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准备
穿刺和置管
经股动脉径路
股动脉鞘5F,6F,7F,大多数应用6F
于腹股沟韧带下1-3cm段找到搏动最强处,且后方固定,便于止血。
穿刺,进针过程应无阻力。
桡动脉鞘5F,6F,7F,多用6F
穿刺点定位:约桡骨茎突上一横指,桡动脉搏动较强处,如不成功,可以选择近心端再次穿刺。
早年还需要切开皮肤,现已少用。
2.穿刺角度30-60°进针,沿血管走形缓慢进针;待针回血后继续进针
成功后血会涌出
3.放入钢丝,切忌暴力,无阻力方可持续送入,必要时可借助X线观察导丝走向。
4.钢丝进入后将穿刺针拔出。
5.送动脉鞘:沿导丝旋转送入动脉鞘
注:导丝尾端须退出动脉鞘尾端(即图中左侧,钢丝一定要露出来),否则导丝可能被推到桡动脉内,出现并发症。
6.拔除鞘芯+注入“鸡尾酒”:先从鞘内抽出少量血液排出气体,后给予肝素化①肝素u(PCI:70-u/kg,之后0u/h);②硝酸甘油ug+肝素化NS(NSml+Heparin0u),这一步工作是避免桡动脉痉挛。
桡动迂曲等情况下操作困难,一不小心容易出现穿孔、血肿等并发症,所以操作一定要注意动作小心轻柔。
△经右桡动脉径路的CAG:无名动脉(头臂干)进入升主动脉处严重扭曲成角,导丝无法通过。嘱病人深吸气后改善了局部的成角关系,导丝顺利通过,并完成CAG
造影
冠状动脉示意图:左主干(LM)11,左前降支(LAD)12-14,对角支(D)15,16,主要的间隔支(S)17,回旋支(LCX)18,19,钝缘支(OM)20-22,回旋支的后降支(PD)23,右冠状动脉(RCA)1,2,3,右室支10,右冠状动脉后降支(PD)4,右冠状动脉的左室支5-8
根据血管不同的走形,选择合适造影导管
主动脉根部不同类型及其造影导管的选择:左图为正常主动脉根部,可分别选JL4和JR4。右图为主动脉根部扩张,JL4和JR4偏小,可分别换用JL5和JR5;必要时也可尝试AL1/2或AR1/2
RCA开口形态不同,选择不同导管
Judkins法左冠状动脉导管操作示意图
Judkins法右冠状动脉导管操作示意图
3
采集分析图像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1.右前(RAO)30o+足位(Cau)20o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开口和体部
2.右前斜(RAO)30o+头位(Cra)20o(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3.左前斜(LAO)45o+头位(Cra)20o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4.LAO45o+Cau20o(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
5.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6.后前位(AP)+足位(Cau)20o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
LCX体部和OM开口
7.左侧位:LAD近、中段
4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定
冠脉狭窄程度可采用目测法和计算机定量测定(QCA)
管腔直径狭窄面积狭窄50%75%50~75%75~95%(有静态血液动力学意义)75%95%75%95%(有显著血液动力学意义)1个50%局限性狭窄并无多大的临床意义;≥2个50%的狭窄,其临床意义≈90%的狭窄;
长管状狭窄对血流影响局限性狭窄。
PCI
由于PCI手术较复杂,个体化特点较强,需要结合病例具体讲,在此仅举例部分器械。
手术结束
△将桡动脉止血器气囊上绿点对准穿刺内口,固定后向气囊中打气15-20ml气体,远端能感受到桡动脉搏动为宜;每1-2小时放部分气体,嘱患者不可过多活动避免出血。
END
关爱介入医师
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