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
中国西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心脏介入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自年Cribier等实施首例人体TAVR以来,这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TAVR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需要的患者带去了新的希望。年9月8日,在西安召开的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上,浙江大医院王建安教授详细介绍了主动脉瓣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主动脉瓣狭窄(AS)发病率高、预后差,一直威胁着我国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以往,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一直是AS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外科手术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手术风险高,许多患者因各种因素而放弃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成为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新选择。如今,TAVR的适应证也在不断向更低危患者拓展,AHA/ACC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更新中建议,对于高危患者,TAVR已上升为Ⅰ类推荐,中度危险患者,也已为Ⅱa类推荐。NOTION研究入选患者均为低风险患者(STS<4),分组进行SAVR与TAVR,最后结果表示:1年内患者全因死亡、卒中或发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TAVR组(11.3%)低于SAVR组(15.7%)。因此,对于低危患者,TAVR的安全性并不低于SAVR。
现如今较难处理的AS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其解剖学结构表示:钙化严重且不对称;常伴有反流;主动脉根部角度大;合并主动脉根部疾病,如主动脉扩张、动脉瘤、夹层等。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对于TAVR手术也具有一定的挑战。瓣膜类型及型号选择存在差异,以及术中瓣膜移位、瓣环破裂、主动脉夹层、瓣周漏等都对TAVR术有很大的考验。对此,王建安教授分享了杭州经验:主动脉瓣二叶畸形钙化严重的患者,不能根据瓣环大小去选择瓣膜尺寸,应根据瓣上结构评估指导瓣膜尺寸选择。年,王建安教授团队置入了第一例可回收Lotus瓣膜,患者状况良好。王建安教授团队将杭州经验与Lotus瓣膜成功临床经验结合进行研究,后将技术进行改进,根据瓣上结构选择瓣膜并适度提高置入位置,可使传导阻滞和起搏器植入率显著下降。近几年来,经导管瓣膜研发水平高速发展,尤其是国产瓣膜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年4月,我国首个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产品——VenusA-valve经皮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系统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正式在中国上市。后期,我国又研发出Venibri预装瓣膜系统,年2月10日,王建安教授受邀到印度成功应用Venibri预装瓣膜系统为一名重症患者开展TAVR,并进行详细的演示及手术带教,手术十分成功,患者当天就已恢复。年4月在杭州举办的ChinaValve(Hangzhou)上,成功演示了Venibri预装瓣膜系统,1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1位国际顶级专家参与授课。对于瓣膜的耐久性,多项研究表明导致瓣膜衰败的原因有许多,但现在并没有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结
王建安教授最后表示:1.随着人口老龄化,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如不及时治疗,预后差;2.TAVR疗效明确,证据不断积累,适应证逐步扩大;3.对于路径的选择,股动脉是TAVR的首选;4.新器械发展迅猛,尤其是国产瓣膜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5.瓣膜的耐久性尚无明确答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