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诊断 >> 老人胸腔埋藏ldquo隐形炸弹rd

老人胸腔埋藏ldquo隐形炸弹rd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直径78.09mm,且见夹层动脉瘤。主动脉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导致血压急剧降低,人会瞬间心跳骤停而死亡!集升主动脉瘤(陈旧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等多种疾病于一身,67岁的胡奶奶病理极其复杂,病情凶险万分!

值此生命紧要关头,胡奶奶在家人陪同下,慕医院求医。贵黔团队为其成功实施“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冠状动脉移植术(即Bentall手术)”,挽救了垂危的生命。

该例手术属于外科手术中的“超级手术”,手术的顺利实施,再次医院复杂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风采,彰显了大型国际医疗中心风范。

“炸弹”埋藏胸腔4年病情凶险随时可爆4年前,胡奶奶在某院已查出患有主动脉夹层,本该接受急诊手术治疗,但其拒绝手术至今。在胸心外科医生眼里,主动脉夹层等同于一颗“隐形炸弹”。目前,这颗“炸弹”埋藏胸腔整整4年了,胡奶奶整日提心吊胆地生活,且饱受胸闷、头痛、头晕等不适之苦,活动耐量越来越差,爬3层楼都难于上青天。

就在10天前,她上述症状频繁出现,苦不堪言。胡奶奶两个儿子如坐针毡,四处打听,在一位亲戚处得知,医院,有余名来自原第三军医大学的军医专家。于是,胡奶奶在家人们陪伴医院就诊。

医院急救部,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杨康教授及医护人员立即接诊。借助移动病床安全接过胡奶奶,杨教授当场立即听诊,一听不妙,判断她属特、重、急患者,嘱咐她家人和医护人员,“从现在起,患者只能卧床休息,不能有任何稍大的肢体动作。”随即,医院为胡奶奶开通绿色通道办理住院登记,安排其紧急住进胸心外科病房。

入院后,杨教授充分了解胡奶奶病史,仔细查体:可扪及心尖抬举样搏动,心尖向左下移位;听诊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全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胸腹主动脉CTA显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最宽处直径78.09mm,且上方可见夹层动脉瘤,考虑为“陈旧性主动脉夹层”。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窦部直径约44mm,主动脉瓣重度反流。

根据这一系列检查结果,杨教授明确诊断胡奶奶为升主动脉瘤,且患主动脉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3级等多种疾病,病情十分危重。正常的升主动脉直径约30mm,但患者的升主动脉直径78.09mm,患者随时可能因为瘤体破裂而危及生命。

据杨教授介绍,升主动脉瘤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高风险疾病,患者瘤体如此巨大,并伴有主动脉夹层,还能存活至今,实属罕见。该病伴有主动脉瓣窦和瓣环扩大,瘤体长大便压迫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可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瓣环扩大程度严重者,主动脉瓣叶在心脏舒张时不能对拢闭合,就会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上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情况,所以患者会经常出现胸闷、头痛、头晕等症状。

开展全院MDT会诊精准制订治疗方案

该病十分凶险,且复杂程度高,手术难度大、风险大。鉴于此种情况,胸心外科于是紧急组织开展全院MDT多学科会诊,充分分析研究患者病情与检查结果,力求制订出精准治疗方案。

胸心外科副主任熊刚主任医师认为,此类病例死亡风险极高,50%以上患者在2年内发生主动脉破裂而死亡。该患者近10天频繁出现胸闷、头晕、头痛等症状,手术治疗已是唯一治疗手段。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手术风险较普通心脏手术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出血风险、凝血功能紊乱、脑缺血缺氧致瘫痪昏迷植物人风险、肝肾肠道等腹腔脏器缺血缺氧坏死最终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手术麻醉中心主任陶国才教授建议,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尽可能平稳降压,减少刺激,降低瘤体破裂的风险,确保手术安全;撤出体外循环后,需加强自主循环的管理,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减少出血风险。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程训民主任医师认为,患者诊断及手术指征均已明确,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且有效的治愈措施。鉴于患者伴有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舒张压偏低,围术期降压幅度不可过大,谨防冠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梗死。输血科主任赵树铭教授表示,手术复杂,可预计的出血风险很大,需提前大量备血,至少准备6U红细胞、ml血浆、10U冷沉淀和2U血小板,建议术中采用PRP和PG,以减少出血和渗血;同时,输血科将全力做好血液供应和血液治疗保障工作。

胸心外科罗兴光主治医师表示,患者体外循环方式拟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该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平衡降温与平衡复温,需外科医生严密配合,减少手术时间,尽可能缩短脑及其他重要器官脏器的缺血缺氧时间。尤其需要注重脑保护,停循环期间注意加用冰帽行脑局部降温处理等……

根据MDT会诊讨论结果,胸心外科为患者制订了周全的手术方案,即在深低温停循环下的Bentall手术治疗方案和围术期血压、心率控制等方案,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手术团队奋战8小时

成功拆除“隐形炸弹”

在胡奶奶身体条件完全允许及术前准备严密到位的情况下,征得她及她的家人们同意后,8月20日上午10时16分,胡奶奶被送入手术室。手术由杨康教授主刀,熊刚主任医师,蒋彬主治医师、李海洋住院医师辅助,陶国才教授实施麻醉。

该手术复杂,操作难度极大,挑战在于同期分别施行升主动脉瘤切除、主动脉瓣替换、冠状动脉移植和人造血管替换术,并需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和心肌保护措施下进行。手术团队根据术前影像定位,从前胸正中线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纵向锯开胸骨,仔细止血。剪开心包并固定后,医生们发现患者瘤体与心包腔广泛紧密粘连,升主动脉呈明显的瘤样扩张,约85mm*78mm*55mm大小,瘤体近端起至主动脉根部、远端距头臂干起始部约2.0cm,升主动脉壁上部可见裂隙,并见夹层。这些无疑充分证实了MDT会诊的分析和推理——瘤体内膜破裂、形成陈旧性夹层。于是,手术团队按照术前制订的方案,为患者施行Bentall手术,但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及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并发症较多,再结合术中瘤体探查情况,决定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尽可能保护患者自身生理功能。

历经8小时30分钟的通力奋战,手术团队成功拆除“隐形炸弹”。术后,胡奶奶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目前,她已经出院,按医嘱进行术后疗养。

其中,医院医者仁心仁术的一幕幕,让胡奶奶及家人们深受感动。“在我这个年纪患上这样的病,非常少见。4年前,医生说只有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就活不过2年,但是我害怕进手术室人出不来,所以一直拖着。最近,该病频繁发作,让我很难受,在亲戚的推荐下,我们来到医院。这些医生在急救部为我接诊,杨康教授当场给我检查,他的动作很轻很轻,让人觉得内心很踏实,心底好像有个声音对我说,不用怕!于是,我就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医院的医生们。术后,我在ICU住了4天,迷迷糊糊感觉有个人一直在陪着我。清醒后,我才知道那是李海洋医师,那一刻,我感动了,哭了!很感谢医院的医护人员,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谈及医院的救治经历,胡奶奶感谢不已。

专家团队

杨康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原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对复杂重症胸心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术。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心肾联移植术、我国首例射频肺癌治疗术、西部地区首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纵隔肿瘤和肺癌切除术、西部地区首例房颤射频迷宫治疗术、西部地区首例ECMO心肺支持术、心脏移植等重大临床新技术。

熊刚胸心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原医院胸心外科副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以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为代表的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及复杂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同时,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及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微创胸外科手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蒋彬胸心外科主治医师原中国人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曾在医院胸心外科、医院胸外科学习,对胸心外科常见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

罗兴光胸心外科主治医师原贵航贵阳三00医院麻醉师兼体外循环师。

长期从事麻醉及体外循环灌注工作,医院医院系统学习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及体外循环管理。擅长心脏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心脏移植等体外循环灌注以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工作。

李海洋胸心外科住院医师

原哈尔滨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及获得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对心脏病术后的重症监护管理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获得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蔡宁波胸心外科住院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

擅长危重患者体外循环、ECMO、IABP等机械循环辅助治疗。医院进修一年。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委员、贵州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

陶国才手术麻醉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原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著名麻醉科专家,从事临床麻醉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在疑难危重病人、肝肾等器官移植麻醉与管理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率先开展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技术。先后主持肝脏移植术多例,成功抢救1例心脏骤停3次、胸外心脏按压3小时的患者,到全国20医院指导过肝移植麻醉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委员。

赵树铭输血科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输血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著名输血医学专家,主要研究病原体检测、临床输血与血液安全,具有丰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经验和管理能力。擅长临床输血与血液治疗等工作,娴熟开展血液相容性检测等技术。曾留学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美国爱默里(Emory)大学博士后、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博士后。国际亚太血型与基因组学协会理事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常委。程训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及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诊治。尤其在急诊介入救治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娴熟技术。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导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采编:吴正竹审核:熊孝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ys/135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