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精图治”第三届中青年医生病例演讲比赛总决赛病例之五
陈宇宁医院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1岁,主因“反复胸痛5月,加重3天”入院。
现病史
5月前患者出现活动后胸痛,位于心前区,性质为压榨性,持续几分钟可缓解,劳累后反复发作。3天前患者上楼梯后出现胸痛不适,症状较前加重明显。
既往史、个人史
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拜唐苹、达美康”,血糖控制稳定,糖化血红蛋白6.0%左右。既往吸烟史30年,20支/日。否认饮酒史。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体温36.9℃,脉搏63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95/62mmHg。心肺听诊阴性。腹部查体无特殊。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肌标志物均正常。胸片无异常,静息心电图未发现异常。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左室射血分数62%。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具体表现为:运动中前壁导联ST段压低明显,持续至运动后10分钟仍未恢复至基线水平(图1)。
图1.运动平板试验前、中和后的心电图变化
病例特点
老年男性;
慢性病程,近期加重;
活动后发作胸痛,休息后可缓解;
静息时无发作;
既往吸烟、糖尿病史;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
初步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
鉴别诊断
与其他心源性胸痛进行鉴别:①急性心肌梗死:该患者胸痛持续不超过30分钟,心肌酶不高,不支持;②肥厚型心肌病:该患者查体心脏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未见左室肥厚、异常Q波,不支持;③主动脉瓣狭窄:该患者既往无此病史,查体心脏未闻及杂音,不支持。
与其他胸痛原因鉴别:①主动脉疾病:患者入院并未表现出剧烈胸痛,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胸片未见纵膈增宽,心脏超声未见主动脉撕裂表现,故排除主动脉夹层等;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入院时无咳嗽、咳痰,D-Dimmer正常,血气分析未见氧饱和度降低,可排除气胸、肺炎、肺栓塞等;③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无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病史,可排除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等;④胸壁疾病:患者胸痛和呼吸无明显相关,故排除肋间神经痛等;⑤精神因素:入院时无高度紧张状态,可排除心脏神经症、心理因素及神经因素所致。
诊疗经过
为明确诊断,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可见局限性斑块浸润,冠状动脉血流缓慢(图2)。因此,不支持常规冠心病诊断。那么,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如何进行诊断?
图2.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年ESC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管理指南明确指出,微血管功能障碍是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在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以及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测定,结果显示CFR1.2,FFR0.87,IMR31U(图3),因此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微循环障碍)。
图3.FFR、CFR及IMR检测
文献回顾
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指心脏中由微动脉(μm)、毛细血管(平均8μm)和微静脉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当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受到≥1种不良因素影响出现异常后即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D)。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心外膜血管及其主要分支,仅能反映CAD之冰山一角(5%),而心肌微循环是CAD诊疗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据统计,我国仅有6.3%的CMVD患者得到了正确治疗。
~年美国国家心血管注册数据库(NCDR)对例患者的研究显示,无论阻塞性还是非阻塞性CAD患者,均存在很高比例的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年一项瑞典注册研究得出相似结论,发现超过60%的女性和30%的男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狭窄。年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显示,即使给予最佳药物治疗或联合PCI后,仍有近50%的冠心病患者有心绞痛发作。
因此,CAD治疗现状亟待改善,这促使我们思索,从基线分析到诊疗过程是否忽视了一些问题?如为女性患者,是否疾病特点及风险被忽视或低估?针对合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如何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从临床治疗策略角度,包括老年患者,现有治疗后心绞痛再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对于常规诊断方法,是否不应只 目前,临床已有多种有价值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心肌微循环,包括无创手段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磁共振成像、多排螺旋CT(MDCT)、心肌声学造影(MCE)、心电图ST段回落,以及有创检查如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CFR、IMR)。
FFR主要反映大血管状态,CFR反映整个冠状动脉系统(心外膜和微循环血管)的功能状态,正常值3~6,2.5提示微循环异常。IMR反映微血管阻力,被定义为指示剂平均传导时间与灌注压的乘积。IMR正常值多在25U,33U通常存在微循环异常。
年ESCSCAD指南推荐了微循环障碍治疗流程(图4)。
图4.微循环障碍治疗流程
治疗效果
患者血压偏低,比索洛尔起始剂量1.25mgqd,症状改善不明显,在血压及心率允许范围内,比索洛尔剂量加至2.5mgqd,仍偶有胸痛不适,较前略有改善,并逐渐增加剂量至5mgqd。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加用尼可地尔5mgtid,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好转。
出院医嘱:比索洛尔5mgqd,曲美他嗪20mgtid,尼可地尔5mgtid,阿卡波糖50mgtid,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qd,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阿托伐他汀20mgqn。
出院指导:戒烟、饮食控制、体重管理、改善生活方式。出院后随访,患者胸痛症状基本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出院1月后复查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阴性。
诊疗体会
在控制冠心病症状时,需重视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在 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认识加深,有很多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和分享,该病例非常有代表性。首先,讲者演讲的语速和语调非常流利,口齿清楚,层次分明,详细分析了整个诊治过程,诊断非常准确。采用现代检查手段监测CFR,证实存在微循环障碍。从病例分析来看,建议首先根据症状、病史及体征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进行一系列检查,该病例报告的体格检查相对简单,作为低年资医生,体格检查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检查还需介绍地更充分。
另外,我们需确定患者胸痛的发生时间到底是劳累/上楼梯时,还是劳累/上楼梯后。若劳累/上楼梯时发生胸痛,可考虑为缺血性胸痛,加上根据患者病史如糖尿病史、吸烟史,应考虑为缺血性胸痛。大多数患者有固定的冠状动脉狭窄,并且狭窄程度在70%以上,患者才会在劳累时发生心绞痛,即缺血性胸痛。若患者病情稳定,可进一步行运动平板试验评估缺血范围,以确定是否需进行干预,该患者运动试验为阳性,需分析缺血病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未见心外膜血管狭窄,考虑缺血是由小血管问题所致。最终通过检查,确定存在微循环障碍。但是,还需进一步考虑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原因。
作为临床医生,诊疗思维应该具有阶段性。
姜一农教授大连医院该病例是典型的劳累性心绞痛,对这类患者,我们一般不敢轻易做运动平板试验。我们多次接触此类病例,典型的劳累性心绞痛患者行运动平板试验负荷后,有些会诱发阿斯综合征发作。因此,此类患者要么使用药物治疗,要么做造影,若造影正常但仍有心绞痛,这时可进行运动平板试验。
吴平生教授医院丁教授已反复强调,报告患者胸痛发作时间一定要说明是活动的当时还是之后。关于尼可地尔的使用,其和钙通道阻滞剂联合、和硝酸酯类联合、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都曾开展了临床试验,但和曲美他嗪的联合未做过临床试验,所以这二者联合使用是否有益尚不确定。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