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症状 >> 全身正常CT值和MRI信号汇总

全身正常CT值和MRI信号汇总

 

盘点全身CT的正常数据

一、颅脑

重要的测量数据

正常CT值白质皮层

平扫(平均值)39Hu32Hu

增强(平均值)41Hu33-35Hu

每个数值的偏差±2Hu,皮质与白质之间的CT值相差:大约7Hu

脑室的大小

1.侧脑室体部指数:B/A>4=正常

2.侧脑室前角:(Monro孔水平)40岁以下:<12mm40岁以上:<15mm

3.第三脑室的宽度:儿童<5mm60岁以下成人:<7mm60岁以上成人:<9mm

4.眼静脉的宽度:3-4mm

5.视神经(轴位)a眼球后节段:5.5mm±0.8mmb最狭窄的位置(约在眼眶中央部位):4.2mm±0.6mm

6.眼球的位置:眼球的后缘在颧骨间线后9.9mm±1.7mm

垂体:矢状重组图象垂体的高度:

注意:以下情况标准大小有所变化

妊娠期:为12mm青春期:女性为10mm,男性为8mm

宽度(在冠状位上的横向长度,分娩年龄的女性):12.9mm±1.6mm

在冠状位上的垂体的面积(高度x宽度,分娩年龄的女性):93mm2±1.6mm2

垂体柄:<4mm

视交叉:冠状位:宽度9-18mm,高度3-6mm轴位:宽度12-27mm,深度4-9mm

内耳道:5-10mm(平均为7.6mm);两侧相差应该在1mm之内,但要注意窗口技术的选择。

眼部

1.眼球直径:轴位:右:28.6mm±1.2mm左:29.4mm±1.4mm

矢状位:右:27.8mm±1.2mm左:28.2mm±1.2mm

2.眼球的位置:后缘位于颧骨间线后:9.9mm±1.7mm

3.视神经(轴位):球后段:5.5mm±0.8mm最狭窄的部位(大约在眼眶中间部分):4.2mm±0.6mm

4.眼静脉:1.8mm±0.5mm(轴位,4mm的层厚)2.7mm±1mm(冠状位)

5.眼部肌肉:a上直肌:3.8mm±0.7mmb斜肌:2.4mm±0.4mmc外直肌:2.9mm±0.6mm

d内直肌:4.1mm±0.5mme下直肌:4.9mm±0.8mm

泪腺:少于1/2的腺体位于颧骨额突前方

副鼻窦:1、额窦:高度约1.5-2cm2、碟窦:宽度约0.9-1.4cm3、上颌窦:宽度约2cm高度约2cm

椎前软组织:1、咽后部:1.7mm±0.7mm2、舌后部:9.9mm±1.7mm:6.0mm±1.1mm3、气管后部:8.4mm±2.5mm

上呼吸道管腔(正常呼吸)

6.喉部入口:(舌骨水平面):19mm±4mm5、声门:21mm±4mm6、气管:17mm±3mm

7.甲状腺的大小:长度:3.6-6mm(重组)宽度:1.5-2mm深度:1-2mm

血管的管径(甲状腺水平):8、颈总动脉:6-10mm9、食管:管壁3mm

二、胸部

1.肺实质的CT值:-Hu±25Hu

2.主动脉直径:<4cm

a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分支水平:3.2cm±0.5cm主动脉根部水平:3.7cm±0.3cm

b降主动脉:2.5cm±0.4cm主动脉弓:1.5cm±1.2cm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率=1.5:1

3.上腔静脉的直径:主动脉弓水平:1.4cm±0.4cm肺动脉干分支水平:2cm±0.4cm

4.肺动脉的直径:肺动脉干:2.4cm±0.2cm右侧肺动脉近端:1.9cm±0.3cm

右侧肺动脉末端:1.5cm±0.3cm左侧肺动脉:2.1cm±0.4cm

5.主支气管的宽度:右侧约15mm左侧约13mm

6.纵隔:胸腺的横径:1-2cm

心脏

7.右心房:最大横径:4.4cm主动脉根水平:1.9cm±0.8cm二尖瓣水平:3.2cm±1.2cm心室中心:2.8cm±0.4cm

8.左心房:最大前后径:4-5cm主动脉根部水平:2.4cm-4.5cm二尖瓣水平:2.9cm-4.9cm

最大横径:9cm主动脉根部水平:5.5cm-8.4cm二尖瓣水平:4.9cm-9.1cm

9.正中矢状面和室间隔的角度:38度

10.室间隔的厚度:约5-10mm

11.心包的厚度:1-2mm

12.心肌的厚度:10-12mm

三、腹部

1.肝:a肝左缘的角度:约45°b左叶(在脊柱旁线上标准前后径)为5cm

尾状叶/右叶(CL/RL)=0.37±0.16(肝硬化时为0.88±0.2)

参考线(从内侧面):Ⅰ线是尾状叶的内侧缘的切线;Ⅱ线与Ⅰ线平行是门静脉的外侧面的切线;Ⅲ线与肝外缘相切,垂直于门静脉和上腔静脉连线的中点线,和Ⅰ、Ⅱ线垂直

门静脉:为1.5cm肝静脉:为0.5cm

2.脾:a厚度(D):4-6cmb宽度(W):7-10cmc长度(L):11-15cm

脾指数:DxWxL=-

3.胰腺:a头部为3.5cmb体部:2.5cmc尾部:2.5cm主胰管:宽度1-3mm

4.肾上腺:(变异较大):侧肢的厚度<10mm

5.胆囊:a断面直径为5cm(大于5cm可疑为有水肿、积液)

B胆囊壁的宽度:1-3mm

c胆总管的宽度:≤8mm(在胆囊切除后:≤10mm)

6.下腔静脉:横径为2.5cm

7.腹主动脉:横径约18-30mm

8.肾脏:a前后径约4cmb横径5-6cm:头尾向的直径(=最高层到最低层)8-13cm左右的差异<1.5cm

c横位的肾轴:肾夹角°肾门水平的肾横径:(5-6)cm(a横向的)x(3-4)cm(b前后的)

D肾脏皮层的宽度:4-5mme输尿管的宽度:4-7mm

肾脏的上极的位置:右:L1的上缘左:T12的下缘(可变的,注意相差不超过1.5个椎体高度)

肾极之间的距离:a上极:相隔约10cm(4-16cm)b下极:相隔约13cm(9-18.5cm)

对比剂达到皮髓质平衡时间:1min

对比剂排泄进入肾盂盏系统时间:3min

吉氏筋膜(厚度):1-2mm

大于1cm的淋巴结在病理学上是可疑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意义的

CT值 

肝:65Hu±10Hu脾:45Hu±5Hu胰腺:40Hu±10Hu脂肪:-65Hu--Hu

肾脏:平扫35-45Hu缺乏对比;强化后皮层:约Hu

肾上腺:平扫为25-40Hu

肌肉:45Hu±5Hu

静脉:平扫时大约为40-55Hu

胆囊:0-25Hu

血管平扫:40-55Hu

女性盆腔

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

2.子宫:大小(可变的):青春前期:长≤3cm,横径约1cm

未产妇:长≤8cm,横径约4cm

经产妇:长≤9.5cm,横径约5.5cm

绝经后:长≤6cm,横径约2cm

直立位子宫横径(充盈良好的膀胱)≤5cm

子宫颈:横径约≤3cm

3.卵巢:青春前期:长≤2.5cm,横径约2.5cm

性成熟期:长≤4cm,横径约2.5cm

绝经后:长≤3cm,横径约1.5cm

4.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

5.直肠:壁厚≤5mm

6.耻骨联合:宽度<6mm

7.骨盆的尺寸:骨盆出口:前后径(尾骨到耻骨联合后缘)约9cm

男性骨盆

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

2.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

3.精囊:大小:(变化较大)长度5cm

宽度:2cm,高度:2.5cm

膀胱精囊角:两侧均清晰

4.前列腺:大小:(因年龄而异,20-70岁)

前后径2.5-3cm

左右径(及上下径)3-5cm密度均匀,CT值:40-65Hu

5.直肠:壁厚≤5mm

  

四、脊柱

颈椎

1、齿状突前间隙的前后径:<2mm

2、矢状径:C1≥21mm;C2≥20mm;C3≥17mm;C4-C7=14mm

3、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

4、脊髓宽度:矢状面>6-7mm

胸椎

1.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

2.椎管的矢状径:T1-T11=13-14mm,T12=15mm

3.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

4.椎间隙的宽度:在T1处最小T6-T11:约4-5mm在T11-T12处最大

腰椎

1.腰骶角(S1横剖面):26-57度

2.椎间隙宽度或腰椎间盘高度:8-12mm,从L1到L4/5递增,从L5/S1递减

3.椎管宽度:椎弓根水平之椎管横径:L1-L4>20-21mm,L5>24mm

4.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

5.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

6.侧隐窝(矢状径):>4-5mm

7.黄韧带:宽度<6mm

8.椎间盘CT值:70Hu±5Hu

磁共振(MRI)信号汇总

脂肪、骨髓不论在T1WI、T2WI和PDWI(质子加权像)图像上均呈高信号

肌肉、肌腱、韧带:肌肉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肌腱和韧带组织含纤维成分较多,其质子密度低于肌肉,其信号强度较肌肉组织略低,该组织也有长T1和短T2,其MR信号为等信号或较低的信号。

骨骼、钙化: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信号缺如的无(低)信号区。

软骨:在T1、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不高,呈中低信号

气体:在T1WI图像上呈较低信号,T2WI图像上信号明显增加,呈鲜明的高信号为其特征。

血流:快速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在各种成像上均低(无)信号血管影;而缓慢或不规则的血流,如:湍流、旋流等,血管内信号增加且不均匀。

淋巴结:淋巴结组织的质子密度较高,且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弛豫特点。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高,信号强度也高。但在T1WI时,因其长T1特点,使其信号强度不高,呈中等信号;而在T2WI上,因其T2不长,使信号强度增加也不多,也呈中等信号。

水肿:无论何种类型水肿,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内的含水量增加,均使T1值和T2值延长,Pd值降低,故在T1WI和PDWI图像上水肿区呈较低信号,而在T2WI图像上则呈明显的高信号,对比鲜明。

下面就脑水肿的3种类型,即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素水肿及间质性水肿分述如下。

(1)血管源性水肿:最常见于脑水肿,是由血脑屏障破坏所致,血浆由血管内漏出进入细胞外间隙,这是血管源性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血管源性水肿主要发生在脑白质中,结构致密的脑灰质通常不易受影响,典型的血管源性水肿呈手指状分布于脑白质之中,常见于肿瘤、出血、炎症、以及脑外伤等脑部疾患中。

它是以结合水增多为主,自由水增加为辅,早期只在T2加权像上显示,CT通常无明显异常。血管源性水肿的较早显示,往往提示存在一个较早期或较局限的脑部疾患,这种病变和肿瘤鉴别需采用长TE序列,使TR延长,水肿信号增强,而肿瘤信号基本不增加,必要时进行Gd-DTPA增强扫描。

(2)细胞毒素水肿:是缺血造成,常见于急性脑梗塞。它是由于缺氧使ATP减少,钠-钾泵功能失常,钠与自由水进入细胞,造成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减少,使脑白质与脑灰质同时受累。急性脑梗塞有时在T2加权图像上其边缘信号较高,由于细胞毒素水肿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不长,有时与血管源性水肿同时存在,在MRI上要绝对区分尚有一定困难。

(3)间质性水肿:由于脑室内压力增高,出现脑脊液经室管膜迁移到脑室周围脑白质的病理生理表现。在脑室压力高时,如:急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T2加权图像上于脑室周围可出现边缘光整的高信号带;在脑室内压力恢复到近乎正常时(如代偿期),上述异常信号又消失,常发生在脑室旁,尤其是在侧脑室旁。

由于含较多的结合水,在T2像上呈高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它与脑脊液更有明显的对比。间质性水肿的信号明显高于脑室内脑脊液的信号强度,其原因除崐上述两者含有水的物理状态不一样(脑脊液为自由水,间质性水肿为结合水)外,主要是脑室内脑脊液受搏动性运动影响,造成氢质子的失相位,致脑脊液信号强度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间质性水肿与白质脑病鉴别,后者多见于老年血管病患者。尽管脑室系统也扩大,但它是脑白质萎缩造成的,脑室内压力不高,有时MRI难以区别,应结合病史进行鉴别。由于组织含水量的轻微改变即可造成MRI信号强度的明显变化,MRI在检出水肿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敏感,与CT相比,它对水肿类别、程度及范围的显示更接近于病理。

出血:出血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按出血部位可分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内及脑室内出血,它们均有一个基础疾病,如:外伤、变性血管病、血管畸形、肿瘤或炎症。

MRI在显示出血、判断出血原因以及估计出血时间方面有独特作用,其中以脑内血肿MRI信号演变最具有特征性。较多血液由血管内溢出后,在局部脑组织内形成血肿。随着血肿内血红蛋白的演变以及血肿的液化、吸收,MRI信号也发生一系列变化。

因此,探讨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对于认识与解释血肿MRI信号甚为重要。血肿的信号强度随血肿期龄而发生变化,非外伤性出血95%为动脉富含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出氧气后转化为去氧血红蛋白,血液去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增高。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中含有的铁均为二价还原铁,还原铁是血红蛋白携带氧气、释放氧气、行使其功能的物质保证。

人体内维持血红蛋白铁于二价状态的关键在于红细胞内多种代谢途径,其结果阻止了有功能的亚铁血红蛋白变为无功能的正铁血红蛋白。血液从血管中溢出,血管外红细胞失去了能量来源,细胞内多种代谢途径丧失。同时由于红细胞缺氧,血肿内含氧血红蛋白不可逆地转化为去氧血红蛋白,最终变为正铁血红蛋白,还原铁转化为氧化铁,最后经吞噬后,形成含铁血黄素。

故MRI表现为4期,即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1)超急性期:出血时间不超过24小时。由于氧合血红蛋白内电子成对,不具顺磁性,故在T1加权像上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稍高信号,说明新鲜出血为抗磁性,它不引起T2弛豫时间缩短。

(2)急性期:一般为1 ̄3天,该期红细胞内为去氧血红蛋白,它有4个不成对电子,具有顺磁性,但它的蛋白构形使水分子与顺磁性中心的距离超过3埃,因此,并不显示出顺磁效应,T1加权像仍成稍低信号。但由于它具有顺磁性,使红细胞内的磁化高于红细胞外,当水分子在红细胞膜内外弥散时,经历局部微小梯度,使T2弛豫时间缩短,T2加权呈低信号。

(3)亚急性期:4天至2周内,出血后3-7天为亚急性早期,7-14天为亚急性晚期。在亚急性早期,去氧血红蛋白被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它具有5个不成对电子,有很强的顺磁性。脑血肿内正铁血红蛋白首先出现在血肿的周围,并逐渐向血肿内发展。

亚急性早期由于正铁血红蛋白形成,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因顺磁性物质的磁敏感效应而呈低信号。直到亚急性早期,血肿内的红细胞仍然是完整的。血肿信号在T1加权像上由低变高,说明血肿由急性转变为亚急性。

亚急性晚期红细胞开始溶解,在T1或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红细胞溶解使红细胞对正铁血红蛋白的分隔作用消失,水含量增加是T2加权像信号增高的主要原因。

(4)慢性期:为2周以上,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形成并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铁,同时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使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血肿周边部,其使T2弛豫时间缩短,因此在血肿的周边部出现低信号的影像环带,其余仍为高强度信号表现。所以血肿中心T1加权为等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血肿周边T1加权像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低信号。

变性:不同组织的变性机制不同,所以MRI表现不一。如:脑组织变性中一种称为多发性硬化征者,系脑组织过早脱髓鞘脂,其变性部分水分增加,故MR图像上呈长T1和长T2信号特征,即T1WI图像上呈稍低信号,T2WI图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如变性组织内脱水,例如:椎间盘变性,富含蛋白质和水分的弹性椎间盘组织水分减少,且纤维结缔组织增多,组织内的质子密度减少,在T2WI图像上其信号强度不升高反而降低。

坏死:坏死组织的MRI信号强度随组织类型不同,坏死的内容物不同而异。坏死病变早期由于含水量增加,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修复期水肿消退,肉芽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内包含大量的新生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其质子密度较正常组织高,且有稍长T1和稍长T2的信号特征,故表现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T2加像上为高信号;晚期纤维化治愈后,由于质子密度降低,呈长T1和短T2信号特征,即在T1WI和T2WI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囊变:囊内容物一种为纯水,另一种为含蛋白的结合水。含液囊肿MR图像上呈边缘光滑的长T1和长T2信号特征,故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囊肿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时,其内水分子受大分子蛋白的吸引作用进入水化层时,质子的进动频率明显减低,较外层频率慢,当此结合水分子的进动频率达到或接近Larmor频率时,其T1弛豫时间达不到单纯水的长度,则呈短T1和长T2,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特征,故MR图像上有助于分辨囊腔内容物的性质。

梗塞:梗塞后由于血供中断,组织表现为缺血缺氧、继发水肿、变性、坏死和囊变等病理变化,晚期以纤维化、钙化而修复。(1)急性期:由于水肿使T1和T2均延长,所以MR图像上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像上呈高信号;(2)亚急性期: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多为不规则脑回状,可能是由于缺血使小动脉壁破坏,梗塞后如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产生出血性变化,导致T1加权像出像高信号。后期纤维组织增生修复,水肿消退,则呈长T1和短T2信号改变,即在T1WI和T2WI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肿瘤:MR图像上信号特征与肿瘤的组织结构类型相关,例如:含脂类肿瘤,像脂肪瘤、胆脂瘤、畸胎瘤等呈短T1和长T2高信号特征;钙化和骨化性肿瘤呈长T1和短T2的低信号肿块;含顺磁性物质的肿瘤,如:黑色素瘤则呈短T1和短T2的信号特征;而一般性肿瘤多数呈长T1和长T2的信号特征。富血管性肿瘤肿块内及附近可见扭曲扩张的流空血管影。

铁沉积:在中高场强MR仪行T2加权扫描时,于苍白球、红核、黑质、壳核、尾状核和丘脑部位可见明显的低信号,这是由于高铁物质在上述部位沉积所致。脑部铁沉着(非亚铁血红蛋白)始于儿童,约在15 ̄20岁达到成人水平。在6个月龄的婴儿苍白球中已有铁存在,黑质铁沉着见于9 ̄12个月时,红核在1岁半 ̄2岁,小脑齿状核要到3 ̄7岁才显示铁的存在。

上述部位的铁沉着量与年龄增长有一定相关性,仅沉积速度不一样,如:苍白球的含铁量在开始时就高,以后缓慢增加;而纹状体(如:壳核)的含铁量开始时不高,以后才较苍白球有明显的增加,直到70岁之后接近苍白球内所含的铁量。大脑与小脑半球的脑灰、白质含铁量最低,其中相对较高的是颞叶皮层下弓状纤维,其次为额叶脑白质、枕叶脑白质。在内囊后肢后端以及视放射中几乎不存在铁,铁在脑部选择性的沉积其机理至今未明。

铁由小肠吸收之后,以亚铁血红蛋白形式(血红蛋白、肌球蛋白)与蛋白质结合,主要以铁蛋白形式沉着在脑细胞内,其中以少突神经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含量最高。铁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因子,在氧化磷酸化、多巴胺合成和更新以及羟基自由根基形成之中起积极作用。血液中含有的转铁球蛋白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在铁沉积较多的上述解剖部位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转铁球蛋白受体并不比铁沉积较少或没有铁沉积的其他脑部多。

但是一些脑变性病、脱髓鞘病以及血管病变也确实在某些部位铁沉积过多,而且在MRI上有表现,这些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铁沉积于壳核、苍白球)、阿耳茨海默氏病(铁沉积于大脑皮层)、多发性硬化(铁沉积于斑块周围)、放疗后脑部(铁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慢性出血性脑梗塞(铁沉积于出血部位)、脑内血肿(铁沉积于血肿四周),因此,MRI较其它影像学方法易于检出与诊断上述疾病。

脑部铁沉积过多是由高浓度铁蛋白存在,缩短了T2时间,而不影响T1时间,这是因为细胞内的铁具有高磁化率,因此脑部铁沉积过多造成细胞内高磁化率、细胞外低磁化率,局部磁场不均匀,使T2时间明显缩短,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尽管有一些正常脑细胞中也存在铁,但由于其浓度不够,不足以在MRI、特别是低场强的MR仪上引起明显的低信号。

碘油:曾经作为椎管造影检查脊椎管病变的普通X线检查的造影剂,碘油在椎管内吸收非常缓慢,每年约吸收1ml。现在行MR扫描者仍有可能遇到残留碘油的病人。T1加权像碘油为高信号,脑脊液为低信号;质子密度像碘油与脑脊液信号强度相似;T2加权像碘油为低信号而脑脊液为高信号。

庄桂武整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cs/11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