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褂加听诊器,医生的标配;
那家伙,大褂飘飘,听诊器挂在肩膀上,走路都能带出一阵风;
时常会听到那些稚气未脱的医学生们说,当初就是因为穿白大褂很帅才考的医学院。
足以看出吸引学医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那件不扣的白大褂,wjw是不是要好好感谢医疗影视剧的导演?
说到听诊器,在医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它依旧是医生的最佳伙伴,吃饭的家伙不能丢!
哪天带教老师带你收病人时,叫你带上吃饭的家伙,希望你不是拿只饭碗去。
临床上看到很多年轻医生并没有使用听诊器的习惯,过度依赖仪器检查。其实这是不提倡的,听诊器是探索人内部世界的工具之一,与其说听诊器没用,还不如说我们没有好好掌握人体的构造。
比如我们的心脏每天都在说话,它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外传递讯息,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如果我们会用听诊器去聆听心脏的语言,哪天若是听到心脏说它生病了,那我们就可以及时去治疗,不是么?
那心脏听诊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不过难度也是相当大的。要听懂心脏说话,那就要多听多学,听诊器可不是拿来挂的,就像学习英语一样,掌握基本语法和单词远远不够,就是得多练多听。
那么心脏听诊的需要听哪些呢?那最基本的就是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额外心音啦。
听诊前确保患者的位置,一般取坐位或卧位,听诊器要贴胸前皮肤,不要隔着衣服听(事实上很多老医生已经忽略了这一步,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听诊区)
心脏瓣膜听诊区通常有5个: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心率
正常心率:60-次/分
心动过速:成人次/分婴幼儿次/分
心动过缓:60次/分
根据心脏跳动的频率时间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还是一些药物引起。过快过慢都会影响心脏的射血进而影响身体各脏器的血供。
心律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但是,当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发生异常时,就会发生心律失常。
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
具体请看本平台后续推送的《一文读懂:史上最全心电图讲解,看过就会!》
心音
每一心动周期可产生四个心音,一般均能听到的是第一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S1)发生在心缩期,标志心室收缩期的开始。
心尖搏动处(前胸壁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听得最清楚。其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较响。
机制: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血流急速冲击房室瓣而折返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
心室收缩力愈强,第一心音俞强。
心音改变
S1增强:常见二尖瓣狭窄,如果伴有严重的瓣叶病变,反而S1会减弱;同时还可见于高热、贫血、甲亢等。
S1减弱:常见二尖瓣关闭不全,,此外还可见于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衰等。
S1强弱不等:见于房颤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则S增强,称为“大炮音”。
第二心音(S2)发生在心舒期,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
它分为主动脉音(A2)和肺动脉音(P2)两个成分,分别在主动脉和肺动脉听诊区(胸骨右、左缘第二肋间隙)听得最清楚。它是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使主动脉和肺动脉壁根部以及心室内壁振动而产生。其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响度较弱。
其强弱可反映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的高低,动脉压升高,则第二心音亢进。
心音改变
S2增强:常见体循环、肺循环阻力增加、血流增多,如高血压、肺心病、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S2减弱:常见于体循环、肺循环阻力减低、血流减少,如低血压,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狭窄;
第三心音它是在心室舒张早期,随着房室瓣的开放,心房及肺静脉的血液快速流入心室(心房未收缩前),引起心室壁和腱索的振动而产生。
发生在第二心音之后,持续较短(0.04~0.05秒),音调较低。可在大部分儿童及约半数的青年人听到,不一定表示异常。
第四心音是由于心房收缩,血流快速充盈心室所引起的振动,又称心房音。
发生在第一心音前的低频振动,持续约0.04秒。大多数健康成年人可在心音图上记录到低小的第四心音,一般听诊很难发现。
临床上可根据心杂音产生的时期和性质,协助诊断某些心血管疾病。
心肌严重病变时如大面积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等,S1S2减弱相似,形成单音律,当心率增快时可听到S1S2几乎一样,类似钟摆的声音:“钟摆律”。
额外心音
在正常S1、S2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多为病理性杂音,常出现在S2之后,如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当然也有在S1之后出现的,如收缩期喷射音。
舒张期额外心音
1.奔马律
类似马儿奔跑的蹄声。多提示心肌严重损害。
舒张早期: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衰、急性心梗、重症心肌炎、扩心病。
舒张晚期多见于阻力负荷重的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
2.开瓣音
常在S2之后听到,瓣叶震动引起的拍击音。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
3.心包叩击音
常在S2之后听到,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因为心室舒张过程中被迫突然停止,室壁振动产生。
4.肿瘤扑落音
随体位改变,多见于心房粘液瘤患者。
收缩期额外心音
1.收缩早起喷射音
多为扩大的肺动脉或主动脉在心室射血所产生的振动,主、肺动脉压力增大下半月瓣叶开启。多见于肺动脉高压、高血压、房缺室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类似关门落锁的Ka-Ta声,多出现在二尖瓣脱垂时。
医源性额外音
人工瓣膜置换、起搏器植入后所听到的额外心音。
心脏杂音
就像河流流动时发出的各类声音,如在加速的地方、在河道狭窄的地方、在分流的地方都会产生。心脏也一样。
心动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杂音能反映不同的病变。
收缩期杂音
二尖瓣区
功能性:运动时、发热、甲亢、贫血可听见,杂音多柔和,时间短。
器质性:见于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粗糙,为吹风样,高调。
主动脉瓣区
功能性:升主动脉扩张时。
器质性: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粗糙,吹风样,高调。
肺动脉瓣区
功能性:青少年儿童中多见。
器质性:见于肺动脉狭窄者。
三尖瓣区
功能性:多见右心室扩大者导致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
器质性:极少见。
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区:二尖瓣狭窄时,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也可见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容量负荷过高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相对狭窄,此时声音为Austin-Flint杂音。
主动脉瓣区:各种原因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叹气样。常见疾病:风湿性心瓣膜病,马方综合征,梅毒性升主动脉炎等。
肺动脉瓣区:多见于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舒张期吹风样,Graham-Steell杂音,常见疾病: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低调隆隆样。见于三尖瓣狭窄,少见。
连续性杂音
多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杂音粗糙、响亮,类似机器转动。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
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瘤破裂也可听到连续性杂音。
心包摩擦音
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亮,坐位前倾及呼气末更明显。心包摩擦音与心博一致,屏气时仍存在。可与胸膜摩擦音鉴别。
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尿毒症,心脏损伤后综合征、SLE等非感染情况,当积液量增多后,摩擦音可消失。
听心音
回复如下数字听心音
心音1:正常心音
心音2:S1增强1.2
心音3:S1减弱
心音4:S2增强
心音5:第三心音
心音6:收缩早期1、中晚期2、晚期3杂音
心音7:心包摩擦音
心音8:舒张早期1、中晚期2、晚期3杂音
心音9:奔马律
心音10:开瓣音
心音11:室缺
心音12:主动脉狭窄收缩期杂音1、主动脉收缩期2、主动脉舒张期3杂音
心音13:肺动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心音14:二闭收缩杂音1、二狭舒张期2、二狭舒张期3
心音15:杂音
编辑:规培君
参考文献:
1.临床第8版内科学、诊断学;
2.住院医师技能考核大纲;
3.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库;
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
Dr.You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什么治白癜风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