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峰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指导下,由心血管内科王洪巨院长负责手术,张恒主任带领全科医师密切配合,在全院各科室全力支持下,完成首例TAVR手术,标志着蚌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已经走在安徽乃至全国前列。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生率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钙化狭窄已逐渐成为老年人群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此类患者往往症状重,预后差,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健康。虽然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延长患者生命的手段,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他疾病而成为手术禁忌!并且开胸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创伤大、恢复慢、风险高等缺点,病人及家属往往惧怕而拒绝开胸手术。许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奄奄一息,又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生活极端痛苦,每天都面临着死亡的风险!
对于这些高危或有开胸手术禁忌的患者,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则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不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高龄高危患者,为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年法国完成了世界第一例TAVR手术以来,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完成2万余例。我国在医院完成第一例,由于技术开展的门槛较高,国内只有少数较大的医学中心可以独立开展。医院开展此项技术。蚌医院心血管内科,走在了这项技术的前头!
本例患者为72岁女性,有胸痛和劳力性呼吸困难病史8年,症状反复发作,医院诊治,由于不能耐受手术,内科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多年来,患者劳动耐力逐渐下降,动辄气喘胸痛,生活自理都受很大影响。病人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家人也很苦闷。入院后经检查发现:患者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瓣口面积仅0.6cm2)并伴有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左室收缩功能严重低下。因患者高龄、心功能差、并发多种疾病,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为相对禁忌症。患者及家属亦坚决拒绝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经心内科医师综合临床及欧洲评分判断TAVR指征明确,适合TAVR手术。
对于该例患者,医院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王洪巨院长亲临一线,心内科张恒主任多次组织由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等科室参加的会诊,进行了缜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制定了术中详细的应急方案,并导管室现场反复进行了手术推演。 3月2日上午,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指导下,由心血管内科王洪巨院长负责手术,张恒主任、吴士礼副主任医师、刘进军副主任医师等术中密切配合;麻醉科李晓红教授、凌云志主任负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超声科吕宏安主任负责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王本芳主任负责心电监护和除颤;周伟主任负责DSA和心室造影;心脏外科刘以尧主任和施超博士带领团队备外科台;导管室护士长邵素云和朱艳华详细准备所需介入材料。大家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工作有条不紊。各个相应保障团队积极响应,以预防应对术中严重并发症。
王洪巨院长采用股动脉逆行路径,成功穿刺双侧股动脉置入鞘管,预置动脉闭合器,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器,建立股动脉-左心室导引钢丝轨道。
猪尾导管测算跨主动脉瓣膜压力阶差达70mmHg。首先用球囊预扩张主动脉瓣环,然后经输送鞘将人工瓣膜精确定位于主动脉瓣环处、逐步释放。
(精确定位,释放主动脉瓣瓣膜!)
患者主动脉瓣膜置入后即刻评估,测量跨主动脉瓣压力阶差显著下降,无支架和瓣膜周围漏,无房室传导阻滞,并且心功能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预示患者主动脉瓣膜置入成功,TAVR手术成功!
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即刻清醒,自主呼吸稳定,拔出气管插管。
首例TAVR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蚌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已经走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前列。他们准备更进一步筛查更多有适应症的患者,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高科技技术带来的健康保障,也为省内或周边省区人民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精气神健康管理全面个性调心理滚蛋吧肿瘤君催泪热映nbsp装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