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简介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4岁。
主诉:胸闷伴一过性晕厥3小时,加重1小时。
现病史:3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闷,家人随即给予阿替洛尔1片、速效救心丸10粒口服,服药后患者上述症状未缓解,并出现恶心呕吐1次,呕吐为胃内容物,呕吐后晕厥,伴大小便失禁。医院求治,测血压70/50mmHg,给与对症支持治疗后,经急诊转入我院。
既往史:自诉有心肌炎病史10余年,具体不详。
个人史: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
二、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T:36.8℃,P:次/分,R:18次/分,BP:84/52mmHg,SaO2:92%。急性病容,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神志清楚,精神极差。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心脏大小正常,心率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弱。神经系统查体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2.46×/L↑;NE%:80%↑。
血生化:
血糖:12.77mmol/L↑;胆固醇:4.51mmol/L↑;
肌酐:umol/L↑;尿素:10.4mmol/L↑。
BNP:pg/ml↑。
血气分析:
PH值:7.↓;PO2:59.6mmHg↓;PCO2:37.9mmHg;乳酸:3.8mmol/L↑。
凝血功能:D-二聚体:ng/ml↑。
肝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淀粉酶、脂肪酶正常。
心电图
床旁彩超
胸腔:未见液性暗区。
心脏: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起始部扩张,考虑为动脉瘤,建议进一步复查。心包积液(局限于前心包及心尖部心包腔内)。
三、初步诊断
入院初步诊断:
1、晕厥原因待查:肺栓塞或冠心病
2、肺部感染
治疗:给与严密心电监护,吸氧,建立深静脉通路,升压、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保护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
分析患者发病特点
患者的主要表现:胸闷、恶心呕吐、晕厥、低血压休克、氧饱和度低、呼吸浅快、口唇紫绀、肺部呼吸音弱、大小便失禁。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I导联S波、III导联和V1导联T波低平)、动脉氧分压下降、D-二聚体略高,心肌酶谱正常。
肺动脉CTA检查
肺动脉CTA检查报告
1、肺动脉未见明显栓塞征象。
2、升主动脉增粗(直径约5.8cm),提示瘤样扩张。
3、心包积液,两侧胸膜增厚,双肺炎性改变。
患者肺动脉CTA未见肺栓塞,仔细观察主动脉系统未见夹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入院5小时后转入CCU继续治疗。
四、转入CCU后的情况
至CCU后复查
血气分析:PH:7.↓,乳酸:3.6mmol/L↑。
生化:尿素:13.9mmol/L↑,肌酐:umol/L↑,钾:6.31mmol/L↑。
肌钙蛋白:1.47ng/ml↑,BNP:pg/ml↑。
尿常规:红细胞:个/ul↑,潜血:1+。
心电图(.09.:15):窦性心律,I导联S波加深。
心电图(.09.:36):窦性心动过速,I导联S波加深。
转入CCU后患者情况
患者胸闷有所减轻,未诉胸痛,仍有恶心、纳差,24小时小便量ml。
第二天复查结果
血气分析:PH:7.↑;氧分压:73.4mmHg↓,二氧化碳分压:31.3mmHg↓。
生化:尿素:16.5mmol/L↑,肌酐:umol/L↑,钾:3.8mmol/L。
血常规:WBC:11.88×/L↑,NE:9.36×/L↑,RBC:3.93×/L↓,HB:g/L↓,肌钙蛋白:0.73ng/ml↑,CK、CK-MB正常。
复查床旁彩超
腹部彩超:肝内血管瘤,脂肪肝,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升主动脉窦部瘤样扩张,主动脉瓣大量反流。
心电图(.09.:25):窦性心律,S1QIIITIII改变。
院内会诊
1.肾内科:考虑患者急性肾前性肾功能不全,应给予补液,避免肾脏损害药物、必要时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2.神经内科:结合患者的症状,考虑为自主神经症状,不考虑脑血管病,应继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五、病情变化
病人于18:00吃饭时突然出现头曚,测血压为80/56mmHg,立即平卧,液体输液加快,病人诉背部不适,复测血压/58mmHg,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立即复查心脏彩超
升主动脉内径增宽
升主动脉窦部瘤样扩张
主动脉瓣大量反流
升主动脉窦部膜样回声(夹层不除外,建议进一步检查)
主动脉夹层:立即行胸、腹主动脉CTA
胸部动脉CTA+腹部动脉CTA
胸、腹主动脉CTA结论
符合主动脉夹层Ⅰ型表现。
心包腔积液,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双下肺部分膨胀不全。
最终诊断
主动脉夹层(Ⅰ型)
肺部感染
肾功能不全
转归
医院;第二天上午08:00左右,主动脉夹层突然破裂,死亡。
六、病例分析
主动脉夹层易误诊原因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不同而复杂多变。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有轻微疼痛甚至根本无疼痛。
临床医师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警惕性。
无痛性主动脉夹层
被认为非常少见,越来越多的病例表明,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较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更加变化多端,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无痛性夹层的诊断对于我们说是一个挑战。
至今,对于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的机理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用“aorticdissectionandpainless”为检索语句在MEDLINE(年至今)上检索到94篇相关文献。
首发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腹部胀满感、呼吸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晕厥、肢体麻木、无力及肉眼血尿等。
主动脉夹层低血压的原因
1、急性期多是血液突然渗入假腔中,甚至从破裂的血管中进入空腔脏器内,循环血量骤减。
2、累及主动脉瓣以致心排量降低,或累及冠脉影响心肌血供进而影响心肌收缩。
3、撕裂累及肢体动脉开口而产生脉搏不对称或无脉症。
4、部分患者发病年龄大,交感神经的反应迟钝,而强烈持久的疼痛反应使血管运动中枢受抑制,阻力血管、容量血管舒张,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病例总结
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变化迅速。
临床表现多样。
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
七、专家点评
本病例虽然为一例误诊病例,但由于这一个病例将来会避免其他更多的患者被误诊,也非常有意义。第一诊断为肺栓塞,但做CT后发现没有肺栓塞,立即复查心脏彩超,发现主动脉增宽,考虑为主动脉夹层,后立即行胸、腹主动脉CTA,最终诊断为主动脉夹层(Ⅰ型)。医院在急诊给患者做CTA时,尽量只打一次造影剂,同时观察动脉项、静脉项和肺动脉项,以节省更多时间,有利于更准确的诊断。
疾病信息尚完整,临床思维尚正确,诊断治疗尚规范。能够首诊发现升主动脉瘤伴夹层撕裂实属不易。主动脉夹层是一个极为容易误诊和漏诊的心内科急症,多数主动脉夹层伴随明显的血压升高,但该患者血压持续偏低。心脏彩超提示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升主动脉窦部瘤样扩张,主动脉瓣大量反流。
建议转院前对夹层破口进行进一步判断(比如四肢血压比较),记录用药情况,出现休克提示冠脉开口受累导致严重心肌缺血或心包压塞,应体现相应治疗细节。患者入院、转院到死亡的时间应准确记录,以便判断哪些环节的延误使结局不佳。
点评专家:
郭文怡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
郭涛昆明医院
北京肛肠医院胆汁反流性胃炎烧心难受全身筋结点针刀医生收藏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