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预防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专家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专家

 

请问患有白癜风的人能怀孕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changshijijin/50994.html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是通过动脉系统置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骨下以远、肾动脉以上的降主动脉内,在心脏的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的收缩期气囊放气,起到对心脏辅助的作用。

随着技术进步,反搏装置及气囊导管的不断改进,IABP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心脏重症患者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调查研究显示,不同医疗机构IABP在临床的应用存在很大的不同,随着心脏外科手术量的不断增加,IABP的临床应用亦越来越多,IABP应用的共识国内尚处于空白阶段。中国心脏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多名心脏重症专家的临床经验制定IABP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共识的推荐强度由推荐级别及证据等级组成,推荐级别: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效;Ⅱ类: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Ⅱ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Ⅱ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Ⅲ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证据水平: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证据水平C: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提示

本共识涵盖IABP的血流动力学、IABP在心脏外科的应用、IABP临床应用指征、IABP植入后的管理、IABP的抗凝治疗、IABP撤机、IABP禁忌证、IABP并发症、IABP植入路径的新选择、IABP的局限等十部分内容,本文仅就IABP在心脏外科的应用、IABP植入后的管理及IABP并发症三部分展开,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医学杂志年28期杂志进行全文阅读。

IABP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Benchmark注册研究共登记入选家医院例使用IABP的患者,发现IABP临床应用适应证包括:心导管术中或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支持(20.6%)、心源性休克(18.8%)、辅助体外循环停机(16.1%)、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辅助(13%)、顽固性心绞痛(12.3%)、心力衰竭(6.5%)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5.5%)。

克利夫兰心脏中心至年心脏外科手术(包括CABG、瓣膜手术以及瓣膜手术联合CABG)共例,围手术期植入IABP共例(4.32%),术前植入例(43.3%)、术中植入例(51.4%)、术后植入70例(5.3%),死亡率分别为术前植入12.6%、术中植入17.5%、术后植入47.7%。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植入IABP的患者均为危重人群,相对于未置入者有着较高的死亡风险,术后较术前及术中植入预后差,瓣膜手术植入IABP较CABG手术植入预后差。回顾性分析显示IABP植入死亡的高危因素为:女性、吸烟史、术前的肌酐水平mmol/L、主动脉的阻断时间80min以及术后植入IABP。

01

高危患者CABG术前的预防应用

研究证实对于高危CABG患者术前预防性植入IABP能够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及花费。荟萃分析显示对于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植入IABP可以降低住院死亡率,减少术后急性肾损伤、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率。但是近期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得出了阴性的结果,在非急诊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CABG患者术前预防植入IABP并不能降低死亡率。随后的荟萃分析再次证实高危患者术前预防植入IABP能够获益(表1)。关于术前预防植入IABP的时机从术前24h在ICU内植入到手术切皮以前,不同的医疗机构选择有所不同。高危人群的定义亦不尽相同,多集中在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主干病变或广泛弥漫冠状动脉病变以及二次手术。

推荐意见1(ⅡaA):建议高危患者CABG术前预防植入IABP。

02

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脱离体外循环困难、药物难以控制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以及非单独CABG手术植入IABP

1IABP辅助体外循环停机:

有研究证实单独CABG术中及术后植入IABP与相同的危险因素的未植入IABP的患者相比,有降低总体手术死亡率的趋势。术中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植入IABP相对于缺血的原因植入预后差。

尽管术中植入IABP辅助体外循环停机已成为共识,但是植入的适应证及时机难以分析,很难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

推荐意见2(ⅠC):在体外循环手术术中停机失败1次以上,推荐植入IABP。

2药物治疗无效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约3%~45%,当通过调整正性肌力药物、优化前后负荷等治疗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仍无改善者,应考虑植入IABP,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心肌损伤,减少心脏做功,使心肌充分休息恢复功能,利用机械辅助增加心排血量满足外周脏器灌注,减少外周器官功能障碍。

推荐意见3(ⅠC):药物治疗无效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考虑植入IABP,尤其是缺血导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3非单独CABG手术植入IABP:

手术的类型和IABP植入的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相对于单独CABG,其他类型的心脏手术植入IABP死亡率上升2倍,无论IABP植入时间的早晚,瓣膜手术及其他手术合并CABG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关于非CABG手术植入与不植入IABP预后差别研究很少,多为小样本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显示瓣膜手术术中植入IABP较术后植入死亡率低;对于高龄无冠心病的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术前植入IABP能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尽管IABP能使心输出量提高10%~20%,这对于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来说是不够的,多数需要其他的心室辅助装置。对于除了单独CABG手术以外的心脏外科手术使用IABP证据不足。

推荐意见4(ⅡbB):对于除了单独CABG手术以外的心脏手术使用IABP辅助循环获益有限。

03

围手术期右心衰

以往关于右心衰IABP辅助治疗存在争议,由于右冠状动脉在心脏的收缩期、舒张期均有供血,理论上IABP对于右心梗死导致的右心衰辅助可能获益有限。但是研究发现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右心衰,IABP能够改善右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右室的收缩力。心脏手术术后右心衰导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尤其是在CABG和心脏移植术后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植入IABP获益。

推荐意见5(ⅡbB):围手术期右心衰药物治疗无效,IABP辅助可以获益。

IABP植入后的管理

01

确定IABP球囊导管位置:

植入IABP后尽快检查球囊的位置是否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胸片第2肋间)及肾动脉以上以免影响肾动脉血流。选择合适的触发方式:首选心电图触发,选择R波高尖的最佳导联,确保QRS波群0.5mV,低于0.5mV不利于触发,也可通过调节心电图增益来提高QRS波群的辨识度。当患者为起搏心率时选择起搏触发。首选IABP1∶1辅助,1∶2时辅助效果明显下降。当心率次/min时,IABP辅助效果降低,应控制心率而不是降低辅助频率。当心电图不能触发时,可选用压力触发,此时主动脉收缩压应50mmHg。机内触发只适用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脏骤停、严重低血压、无理想动脉波形的患者。

02

监测心率和心律:

心律失常会干扰IABP球囊的触发、充气和放气,及时发现、早期处理。在房颤时IABP球囊会自动选择R波放气。室速、室颤和心脏骤停时可选择固有频率反搏。

03

反搏时相:

尽管目前的IABP机器均带有自己的软件,精确地计算反搏的时相,当出现反搏效果下降、主动脉舒张末压较无反搏时下降,应注意有无以下情况:充气过早或过晚;放气过早或者过晚(图1)。

图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充气、放气时相错误图像 A图示IABP充气过早;B图示IABP充气过晚;C图示IABP放气过早;D图示IABP放气过晚;DN:主动脉重搏切迹;DA:反搏压;D1:未辅助的舒张末压;D2:辅助的舒张末压;S1:未辅助的收缩压;S2:辅助的收缩压

04

IABP植入后监测:

严密观察植入IABP肢体的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以及大小腿围等,并与对侧进行比较。发现异常积极处理。也可用IABP自带的血管超声评价动脉的血流频谱;定期检查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皮下瘀斑、口鼻出血以及生命体征不稳、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需要输血的大出血等;植入IABP后由于机械损伤、出血以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等原因,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会出现下降。有研究显示植入IABP的患者血红蛋白会有所下降。因此应监测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变化,必要时补充。

05

IABP管路管理:

IABP管路充分固定、注意无菌操作,同时预防感染;植入IABP后要求患者体位相对固定,半卧位不能超过45°。加强心理护理,对于躁动患者必要时适当镇静。

06

IABP机器管理:

仔细阅读使用的IABP机器的说明书,熟悉预警系统,包括触发、漏气、气源不足及系统报警的处理。

IABP并发症

IABP作为有创性操作早期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植入技术的进步,以及球囊导管的改进,IABP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Benchmark注册研究显示,IABP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肢体缺血、严重的出血、球囊破裂、与IABP植入失败直接相关的死亡)发生率在2.6%,而女性、高龄以及外周血管病变是高危因素。目前普遍认为IABP的并发症多与器具本身和插管技术有关。术前评估以及术后严密的监护能够使IABP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

01

肢体缺血和血管损伤(血管并发症)

1肢体缺血:

肢体缺血是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截肢,由于对于肢体缺血定义的不同,发生率在各个报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下肢缺血的原因包括低血容量、低血压;血管痉挛;球囊导管或鞘管直径较大;股动脉细或者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狭窄;球囊导管周围血栓形成;血栓或者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等。肢体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女性、周围血管疾病、高龄、糖尿病、吸烟以及高血压。

推荐意见13(ⅠC):有条件的单位术前通过影像学手段评估股动脉的情况。选择搏动好、病变轻的一侧植入;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尽量选择无鞘植入;高危患者适当抗凝。

推荐意见14(ⅠC):一旦出现肢体缺血的症状,积极处理不能缓解,要立即停止IABP辅助并拔出导管,需要继续辅助的患者选择其他的部位植入。球囊在撤除的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或者血栓脱落有可能引起动脉栓塞,注意在拔出导管后要严密监测下肢血运情况。

2血管损伤:

穿刺可能会出现主动脉或者髂动脉夹层、穿孔,严重者导致腹膜后出血,是IABP植入极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到1%,尸检的结果在5%~9%。

02

其他的并发症

出血、感染、脑卒中,其他的栓塞事件包括截瘫、肾脏以及肠系膜动脉的缺血。

03

球囊破裂,球囊内血栓形成

原因可能是在植入球囊导管时,尖锐物擦划球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刺破球囊;球囊未完全退出鞘管或通过锁骨下动脉植入形成折曲,折曲部位易破裂。表现为反搏波消失,导管内见血液。一旦发生要立即拔出球囊导管,否则进入球囊内的血液凝固,气囊无法拔出,只能通过动脉切开取出。

04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可能与球囊的机械损伤有关,也可能与使用肝素抗凝相关。发生率在50%左右,一般为轻到中度的降低,不增加大出血的风险以及院内的死亡率。必要时给予补充血小板。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医学杂志》,97(28):-.

转自:中华医学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zz/14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