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一辆急救车从外省疾驰而来。
这辆急救车拉来了一个特殊的危急病人(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
病人一下车,立即进入绿色抢救通道。与此同时,血管CT传来不好的消息:病人病情加重,夹层撕裂到了主动脉根部,即将破裂!
生命危在旦夕,救人千钧一发!
全科医护人员马不停蹄,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手术准备。
夜里9:00,病人顺利进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准备,立即进行插管和建立各种监测。
10:00,手术刀划开皮肤。
病情危急,由于夹层撕裂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血管,特别是头颈部的分支血管。
在建立体外循环的时候相当难以保障器官灌注,尤其是需要深低温停循环(全身温度降至20度,除头部以外的器官组织停止供血),对于大脑的保护更是重要。
在此危难时刻,外科和体外循环组当机立断,采用了独特的经上腔静脉逆灌脑保护,手术才得以顺利进行。
该手术是心血管外科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耗时最长的手术:需要行主动脉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远端支架象鼻术。
该手术还被称为“苦战、夜战、血战”的手术:常需要夜里急诊手术,出血输血非常之多。
这又是一场艰苦卓绝的“硬战”:经外科、体外循环、麻醉和输血科等的通力协作,手术6小时后结束主要操作。
但因病人术前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加之手术深低温体外循环的影响,止血困难。外科分组轮番上阵,十八般武艺尽数使出,输血ml、血小板3个单位、血浆ml、冷沉淀ml、纤维蛋白原3g,终于止住出血,完成手术。
结束“生死狙击战”的一刹那,这些英勇的战士—全科医生们,累得只想瘫倒在地,大睡一觉。
主动脉夹层的“那些事儿”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ctionAD):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该疾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易漏诊,易误诊(误诊率54%)
AD的平均年发病率为0.5~1/10万人口
危害:
一天死亡率25%
二周死亡率50%
一年死亡率90%
A型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最高,从发病开始,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如不急诊手术,死亡率非常高。
主要易患因素:
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约占70%~90%
主动脉中层病变:Marfan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
内膜撕裂: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狭窄
壁中血肿蔓延
妊娠,主动脉炎,创伤等
根据主动脉夹层发生部位和累计范围分型:
DeBakeyIDeBakeyIIDeBakeyⅢ
临床常用Stanford分型方法,分为:
StanfordA型:累计升主动脉和弓部主动脉,夹层远端可终止于不同部位,约占60%~75%
Stanford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以远的部位,约占25%~40%
根据病程时间进展分期:
急性期:起病2周以内为急性期
慢性期:起病超过2月为慢性期
亚急性期:主动脉夹层2周~2月以内
临床表现:
疼痛、出血症状、缺血症状、压迫症状、心功能不全症状
疼痛:74%~90%的急性AD患者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剧烈“撕裂样”或“刀割样”胸痛,持续不缓解,与急性心肌梗塞时胸痛呈进行性加重不同,AD的疼痛往往有迁移的特征,提示夹层进展的途径。
疼痛的位置反映了主动脉的受累部位。
胸痛:可见于Ⅰ、Ⅱ、Ⅲ型AD
腹部剧痛:常见于Ⅲ型AD
治疗:
降压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危害很大,死亡率极高,发病第一天的死亡率25%,两周的死亡率50%,一年的死亡率90%.一旦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第一步是要尽可能的降低血压,降低血流对血管的剪切力,降低血管破裂的风险。推荐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硝普钠,倍他乐克,尼卡地平,尽量使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到mmHg以下。
手术治疗,StanfordA型夹层由于病变累计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需要急诊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术或者行大血管支架弓部血管杂交手术重建术。
StanfordB型夹层破口在降主动脉的,只需要在腹股沟切一个2cm的切口,行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1个月后死亡率降至3%。
腹主动脉瘤或者溃疡在腹主动脉的病变:行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累计肾动脉的病变,需要行分叉支架植入或者支架烟囱手术。
我院大血管手术技术
我院从年开始行大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成功的抢救了无数StanfordA型和B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StanfordA型大血管病变我院可以主动脉根部替换,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弓替换远端支架植入术(SUN,S手术)
StanfordB型大血管病变我院可以行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腹主动脉分叉支架植入术,腹主动脉烟囱支架植入术。
腹股沟小切口行StanfordB型的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见图3、4、5)
图3
图4
图5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