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分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对于这一类患者应该如何处理?在本期微课堂上,医院麦炜颐教授将为我们讲解。
一.STEMI病因及临床表现
1.STEMI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分为三期,包括脂纹期、纤维斑块期及粥样斑块期。血栓将管腔全部堵塞后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抬高,这一类疾病被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2.STEMI病理学特征
冠脉闭塞20~30分钟,心肌少量坏死,开始AMI病理过程。1~2小时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型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并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的心肌纤维溶解为肌溶灶,逐渐形成肉芽组织,累及心室壁假全层或大部分。心电图相继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及病理性Q波。
3.STEMI先兆表现
(1)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硝化甘油疗效差。
(2)伴有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
(3)心电图:明显的ST-T改变。
4.STEMI体征
(1)心界:轻至中度增大。
(2)心率:多加快,少数可减慢。
(3)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收缩期杂音。
(4)血压:一般情况下降低,且可能不再恢复。
(5)其他:有与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相关的其他体征。
5.临床表现
(1)疼痛
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在清晨;疼痛部位及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不明显;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升高和ESR增快等。发热一般在38°C左右,可以持续一周。
(3)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的症状,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有关。重症者甚至会出现呃逆。
(4)心律失常
70~95%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且多发生在起病1~2天,24小时内最为多见。室性心律失常出现频率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其中RonT常作为室颤先兆。
(5)低血压和休克
胸痛发作以后血压下降是常见的表现。如果患者疼痛缓解、收缩压仍低于80mmHg,并且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神志迟钝甚至晕厥等症状,应考虑为休克。约20%的患者会发生休克,且主要为心源性休克。
(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急性左心衰。在发病的最初几天或者疼痛、休克好转的阶段发生,发生率为32~48%。右心室MI刚开始就出现右心衰竭,伴血压下降。
AMI引起的心力衰竭称为泵衰竭,以Killip心功能评分分级。
6.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发病24~48小时后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蛋白反应增高,均可持续1~3周。
(2)心肌坏死标志物
肌钙蛋白I或T是特异、敏感的重要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特异性最高的标志物;肌红蛋白是最早出现的标志物。
表1.心肌标志物变化时间
二.STEMI治疗策略
1.溶栓
AMI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冠脉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
溶栓适应证
(1)症状出现12小时,无溶栓禁忌证,至少相连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的STEMI患者;
(2)症状出现12小时,无溶栓禁忌证,有新发生或被认为新发生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STEMI患者。
溶栓绝对禁忌证
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包括脑出血、脑血管结构异常、颅内恶性肿瘤、3个月内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可疑主动脉夹层、活动性出血或出血体质、3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2个月内颅内或脊柱内外科手术。
2.直接PCI
通过导管技术,抽吸血栓或在闭塞的冠脉管腔中置入支架,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
直接PCI适应证
?症状发生12小时的STEMI患者、伴有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梗患者;
?症状出现在12~24小时的患者,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时可考虑直接行PCI: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
②血流动力学和心电活动不稳定;
③持续性缺血症状。
3.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
在升主动脉根部及病变冠脉梗阻段的远端建立一条血管通路,使心脏搏出的血液绕过冠脉病变部位,流向冠脉狭窄或梗阻处的远端,改善冠脉血流灌注。
CABG适应证
(1)PCI失败,但仍发生持续性疼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冠状动脉解剖适合于手术的患者。
(2)持续或反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有相当数量的缺血心肌,不合适进行PCI或溶栓治疗,且冠状动脉解剖适合于手术的患者。
三.再灌注治疗方式的选择
1.根据PCI资质和救治时间选择再灌注策略
图1.ESCSTEMI指南。
2.直接PCI和溶栓均可以作为再灌注治疗的合理选择
来自法国注册观察性研究(FAST-MI研究)显示,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相比,直接PCI(校正后HR=0.57,95%CI0.43~0.74)和溶栓(校正后HR=0.48,95%CI0.35~0.68)的患者死亡率均显著降低,见图2。
图2.再灌注治疗的5年累计生存率。
3.基于国情,药物溶栓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主要策略
(1)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是较好的选择。
(2)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短期疗效和直接PCI基本相当。
(3)左束支传导阻滞、大面积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获益较大。
(4)溶栓治疗不受转运和急救体系影响,保证STEMI救治的时效性。
下期预告:STEMI患者溶栓药物选择(下)
专家简介
麦炜颐,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年7月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年9月中山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及范德堡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分别主研冷冻诱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分子生物学,以及PKD的发病机制。专长:心力衰竭、高血压及冠心病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主要科研方向为心力衰竭、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学。在SCI、国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论著30余篇,主编专著1部。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刘明玉┆美编柴明霞┆制版刘明玉刘明玉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