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
让老太太如此真切的感动
做的什么手术?
为什么做两次手术?
原来
她因主动脉瘤入院
李奶奶的术后感言
李奶奶感谢医护的淳朴真言
李奶奶入院故事69岁的李奶奶(化名)被诊断为胸腹主动脉瘤,冠心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
胸腹主动脉下段管腔成瘤样扩张最大管径约5.1厘米,病变长度达11.4厘米,主动脉瘤样附壁血栓及钙化斑块。
这么复杂的瘤体不仅同时累及了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还累及了四个分支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右肾动脉)。
主动脉瘤就是埋在患者身上的“不定时炸弹”,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炸弹是怎么回事?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向上向左再向下略呈弓状,再沿脊柱向下行,在胸腔和腹腔内分出很多分支动脉。主动脉是向全身各部输送血液的最大动脉。以膈肌为界,膈肌以上为胸主动脉,膈肌以下为腹主动脉。
当主动脉壁发生瘤样扩张超过1.5倍时就称为主动脉瘤,病变在胸主动脉称为胸主动脉瘤,病变在腹主动脉称为腹主动脉瘤。同时累及胸腔段和腹腔段的主动脉的称为胸腹主动脉瘤。
人体最粗的动脉形成瘤样扩张,动脉壁变硬变薄,随时有可能破裂,一旦破裂会犹如大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我们称之为“不定时炸弹”。
探究手术“神奇”,专访血管外科主任戴向晨
血管外科“排弹专家”精准排雷传统的方法:开刀手术。需要在全麻下开胸、开腹进行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搭桥、内脏动脉重建,属于巨创的高风险手术,大出血、截瘫、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非常高,术后死亡率极高。
血管外科的主任们考虑到患者全身情况可能无法耐受开放手术,决定对患者实施创伤最小的介入手术。但这个决定为专家们的排弹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经过精心筹划,专家们使用了国际先进的外分支支架技术,为了降低患者的截瘫风险,手术分两步进行......
第一次手术10月22日在全麻下行左肱动脉、右股动脉切开。胸腹主动脉造影,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分支支架植入术。
第二次手术10月31日在局麻下行左肱动脉切开,主动脉造影,腹腔干动脉覆膜支架置入。
两次复杂手术
只有左侧肘窝和右侧腹股沟
两个小切口!!!
成功地完成了两次手术以后,李奶奶恢复顺利。第二次手术的术后第一天患者已经可以在床上自己随意活动了,术后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动了。
那么对于如何预防和早发现主动脉瘤这个“不定时炸弹”呢?听听专家的意见:
1.积极控制及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
2.低盐、低糖、低脂的健康饮食,戒烟,戒酒;
3.定时查体;
4.发现腹痛、胸痛或者腹部搏动性肿块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专家简介
戴向晨
主任医师
医院普外血管外科主任
擅长:
积极开展包括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肠系膜血管疾患、布加综合征、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开放手术、腔内治疗和腔镜治疗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
朱杰昌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主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
供稿
吕路、岳阳
编辑
李春泉
责编
王俊苏
投稿方式
邮箱:
tjzyyweixin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