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家长发来询问,“我家孩子上课不注意听,放学光玩,爱动,拿个小东西就玩半天,是不是多动症?”想要弄清楚孩子是否为多动症,首先应明确多动症的概念及其日常的表现,然后对应分析。
什么是多动症呢?科学定义,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为ADHD。
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更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4%-12%的学龄儿童。调查显示,约66%-85%的多动症患儿其病症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时期。
ADHD具有三大核心症状:1.注意力不集中、2.多动、3.冲动。测试儿童多动症可采用下列方式:SNAP–IV量表介绍及评分细则
他们的严重程度以SNAP的问卷调查是为了确定小孩是否有多动症的症状,及对他们的损害程度。因此,这是症状及功能损害评级的组合(例如,除非它至少是中度损害,才能在某一症状上评2或者3分)。通常是由临床医师根据家长/监护人或老师提供的信息来完成SNAP。
通过两个方面症状的具体的询问,将决定小孩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的问题。
临床医生在0-3之间的打分取决于家长/监护人或老师给出的答案。当评分人在1分与2分之间难以选择时,请就低选择1分.。最后把每个问题的得分相加,再除以所有问题给予总分,就得出了此次评分。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目前SNAP-IV量表是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可协助临床评估、诊断ADHD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可供家长进行初步筛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筛查:注意力不集中筛查及多动冲动筛查。
例如,
1.对注意力不集中的筛查
结果判断:注意力不集中有9条典型症状,孩子应至少符合其中的6条,并且同时要满足: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发病年龄在12岁之前;在2个或以上场合同时出现。
2.对多动/冲动的筛查
结果判断:多动/冲动有8条典型症状,孩子应至少符合其中的6条,并且同时要满足: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发病年龄在12岁之前;在2个或以上场合同时出现。
如果结果满足上述一个或者两个结果,则怀疑ADHD。由于结果存在主观因素,不够准确,请及时求专科医生的帮助,以进一步明确判断。
针对孩子出现的上述情况,家长应避免以下几点错误认知:
①不要简单的认为孩子的“多动”是天性,正确认识ADHD。
②切勿认为“多动症不是病”,早筛查早识别。
③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结合药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④坚持充分有效的规范治疗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
⑤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克服障碍。(注: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整理,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