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形介绍
1.胸部的境界,体表标志及胸部标志线的划分。
2.胸壁的浅、深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配布及交通关系,皮神经的分布,固有胸壁的构成。
3.肺及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心脏及大血管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
二、基本结构
胸壁介绍1.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淋巴引流其及临床意义。
2.胸前壁诸肌的名称、位置、形态、起止、神经支配及功能,肋间隙的构成及层次关系,肋间肌的名称、位置、结构特点、起止、神经支配及功能,胸内筋膜的配布,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
3.背部诸肌的名称、位置、形态、起止、神经支配及作用。
胸膜介绍1.观察胸膜的形态,胸膜腔的构成及解剖特点,胸膜顶及各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肺根的组成及各管道的排列关系。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3.肺的位置、形态、分叶以及与肺内支气管的关系,肺段支气管的名称和走行,支气管肺段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
纵隔介绍1.纵隔的境界、分布、内容及毗邻关系。
2.上纵隔:胸腺,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关系,主动脉弓及三大分支的毗邻关系,迷走神经、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的排列关系,动脉韧带与左喉返神经的关系。
3.下纵隔:心包的组成,心包斜窦及横窦的位置与临床意义。心包各大血管的形态,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的各腔及心壁的构造,心静脉的名称和走行,左、右冠状动脉的行程、分支和分布,主动脉起始部位的解剖特点。心脏、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行程以及与食管静脉间的关系。
三、胸部剖析
美女胸部胸部的横断面解剖——第7颈椎棘突和两侧肩关节上缘的连线,为颈胸分界线。由于肋骨向前下方倾斜,所以胸骨上缘的位置,低于第7颈椎棘突。颈胸分界面是一个向前下方倾斜的面,而胸部横断面为水平切面,所以在胸部上位水平断面的前半部有颈部的内容。胸部横断面,以胸骨角为标准断面,以10mm层厚向上、下断层,胸部横断面男性一般有18层左右,女性15层左右。
1.第1横断面或称颈根部的横断面,该断面两侧的肩关节已剖开。断面中央为第7颈椎椎体。该断面可分四部分:椎体前部、椎体侧部、椎体后部和肩胛区。
(1)椎体前部:该部以气管为中心。在气管两侧有甲状腺侧叶的剖面,呈三角形。甲状腺侧叶的外侧有颈动脉鞘的断面,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在气管及甲状腺侧叶前方有4块肌肉:
①胸骨甲状肌:仅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前方。
②胸骨舌骨肌:位于胸骨甲状肌前方,在该肌前方有皮下组织及皮肤。
③肩胛舌骨肌:该肌位于胸骨甲状肌前方外侧,亦覆在甲状腺侧叶的前外方。
④胸锁乳突肌:位于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前外方,肌腹断面为长椭圆形,位于皮下。气管后方有食管,为一个扁的肌性管,紧贴于气管膜部的后方。
(2)椎体侧部:椎体前外方有颈长肌,该肌后外方有椎动脉。在颈长肌外侧有一较大的肌肉断面为前斜角肌,其后方有中、后斜角肌断面。在前中斜角肌之间为斜角肌间隙,内有白色的臂丛神经断面。
(3)椎体后部:有椎管、椎板、棘突和横突。椎管内有脊髓及其被膜。在横突与棘突之间有竖脊肌,横突外侧接第1肋骨。在坚脊肌后方,棘突末端两侧有横行的菱形肌,其外侧端有前后方向较宽的肌束为肩胛提肌及其外侧的前锯肌。菱形肌后方为横分的斜方肌。
(4)肩胛区:肩关节已剖开,关节腔已显露,在肱骨头前方有肱二头肌长头腱,外侧有三角肌包统,内侧有肩胛骨的喙突,关节盂及肩胛冈。在肩胛冈前方有冈上肌,后方有冈下肌,内侧有斜方肌。
在喙突内侧有一近三角形骨的断面,为锁骨,与其相连的肌肉为三角肌。前锯肌、冈上肌、锁骨及喙突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为腋窝顶。内有臂丛、腋血管的分支及脂肪组织。锁骨断面内侧的血管断面为颈外静脉。
状断面1.第1冠状断面该断面分纵隔区和两侧胸腔及胸壁。
(1)纵隔区:为中纵隔的冠状断面,右心室已切开,在心脏周围有心包及心包腔。右心室及左心室位于膈肌中心腱上面,与膈下的肝左叶相对。
(2)胸腔及胸壁:心脏右侧为右肺,占据右侧胸腔。在该剖面上,可见右肺上叶、中叶。右肺水平裂已显示。右肺上叶与左肺上叶在中线处相邻,仅隔薄层的纵隔胸膜。左肺上叶的舌叶与心包相邻。左肺下叶没有显露。两例胸壁由第2~9肋骨断面及肋间肌构成。第2肋软骨与胸骨柄下缘相对,在胸壁外前方有胸大肌。
2.第1矢状断面该断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胸腔及胸壁,另一部分为肩胛区。
(1)胸腔及胸壁:胸腔内有左肺上叶和下叶,左肺上叶位于前上方,呈梯形;左肺下叶位于后下方,呈三角形,位于膈肌之上,与脾及胃的贲门部相对应。上、下叶之间有斜裂分隔。胸壁由第3~11肋骨及肋间肌构成。胸壁前方有胸大肌和胸小肌,胸壁后方有前锯肌。
(2)肩胛区:肩胛骨位于该区中央,肩胛骨前方有肩胛下肌,肩胛骨后方有向后上突起的肩胛冈。冈上窝内有冈上肌,其浅面有斜方肌及锁骨的断面;同下窝内有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等。冈下肌浅面有部分三角肌断面。肩胛骨下缘与第3~9肋之间,有呈放射状定行的前锯肌剖面,其后方有肩胛下肌、肩胛骨及背阔肌。
腋窝位于肩胛下肌、胸大肌和胸小肌以及第3肋骨之间,以诸结构围成尖向上的三角形腔隙,上部有腋动脉及其周围的臂丛断面,腋静脉位于二者的下方,其余部分有脂肪及淋巴结等。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有一沟,为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有头静脉及脂肪。
正表面胸骨角sternalangle:是胸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1、该角两侧平接第二肋。
2、向后平第四胸椎下缘,该平面为:
3、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4、主动脉各段的分界线。
5、气管分叉和食管第二狭窄处。
6、胸导管由脊柱右前移向其左前处。
四、功能介绍
基本功能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与胸骨借软骨、韧带和关节连接成扁圆锥形的胸廓,构成了胸腔的骨性基础。胸廓上附丽有胸部上肢肌(已述于上肢)和胸部固有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和胸横肌,还有附于背面的背部上肢肌、背部肋骨肌(已述于上肢)和背部固有肌(竖脊肌),此外,胸廓还为腹部肌提供了起止点。膈肌封闭于胸廓下口,将胸、腹腔分隔。
胸部是生活中每一时刻都在运动着的体部。胸腔内容纳着许多重要器官,两侧胸膜囊包着肺,中间的心包裹包着心脏。众所周知,肺是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面肺扩张和回缩即容积的增加和缩小,是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吸气时,主要吸气肌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胸廓的横径和矢状径增大。
另一主要吸气肌膈肌收缩,使膈穹下降,胸腔的垂直径加大,结果胸腔容积增大,胸膜和肺随之扩张。因而凡能使肋骨上提的肌肉者可协助吸气,如胸部上肢肌和后上锯肌,都参与深吸气活动。胸膜可减少肺运动中的摩擦。
在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加之重力作用使肋骨下降,胸腔的横径和矢状径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穹上升,胸腔的垂直径缩小,肺容积随胸腔容积而缩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机能中心器官,它的节律性收缩起着泵的作用,推动着人体的血液循环。
在纵隔中还有一些运动度不大的器官,如气管与支气管、食管、胸腺等。此外,还有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干,淋巴结、淋巴干和胸导管,以及分布于体壁和脏器的神经。
胸部血管1.肺循环
2.体循环的动脉干及其分支
3.体循环的静脉干及其属支
4.冠状循环
左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室间隔的前2/3,部分右室前壁。
右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的后1/3,部分左室后壁
5.其它
胸廓内动、静脉
最上肋间动、静脉
胸部淋巴1.乳房的淋巴回流乳房外侧部→腋胸肌淋巴结群乳房上部→腋淋巴结尖群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内下部→膈上淋巴结(与肝上面的淋巴结有联系)
2.胸壁的淋巴回流胸后壁淋巴管→肋间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管→胸导管
3.胸腔脏器的淋巴回流胸腺、心包、心、膈、肝上面的淋巴管→纵隔前淋巴结食管、胸主动脉的淋巴管→纵隔后淋巴结→胸导管肺淋巴管→肺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上、下)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4.支气管纵隔干
胸部神经1.躯体神经
膈神经(C3、4(5)前支)肌支:膈肌
感觉支:胸膜壁层、心包壁层、膈下面、肝胆带等
胸神经前支(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
肌支:肋间肌及腹前外侧壁肌
感觉支:胸腹壁皮肤T2胸骨角平面胸、腹膜壁层T4乳头平面
T6剑突平面
T8肋弓平面
T10脐平面
T12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面
2.内脏神经
胸交感干位于胸部脊柱的两侧,它们都有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与胸神经相连。节前纤维起始于脊髓胸段,经前根加入胸神经,再经白交通支与相应的交感节相连,大部分节前纤维与节细胞发生突触连接,从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部分经灰交通支回到胸神经,随胸神经及其分支分布于胸腹壁的血管平滑肌、汗腺和竖毛肌。部分节后纤维可襻附于邻近的血管壁,随之分布于各器官。
一部分节前纤维并不立即与相应的神经节内的节细胞发生突触连接,它们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些交感节,与节内的神经元形成突触。最明显的例子是从上位胸髓来的交感节前纤维,上升到颈部各节,与节内神经元形成突触。此外,有的节前纤维仅穿过神经节,然后汇成独立的神经,如从T5-9交感节穿行组成的内脏大神经和T10、11交感节穿行组成的内脏小神经。
它们穿膈脚抵达腹腔神经丛,在该丛的腹腔神经节及其副节(如肠糸膜上节、肾节等)内,与节细胞形成突触连接。颈交感节和上4胸节的节后纤维,支配胸部呼吸器官、心脏和食管。
在分布于肺和心之前,分别形成肺丛和心丛。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冠状动脉舒张;使气管、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血管收收缩,粘膜腺分泌减少;食管、胃、肠蠕动减缓。
胸部的副交感神经来自左、右迷走神经。左、右迷走神经干在颈部发出心支和喉返神经的心支参加心丛的构成;左、右迷走神经干在胸部经过肺根后方时,发出许多细支形成左、右肺丛,并在食管形成食管前、后丛,最后又组成前、后干随食管一并穿过食管裂孔入腹腔。
迷走神经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冠状动脉收缩;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腺体分泌增加;食管、胃、肠蠕动增强。
胸腔内脏的感觉纤维大部分伴随交感纤维走行,进入胸髓上段;小部分伴迷走神经直行,入于延髓。
五、相关知识
吸脂利弊吸脂方法缩胸,造成的创伤比较轻微了,手术后恢复会很快,并且不会遗留疤痕。不过吸脂方法缩胸吸除的只是脂肪,腺体吸不出来。所以缩胸幅度没有手术切除的那么大。吸脂缩胸最适合那种乳房肥大程度不太大,乳房内脂肪含量较多的女性。
体表标志1、骨骼标志
①胸骨上切迹(suprasternalnotch)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②胸骨柄(manubriumsterni)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与胸骨体相连。
③胸骨角(sternalangle)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④腹上角,为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肋软骨相互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infrasternala。ngle),相当于横膈的穹隆部。正常约70~llO。,体型瘦长者角度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吸气时可稍增宽。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的所在区域。
⑤剑突(mphc)idpr()teNs)为胸骨体下端的突出部分,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相,连。正常人剑突的长短存在很大的差异。
⑥肋骨(rib)共12对。于背部与相应的胸椎相连,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其倾斜度,上方略小,下方稍大。第1~7肋骨在前胸部与各自的肋软骨连接,第8~10肋骨与3个联合一起的肋软骨连接后,再与胸骨相连,构成胸廓的骨性支架。第11~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其前端为游离缘,称为浮肋(freeribs)。
⑦肋间隙(intercostalspace)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用以标记病变的水平位置。第1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1肋间隙,第2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2肋间隙,其余以此类推。大多数肋骨可在胸壁上触及,唯第1对肋骨前部因与锁骨相重叠,常未能触到。
⑧肩胛骨(scapula)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冈及其肩峰端均易触及。肩胛骨的最下端称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⑨脊柱棘突(spl‘nousprocess)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位于颈根部的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其下即为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⑩肋脊角(costalspl’nalangle)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的区域。
1、垂直线标志
①前正中线(anteriormidline)即胸骨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其上端位于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向下通过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②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line)(左、右)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乖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③胸骨线(sternalIine)(左、右)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④胸骨旁线(parasternalline)(左、右)为通过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中间的垂直线。
⑤腋前线(anterioraxillaryline)(左、右)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⑥腋后线(posterl’0I。axillaryline)(左、右)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⑦腋中线(midaxillaryline)(左、右)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⑧肩胛线(scapularline)(左、右)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⑨后正中线(posteriormidline)即脊柱中线。为通过椎骨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3、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1,腋窝(axillaryfossa)(左、右)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2,胸骨上窝(suprasternalf(3ssa)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气管位于其后。
3,锁骨上窝(supraclavicularfossa)(左、右)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上部。
4,锁骨下窝(infraclavicularfossa)(左、右)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5,肩胛上区(suprascapularregl‘cm)(左、右)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6,肩胛下区(infrascapularregion)(左、右)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7,肩胛间区(interscapularregic)n)(左、右)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首嘉学院中国内衣业人才孵化基地蓝丝乳葆一站式科学护乳全国连锁
(救救乳)健康益站月月乳检公益沙龙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