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颤的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房颤第一大国。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一旦发生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本文梅斯医学小编为大家盘点相关研究进展。
Heart:手机的新功能——筛查房颤患者
近日,在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来自中国医院老年病科Ngai-yinChan博士及其研究团队的文章,旨在评估利用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无线单导联心电图对社区进行房颤患者筛查的可行性,并收集了香港房颤患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
在年5月1日至年4月30日期间,共有13,名香港市民自愿参加全港社区房颤筛查方案。研究人员发现除了有56(0.4%)名参与者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无线单导联心电图结果是无法解释的外,有(0.8%)名参与者被首次诊断为房颤患者,其中有66(65.3%)名新诊断患者为无症状房颤。新诊断房颤参与者的CHA2DS2VASC评分[即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双倍)、糖尿病、脑卒中(双倍)、血管性疾病、年龄在65岁–74岁、性别(女性)评分]为3.1±1.3分。研究者发现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无线单导联心电图检测到的房颤患病率为1.8%,而通过手机为基础的无线单导联心电图检测到的房颤或参与者自我报告的房颤患病率为8.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者发现能够独立预测房颤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心衰、瓣膜性心脏病、中风、高脂血症、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和心胸外科手术病史。
由此可见,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无线单导联心电图对社区进行房颤患者筛查是可行的,它发现了大部分新诊断为房颤的居民,在中国香港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与当代西方相当。除了年龄和性别外,不同的人体测量参数和心血管疾病被确定为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文章详见--Heart:手机的新功能——筛查房颤患者)
Circulation:房颤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or植入支架?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Circulation上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心内科ErinA.Fender医生及其团队的研究文章,旨在评估严重PVS的发生情况,以及单独利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或植入支架治疗后再狭窄的风险。
研究者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评估了在年至年期间例严重的PVS患者。研究者在经CT确诊的例严重PVS患者中发现了处肺静脉病变,例(82%)患者在诊断时就伴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67%)、咳嗽(45%)、疲劳(45%)和运动耐力下降(45%),27%的患者出现咯血。92处肺静脉病变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86处肺静脉病变进行支架植入术,41处肺静脉病变不进行任何干预。在例接受侵入性检查的患者中,4例(3.5%)患者发生了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5例(13.3%)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术后并发症。
总体而言,42%的静脉发生再狭窄,其中包括27%接受植入支架的静脉(n=23)与支架植入术治疗和57%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的静脉(n=52)。3年后肺静脉再狭窄总的发生率为37,其中包括49%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的静脉及25%接受支架植入的静脉(风险比为2.77,95%可信区间为1.72-4.45,P<0.)。对年龄、CHA2DS2-VASc评分、高血压和研究的时间周期等因素进行调整后,进行单纯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后肺静脉发生再狭窄的风险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风险比为2.46,95%可信区间为1.47-4.12,P<0.)。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所以PVS的诊断具有挑战性,需要专门进行肺静脉成像检查。PVS的两种治疗方法短期成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相比于单纯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可以显著降低肺静脉后续再狭窄的风险。(文章详见--Circulation:房颤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or植入支架?)
PLoSOne: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应密切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安全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