脏科医生。
张文明博士
德达医疗首席执行官
创新在今天的医疗领域已成为一种常态。突破性的理念、技术、合作和服务,正在一点一滴的重塑着整个行业。而德达医疗很荣幸能够成为这一变革进程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我们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
孙立忠教授
医院医疗院长
在医院,我们的医生不需要去做那些与诊疗无关的事情,团队内部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纠葛,相处非常和谐,干活的时候只要说一句,所有人都会马上到位。我们加入医院,是想探索全新的诊疗模式,踏踏实实的为患者服务。
刘建实教授
医院外科主任
德达“心脏团队”是新组建的,为什么会运行的这么好?我想这个答案包含了两个层面。首先,我们的团队是新的,但是团队成员不是新手。德达心脏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是在这个领域工作多年、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临床医生。其次,医院的团队合作不单纯是医疗团队的合作,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医院中不可能实现的。这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在医院建设的早期就开始介入,并帮助建立一系列规范诊疗流程密不可分。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现在我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患者病情诊断和治疗上,其他的服务工作都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完成,例如患者就诊预约、保险办理、基金赞助等,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和设备,也都会随时就位。可见医院心脏团队的成绩是团队通力合作的必然结果。
黄连军教授
医院医学影像
与介入治疗科主任
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我有一个很大的追求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大型的心血管中心,在这个心血管中心,所有的医生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重点,消除影像科、内科、外科等科室之间的壁垒。
我从83年参加工作,时至今日已经做了几万例心脏造影介入治疗,但是每次治疗我依然会精神高度紧张,因为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把生命交给你,这是最大的信任。因此,我要求我的团队在治疗中做到问心无愧,从点滴小事做起。即便是简单的床旁像,我们要求对同一个患者前后床旁像要采用同一体位,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给外科医生提供最准确的影像学参考。
刘巍教授
医院心外科主任、
医疗事务部总监
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生人才的培养是医院能够为患者持续服务和保障医疗质量的根本,我们鼓励年轻医生去参加外部的学术活动,同时,对年轻医生晋级方面医院还要严格。此外,我们重视从每一个病例中最大限度的汲取知识和经验,力图做到举一反三。一年来,每个年轻医生给我的反馈都是进步很大,令人欣慰。
彭昊医师
医院心外科主诊医生
医院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这里聚集了很多心血管领域的“大师”,每位“大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和知识,还有心脏外科医生的“风范”,这对我们年轻医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种体验。在德达,我最大的感触是终于可以全心全力的去做一名医生,一名纯粹的医生。我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前方有领路人“遮风挡雨”。我们平时碰到的病例都非常复杂,涉及到各个类型,其中绝大部分病例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治疗,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总之,无论从医疗技术还是人文修养角度来看,医院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顶尖平台。
台心脏外科手术只是医院心脏外科团队迈出的一小步,但却为在中国心血管临床实现“心脏团队”的诊疗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中,同时实现医务人员的尊严和价值。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