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外周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主动脉是人体运输血液的主干道,就像母亲河一样发出各级分支来营养心、脑、脊髓、腹腔内脏、四肢等组织器官。这条主干道一旦发生夹层、溃疡、动脉瘤等病变,病人将随时面临着破裂出血、脏器供血障碍等严重威胁,甚至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病人死亡,可谓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都是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去世的。
血管外科医生作为人体外周血管的专业维护人员,可以利用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等技术对病变主动脉进行修复,能有效防范主动脉疾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近1个月来,在殷恒讳教授的带领下,我院血管外科团队连续成功救治了四名疑难的主动脉疾病患者:
病人邝某无意间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因其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故及时来我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其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均扩张成瘤,并且瘤体已经波及双侧髂内动脉开口,常规的腔内手术需封堵双侧髂内动脉,有可能引起盆腔脏器缺血、阳痿等情况。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并且这种复杂的瘤体解剖比较容易通过开放手术解决,殷恒讳教授建议患者进行开放手术,但患者出于恐惧而坚决抵制。经过充分的讨论和沟通,殷恒讳教授最终决定采用“三明治”技术为其进行腔内治疗,成功隔绝了动脉瘤并保留了一侧髂内动脉的血供。术后患者顺利康复,没有出现盆腔缺血并发症。据了解,这是我院历史上第一例利用“三明治技术”治愈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如图1)
图1:手术前后对比可见动脉瘤被完全隔绝,还保留了一侧髂内动脉的血供。(紫色箭头:腹主动脉瘤体;红篮色箭头:双侧髂动脉瘤;黄色箭头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绿色箭头:“三明治”支架)
黄某一年前曾经因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接受了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但是在复查时发现主动脉弓降部夹层动脉瘤仍在持续增大,而且病人已经出现胸痛,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由于年龄较大,再次开放手术风险极高,而之前植入的“象鼻支架”也对手术造成较大阻碍。经过审慎评估,殷恒讳教授决定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腔内技术进行治疗。经过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准备,成功地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了主动脉内膜破口和夹层动脉瘤,术后病人顺利康复出院,,徘徊在鬼门关的一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如图2)
图2:手术前后对比可见支架远端破口被完全隔绝,支架形态良好。(蓝色箭头:原主动脉支架;紫色箭头:巨大动脉瘤;红色箭头:内膜破口处;黄色箭头:重新植入的支架)
程某十二年前就因为“腹主动脉瘤”医院接受过开放手术,本次因为胸痛两天就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他不仅胸部存在直径10cm的巨大夹层动脉瘤,腹部和肾动脉处也有两处动脉内膜破口,局部夹层动脉瘤直径也超过7cm。根据其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殷恒讳教授准确地判断其十二年前所患疾病并非真性腹主动脉瘤,而是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当时手术仅处理了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段,肾动脉上方腹主动脉以及胸主动脉内膜破口长期存在,造成了瘤体持续扩张,已经濒临破裂。这种复杂情况即便对于专业的血管外科医生来讲也非常棘手,殷恒讳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反复的评估和周密的计划,最终采用腔内技术、利用四枚支架不仅一期封堵了胸主、腹主和肾动脉的内膜破口从而彻底隔绝了夹层动脉瘤,同时还通过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技术”保留了左锁骨下动脉的血供(如图3),病人获得完全治愈。
图3:术前术后对比可见远近主动脉三个破口隔绝良好。(蓝色箭头:胸主动脉瘤最大径85mm;黄色箭头:腹主动脉夹层;紫色:胸主动脉支架;绿色箭头:腹主动脉支架;白色箭头:肾动脉支架;红色箭头:烟囱支架。)
陈某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他因为突然出现左侧胸部疼痛来我院就医,最初以为是心肌梗塞,经过检查才发现是主动脉夹层,并且夹层已经向近心端逆行撕裂到左侧颈总动脉根部水平,如不及时处理,夹层随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出现动脉破裂大出血或者威胁到头部血供,殷恒讳教授决定尽快为患者进行腔内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支架近端锚定区有限并且需要遮蔽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所以出现支架源性内膜撕裂和椎动脉缺血的风险非常高。经过详细评估和周密准备,殷恒讳教授同样采用主动脉覆膜支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的方法为患者施行了手术并获得成功,患者已顺利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如图4)
图4:术前术后造影可见主动脉巨大破口已被完全封堵。(红色箭头:主动脉巨大破口;紫色箭头:胸主动脉支架;蓝色箭头:烟囱支架)
殷恒讳教授长期致力于外周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在临床工作中一直秉持一切为了病人健康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在开展常规开放和腔内手术的同时勇于技术创新,促进了血管外科新技术和新理念在我院的推广应用,使我院血管外科工作又上新台阶。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