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例,50~59岁患病率为0.2%,59~69岁为1.3%,69~79岁为3.9%,79~89岁为9.8%。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换瓣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对预后改善帮助甚微,外科换瓣手术虽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很多高龄、有开胸病史、心肺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外科手术风险高,甚至失去了手术机会。在此背景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是近年来心脏瓣膜病诊治领域里程碑式的进展。本文将阐述目前TAVR的现状及进展。
一、TAVR概况
TAVR与传统的外科手术不同,通过外周血管入路(主要是股动脉)将经过折叠的带有人工瓣膜的支架系统,送到达主动脉根部逐步释放替代原有病变的主动脉瓣发挥功能,具有具有无需开胸、不需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自年法国AlainCribier医生开展首例TAVR以来,TAVR技术在全球蓬勃开展,呈线性增长趋势,目前共有65个国家开展TAVR技术,累计超过30万例,估计在年市场份额与冠脉介入相当。我国自年葛均波院士开展首例TAVR以来,已有25个中心尝试开展,累计开展约例(经股动脉途径例左右),应用的瓣膜类型包括进口瓣膜:CoreValve(美敦力公司)、Lotus(波士顿科学公司)和EdwardsSapienXT(爱德华公司),国产瓣膜:VENUSA(杭州启明医疗,已完成临床试验)、VitaFlow(上海微创公司,即将完成临床试验)和JValve(苏州杰成公司,已完成临床试验)。浙江大医院在国内首批开展TAVR,截至目前已完成近例,约占国内的1/3,瓣膜包括CoreValve、Lotus、VenusA、VitaFlow和J-Valve,手术途径包括经股动脉、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颈动脉途径和经心尖途径。
二、瓣膜类型和手术入路
瓣膜类型主要包括自膨胀、球囊膨胀和机械膨胀式瓣膜等。自膨胀式瓣膜以美敦力公司的CoreValve为代表,经历了CoreValve、EvolutR的发展,现在进入到EvolutPro,从第一代产品到可回收和重新定位、并不断改进,循证学依据以CoreValveUSPivotal和SURTAVI为代表,证实其在外科手术禁忌、高危和低危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国自主研发的自膨胀瓣膜VENUSA(杭州启明)已获得CFDA的批准,VitaFlow(上海微创)临床研究已接近尾声,初步的结果提示国产瓣膜并不亚于国外的产品。Edwards-Sapien瓣膜为球囊膨胀式瓣膜的经典代表,经历了Sapien、SapienXT和Sapien3的改进,输送系统不断缩小、性能持续改进,PARTNER系列研究奠定了TAVR里程碑式的地位。机械膨胀式Lotus瓣膜(波科公司)的释放机制与前两种瓣膜截然不用,可回收和重新定位,并带有密封的裙边,可显著降低瓣周漏的发生率,REPRISE系列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
在手术入路上,根据人工瓣膜植入时输送系统的前进方向,可将TAVR手术分为顺行路径和逆行路径两种。顺行路径包括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途径和经心尖途径,逆行路径包括:经股动脉、髂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升主动脉、颈动脉以及下腔静脉穿刺到腹主动脉途径等。股动脉入路是最常用、创伤最小的TAVR入路,相比较经心尖和升主动脉入路,研究的结果也略胜一筹。当股动脉直径过小,或存在严重粥样硬化以及严重钙化、扭曲等情况下,经锁骨下动脉和经颈动脉在手术的成功率、死亡率、脑卒中等发生率与股动脉途径相当,是首选的替代方案。
三、目前指南推荐及适应证拓展
年欧洲和年美国指南的TAVR适应证:外科手术禁忌、预期寿命超过1年、症状性钙化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I,B);外科手术高危、预期寿命超过1年、症状性钙化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IIa,B)。心脏瓣膜病的指南更新速度非常快,年ACC和ESC会议上分别出了指南的更新版,在原来指南对外科手术禁忌和高危患者进行TAVR手术推荐的基础上,对外科中危的患者也进行了推荐。
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TAVR的适应证逐步扩大。虽然在指南层面仍未做具体的推荐,但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的研究中TAVR应用的面更广,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外科手术低危患者:NOTION研究针对外科手术低危患者中进行TAVR及外科换瓣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随访2年的全因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PARTNER3(球囊扩张式瓣膜)和USEvolutLR(自膨胀式瓣膜)的随机对照试验正在入组中,我们拭目以待。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因瓣叶钙化严重而不均匀、瓣叶大小不对称、合并有升主动脉疾病等,可能导致置入的瓣膜移位、瓣周漏、冠状动脉堵塞、瓣环破裂、主动脉夹层等的发生,长期被视为TAVR治疗的相对禁忌症。临床实际尤其是在我国TAVR手术中二叶瓣比例可高达50%,国外和本中心的初步研究表明TAVR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瓣膜尺寸选择是二叶瓣患者TAVR治疗的关键问题之一,王建安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基于瓣上结构的尺寸选择策略,在CT测量虚拟瓣环的基础上,进行球囊实时测量(balloonsizing),通常选择小一号或小两号瓣膜,并进行适度高位植入,可使TAVR技术成功、安全地应用于二叶瓣患者。
单纯性主动脉瓣反流:由于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无钙化,固定困难,瓣膜植入过程中易移位,虽然并未明确推荐,但临床实践中采用CoreValve、EdwardsSapien、Lotus和DirectFlow等经股动脉均有成功应用的范例。而经心尖途径的J-Valve(苏州杰成公司),在瓣膜的设计上可克服单纯性反流乏钙化、固定困难的难点,初步的结果良好。
外科生物瓣衰败:外科手术主动脉瓣换瓣的生物瓣使用年限一般为8-15年,当其瓣膜退变、功能丧失时,二次外科换瓣往往手术风险较高。PARTNERII和全球范围的“瓣中瓣”注册研究均显示了TAVR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并发症
TAVR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极为重要的因素。根据目前国际指南瓣膜学术研究联盟共识VARC-2的定义,目前TAVR并发症有: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并发症、瓣周漏、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其他并发症:转外科开胸手术、非预期的体外循环、冠脉堵塞、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功能异常、心包填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血栓事件、瓣膜位置异常、需要置入第二个瓣膜等。TAVR并发症发生率不高,其中瓣周漏、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脑卒中和血管并发症相对常见。但是随着器械的改进,包括可回收和重新定位、防止瓣周漏的裙边设计、输送系统的内径不断缩小、脑保护装置等,各种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降低。
总之,TAVR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突破性的进展,为广大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随着器械的改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证据的不断积累,更多的主动脉瓣患者将从TAVR中获益。
长医院心脏瓣膜团队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