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首个医疗原创新媒体
报道中国最顶尖医疗团队
提供服务性最强就医指南
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本期人物: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孙立忠(系列报道3)
摄影\雨杰
他用剪刀剪下了一小块心肌组织,说:这可是心尖儿上的肉啊。
这是一台心脏手术,他是孙立忠,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兼院长助理,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
年9月初,跟随孙教授上了一台心脏外科手术。
1.早上开完晨会,来到办公室,开始忙碌的一天。外科医生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孙立忠教授的办公室里,有简单的器具,可以让忙碌的他用碎片时间锻炼,有一个电子称,用来监控自己的体重,还有一个卷尺,用来监控自己的腰围。
2.每天早上,上午在做手术之前,孙立忠教授都要对当天科里的所有手术做了解,医生与他讨论确定每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还要接诊患者,以及处理科室各种行政性事务。
3.孙立忠教授正在看患者的片子,当天早上他的病房接诊了一位从内蒙来的患者,一直发烧,被确诊为从羊身上传染了布鲁氏菌病,后又被发现主动脉发生病变,被推荐来找孙立忠教授。主动脉疾病与布病是否关联,孙立忠教授也从未遇到过,于是交待下级医生马上去查文献。
4.为了督促自己随时锻炼,孙立忠教授把哑铃放在了椅子边上,一坐在电脑前就能看到。但是,这项锻炼手臂力量的运动,孙教授没敢轻易多练,他笑着说:刚开始练的话,一旦手累抖了还怎么做手术啊。
5.上午9点半,孙立忠在吃降压药。他的血压,是随着中国主动脉外科事业蒸蒸日上而变得节节升高的。主动脉外科手术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血管重建和缝合,所以,许多时候孙立忠教授需要在倒计时中飞速完成某一个部位的手术,他的高血压就是这样日积月累急出来的。
6.孙立忠教授进手术室之前,下级医生见缝插针地找他会诊患者病情。
7.在更衣室,孙立忠教授和其他即将上手术的大夫开着玩笑。在凝重的手术室里,医生们只能用这种方法自我调节一下情绪。
8.步入手术区
9.还记得美剧《实习医生格蕾》里的花帽吧,这是外科医生们专属的时尚,孙立忠主任的花帽很漂亮,他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问随行的记者:我的帽子漂亮吧。
10.孙立忠教授从随身拎来的小袋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长方型盒子,里面装着他的手术“神器”:一付特殊的眼镜,这是为孙立忠教授专门定制的,有2.5倍的放大功能。袋子里还有一个头灯,这是手术时的辅助光源。这两样装备有助于他在手术中的每一刀每一针每一线做得更精确。他打开头灯,把手放在面前看了看,试试灯光和放大效果。
11.孙立忠教授在刷手准备手术,刷完手之后,他的手就什么也不能碰了,之后护士会帮他穿好无菌服,戴上胶手套,然后开始手术。
12.孙立忠教授正在手术中。
13.孙立忠教授在手术中
14.孙立忠教授和助手
15.精湛的医疗技术
16.手术即将完成,病床已经准备好,术后将马上推进ICU监护室。
17.大约4小时,中午1点,孙立忠完成了自己的手术部分,离开手术台,把专用的手术“神器”放大镜和头灯收拾好。
18.今天的手术结束的较早,孙立忠教授回到办公室,吃工作餐,对外科医生来说,能赶上正经吃午饭的机会真心不多的。
孙立忠的一台“攻心术”
主笔:大医生兵器谱戴志悦
12岁女孩心脏的“阀门”坏了
9月3日早上7点,医院心脏外科的学术活动已经开始,医生们利用查房、手术前的间隙,在门诊楼地下三层的会议室里,一边吃早饭一边听一位外国医生的经验分享。
8点半,会议结束,孙立忠回到办公室,门口已站满了患者家属。此后,他一刻没停,下级医生与他讨论患者治疗方案、接诊患者、科室各种行政性事务……
9:30,孙立忠吞了一颗降压药,喝了口水,招呼记者说:“走吧,该上手术了。”然后拎着一个小袋子,穿过长廊,走下楼梯。
这是记者第二次跟着孙教授上手术,同样的时间、语言和习惯,不同的是等在手术台上的患者:上次是年6月,给一名32岁的女性换掉了整根主动脉,这次是要给一个12岁的女孩换心脏的两个“阀门”。与上次比起来,这次算是“小手术”。
但是心脏的手术,在外科领域里都是大手术。
主动脉,是人体中最大最重要的血管,与心脏相连,由主动脉发出各个分支负责给全身所有脏器输送血液,因此,她就像人体内的“长江、黄河”,一旦生病,不是惊心动魄就是瞬间毙命,爱因斯坦、美国总统林肯、排球名将海曼、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等都是死于这个部位的疾病。
不乘电梯走着去手术室,这是孙立忠教授多年的习惯了,也许是手术前的一次心情整理——对于在这个部位动刀子的医生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要成为一个抗压力、扛疲劳极强的“超人”,主动脉手术曾被称为“血战、夜战、苦战、死战”。
手术室的色彩和空气都很单调,不是白色就是蓝色、绿色,空气中除了血腥味就是消毒水味。医生护士们的花帽成为了这里唯一的时尚元素。
孙立忠戴的是一个紫色的花帽,从更衣室一出来,让人眼前一亮,他问:我的帽子好看吧。笑容憨厚而温暖,他再次叮嘱:规矩你都知道了,进去之后,什么都不要碰,也不要帮忙。
穿过一道一道封闭门进入手术间,助手们已经拉开战斗序幕,建立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麻醉插管、体外准备、切皮、开胸,游离血管等基础性操作。
孙立忠从随身拎来的小袋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长方型盒子,里面装着他的手术“神器”:
一付特殊的眼镜,这是为孙立忠教授专门定制的,有2.5倍的放大功能。袋子里还有一个头灯,这是手术时的辅助光源。这两样装备有助于他在手术中的每一刀每一针每一线做得更精确。
装备完毕,他把手放在灯下照了照,一切正常,然后进入刷手间洗手,穿戴无菌衣之后,投入了战斗。
“心寒”可以保护心脏
手术台上12岁的小患者,是一名基因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征患者,她的主动脉的根部发生了病变,也就是接近心脏的这一端,与心脏交接处有一个“阀门”,叫主动脉瓣,心脏把血泵入主动脉后,这个门就得自动关上,防止血液逆流回去。如今,她的“阀门”坏了,同时坏掉的还有从左心房到左心室的“阀门”,即二尖瓣,也是防止血液逆流的。这一次,孙立忠要把这两个“阀门”换成两个“人工门”。
要动心头肉,心脏是要停跳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体外循环,用一个机器暂时代替心脏给全身泵血,这个机器也将起着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作用,所以操作这个机器的体外循环师们,要时刻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便宜点状白癜风会自逾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