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症状 >> 加速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对乙酰氨基酚安全

加速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对乙酰氨基酚安全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新生儿尤其是小早产儿(32周)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药物治疗是PDA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次是采用手术结扎。然而,目前治疗方案均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在早产儿PDA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对小早产儿早期导管关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无报道。芬兰的Pia教授等设计了一项随机双盲试验,研究小早产儿出生第一天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对动脉导管闭合的治疗效果。该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TheJournalofPediatrics杂志上。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有小早产儿的婴儿进行筛选。排除标准为感染性休克,明显畸形和染色体异常。患儿被随机分配到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或安慰剂(0.45%氯化钠)。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与用于新生儿疼痛治疗中的剂量相同,首次负荷剂量为20mg/kg,维持剂量为每6小时7.5mg/kg,持续4天。

药物治疗前进行第一次心脏超声检查,然后每天一次直到药物治疗完成后1天。此后,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儿进行每周1~2次检查。实验的主要观察指征是药物干预过程中动脉导管口径减小或闭合。次要指征为LA/Ao(左房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动脉导管永久闭合的年龄,导管治疗,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新生儿和长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年9月至年1月份入院的48名小早产儿纳入研究,23人随机分配到对乙酰氨基酚组,25人进入安慰剂组。研究药物治疗前,对乙酰氨基酚组平均动脉导管口径1.57mm,安慰剂组1.3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组的患儿动脉导管闭合更快,在治疗结束时,动脉导管闭合的患儿更多。动脉导管关闭的年龄中位数为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组41小时,对照组78小时。平均数分别为小时与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分析,13例(27.1%)患儿在药物治疗结束后1天(产后年龄~小时)仍有导管未闭(对乙酰氨基酚组4例,安慰剂组9例)。27孕周的患儿,导管关闭的平均产后年龄为对乙酰氨基酚组80小时,安慰剂组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极早产儿(27周,8例),未发现急性对乙酰氨基酚对动脉导管的收缩效应,4例需要后续治疗(对乙酰氨基酚组3例,对照组1例)。与女孩相比,男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后,动脉导管关闭率更高。在药物治疗期间,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安慰剂治疗的患儿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未发现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低血压、肝毒性。对从21例患儿获得的87个血清样品进行分析,对乙酰氨基酚无显著累积。因此,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可安全有效地加速小早产儿动脉导管闭合。

来源:丁香园









































白癜风有什么好偏方
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cs/19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