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关海霞
最近一年中,关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的临床研究仍然热度不减,而且对其的认知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方面。
亚甲减与心血管疾病
美国学者HylandKA等利用心血管健康研究纳入的样本,评估65岁以上、未应用甲状腺疾病相关药物的持续性亚甲减患者(例)的10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并与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持续性亚甲减与冠心病、心衰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按照亚甲减的程度分组后,仍没发现亚甲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国际甲状腺研究协作组综合—年MEDLINE和EMBAS数据库中6个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基线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与冠心病事件和相关结局的关系。对例研究对象的随访结果显示:共有亚甲减患者例(4.4%),其中例(45.8%)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随访中有例死于冠心病,发生过次冠心病事件。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相比,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亚甲减患者的冠心病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增加程度与基线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但与基线TPOAb状态无关,提示甲状腺自身抗体对冠心病预后无独立作用。
另一方面,TadicM等运用二维影像或三维斑点追踪影像技术,研究亚甲减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甲减组左心室纵向和环形应变以及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率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三维影像检查中,亚甲减组左心室心搏出量、射血分数、纵向和径向应变率明显下降,对照组和治疗组无差异;左心室圆周和局部应变率从亚甲减组、对照组到治疗组逐渐增加,提示亚甲减能影响左心室功能,而L-T4治疗有利于左心室重构。
亚甲减与体重
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亚甲减对体重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GarinMC分析美国心血管健康研究纳入的样本,评估了65岁以上的例未应用甲状腺疾病相关药物的持续性亚甲减患者和例正常甲状腺功能者。结果显示:亚甲减患者在体重变化方面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无差异;在减轻体重、脂肪体积和脂肪比例方面,亚甲减患者和正常甲状腺功能者也没有区别。无论是甲状腺功能正常还是亚甲减者,促甲状腺激素每升高1mU/L,基础体重均升高约0.51kg,但这一现象仅仅存在于女性。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体重和随访期内的体重变化不受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的影响。
亚甲减与骨骼健康
GarinMC还利用美国心血管健康研究的观察人群,选择65岁以上共计例老年美国人,探讨甲状腺功能状态与12年随访期间髋关节骨折的发生率,其中在例含骨密度检查资料者组成的亚组中,还探讨了甲状腺功能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经过危险因素校正和性别分层,结果没有发现亚甲减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甲亢)与髋关节骨折存在关系,也没有发现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和骨密度之间存在联系。
亚甲减与活动能力
VirginVS等的一项研究纳入例(平均年龄75.2岁)老年患者。在基线和随访期间,受试者填报评估活动能力的日常生活能力(BI)量表和日常生活器械活动(IADL)评分表,进行亚甲亢(n=65)、亚甲减(n=)患者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n=)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基线水平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亚甲亢患者和亚甲减患者的平均BI值分别为19.73、19.60和19.82,平均IADL评分分别为13.52、13.51和13.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平均3.2年的随访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与一过性或持续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患者相比,每年BI或IADL降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erneckF等的研究评估了亚甲减患者在持续较大量运动时和运动后的氧摄取动力学。研究对象包括19例亚甲减女性患者,年龄为20~55岁。给予她们运动试验6min,随即进行6min的被动恢复。结果显示,在静息到运动的转换过程中,亚甲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氧摄取速率减低、氧缺乏更明显;运动到休息的转换过程中,亚甲减患者氧摄取速率仍然较低,恢复期需氧量更多。说明亚甲减女性患者运动期间氧代谢受损,且这种损伤持续到运动后的恢复期。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