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间:年5月。
主诉:因“间断胸闷、胸痛3年,加重1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开始于活动时出现胸闷,主要位于胸骨中下部,反复当地住院治疗,症状反复,当时曾行冠脉CTA检查提示冠脉三支病变,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家属拒绝。此后症状反复发作。1月前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最长一次发作持续约30分钟缓解,心肌酶升高,医院CCU住院抢救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呕血症状,量约ml,后未在呕血,经治疗,胸闷症状逐渐缓解,后转入我院。患者在转入我院之后反复出现急性左心衰,不能平卧,经过强化治疗后可以高枕卧位,经科室讨论后急诊行冠脉造影。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30年,最高达/mmHg,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体型略胖。
体格检查:BP/80mmHg,P89bpm,两肺呼吸音清,左肺满布湿啰音,右中下肺湿啰音,双肺多发干性啰音,心界大,心律整,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氧饱和度96%。
实验室检查:cTnⅠ2.68ng/ml,CK-MB4.57U/L,NT-PrBNP4pg/ml;WBC3.8×/L,N77.9%,HGBg/L;Cr81μmol/L,K+3.9mmol/L,Na+mmol/L,GLU6.98mmol/L,CHO3.85mmol/L,TG0.92mmol/L,LDL2.49mmol/L;ALT27U/L,AST40U/L,CR81μmol/L,BUN3.59mmol/L,CCR50ml/min。
入院心电图:
彩色超声诊断报告:EF38%,LA39mm,RA30mm,RV28mm,LV60mm,LVPW10mm,左心增大,左室壁弥漫性运动幅度降低,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功能降低(收缩+舒张)。
初步诊断病症:1、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Ⅳ级(Killip);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3、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评估:GRACEScore:(高危)、CRUSADEScore:60(极高危)、ACT检测s。
用药情况: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片75mgqd;瑞舒伐他汀20mgqd;呋塞米20mgiv;泮托拉唑40mgivgtttid。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年5月。
造影前用药:未使用比伐芦定(泰加宁?)。
造影结果:LAD近中段CTO,可见RCA的锐缘支和PD的间隔支到LAD的侧支循环(锐缘支的Werner侧支血管分级:CC1级伴重度迂曲;PD的Werner侧支血管分级:CC0级)。
造影结果:
右冠脉造影:
术中思考1、患者老年女性,三支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出现急性左心衰,考虑和冠脉重度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有关,各项评分均提示高风险,因此患者风险很大,造影之后与家属再次充分沟通;
2、患者心功能较差同时合并三支病变,因此不一定能够耐受手术,术中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
3、患者出血评分很高,因此为防止术中使用肝素及替罗非班出血,需要使用出血风险小、安全性高的比伐芦定(泰加宁?);
4、单纯分析患者冠脉病变,前降支重度狭窄,回旋支开口次全闭塞,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左冠脉向右侧提供逆灌注,大大增加了左冠脉的负荷量;左冠脉为供血血管,右冠脉为受血血管,处理左冠脉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慢血流或者无复流造成心脏供血停止,这样是致命的;处理右冠脉的话,保证左冠脉正常供血,不影响左冠脉及右冠脉远端的供血,同时如果开通右冠脉能够大大降低左冠脉供血的压力,因此经过科室会诊后建议处理右冠脉;
5、右冠脉存在少量的前向血流,不排除近期闭塞,开通的成功率较大。
应对策略治疗策略:PCI。
PCI策略:先尝试正向开通,如不顺利再考虑逆向。
抗凝策略及依据:比伐芦定(泰加宁?)(根据患者危险评估、循证证据及最新指南推荐)。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年5月。
术中用药:比伐芦定(泰加宁?):负荷剂量0.75mg/kg,维持剂量1.75mg/(kg·h)。
手术过程(一):微导管支撑下成功通过闭塞段,Finecross(cm)+Whisper;微导管不能通过,双导丝下扩张闭塞段,血管再通,Runthrough,BMW,1.5×15mm、2.0×15mm、2.5×15mmBostonballoon。
手术过程(二):开通右冠脉后,分别由远及近,精确定位,植入三枚支架,3.0×23mm、3.0×23mm、3.5×23mmXIENCEPRIME药物洗脱支架。
手术过程(三):植入支架后即刻效果,后扩张球囊进行后扩,3.0×12mm、3.5×12mmBostonballoon(后扩)。
手术结果:右冠脉最后造影结果。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用药:术后双抗治疗继续,水化,胃黏膜保护剂继续使用,继续持续泵入比伐芦定(泰加宁?)。
术后应用比伐芦定(泰加宁?)的持续时间:4小时。
术后心电图:
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应对策略:1、本例患者为老老年女性,冠脉三支病变,心功能受损严重,因此紧急情况下需要明确血管处理的先后顺序,事实证明,处理右冠脉是正确的,不管是缓解缺血症状还是减轻左冠脉压力、减少并发症方面。同时术后心电图缺血情况明显缓解;2、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在一定情况下起着很关键的作用;3、比伐芦定(泰加宁?)在高缺血风险及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围手术的应用,优势明显,在有效抗凝的基础上更显著减少出血风险。
选用比伐芦定(泰加宁?)理由:比伐芦定(泰加宁?)为20个氨基酸的肽类药物,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1、能与游离或血栓中的凝血酶催化位点、外围位点特异性结合;2、比伐芦定(泰加宁?)与凝血酶的结合过程是可控可逆的;3、抗凝效果可预测,而且耐受性极佳;4.比伐芦定(泰加宁?)血浓度与APTT、PT和ACT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0.73和0.8(P<0.);5、半衰期短,25min,停药后抗凝作用迅速减弱。MATRIX研究显示,与单用肝素相比,比伐芦定(泰加宁?)降低全因死亡和心性死亡,同事降低出血风险。纳入22项研究、共22,例患者的最新荟萃分析表明,比伐芦定(泰加宁?)与肝素或LMWH联合GPI相比,出血风险最低。
证据引用:BRIGHT研究采用延时注射比伐芦定的方式(PCI术后持续静脉滴注术中剂量的比伐芦定3~4h),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期间,使用比伐芦定相比肝素或肝素联合GPI可减少总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且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基于BRIGHT研究及国外相关证据结果,《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提出了STEMI急诊PCI及NSTE-ACS术中及术后应用高剂量比伐芦定持续静滴3~4h的方案。对ACS患者PCI术中抗凝,虽然比伐芦定与肝素的应用均维持了Ⅰ类推荐,但比伐芦定的证据水平从B升高到了A。
用药体会:本中心自年开始应用比伐芦定(泰加宁?),至今已积累超过20余例应用经验。整体用药体会发现选择比伐芦定(泰加宁?)后,患者出血风险更低、术后延迟应用3~4小时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更安全。《年中国PCI指南》将比伐芦定(泰加宁?)作为PCI抗凝治疗的ⅠA级别推荐。临床上,医师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推荐应用。
比伐芦定(泰加宁?)使用说明:1、泰加宁?配制简便:将一支泰加宁0.25g溶入5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注射用氯化钠稀释液中,配成5mg/ml溶液。
2、泰加宁?可静脉注射和滴注,疗效具有可预测性。负荷剂量:PCI术前0.75mg/kg弹丸注射;持续泵入:静脉滴注1.75mg/(kg·h)至手术完毕(不超过4小时)。
3、肾功能损伤患者泰加宁用量调整参考
医师介绍宗永华,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医院心内科,于河南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先心病介入治疗,心脏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现在参与国家科学自然基金3项,主要从事动物造模及数据处理,同时参与论著两部。
三分钟教你看懂医院的检查报告以后别再问输卵管粘连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