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诊断 >> 每日功课学习时间胰腺癌

每日功课学习时间胰腺癌

 

本周三我们学习的病例是由CT室赵东晓医师提供的一例胰腺占位。患者女性,62岁,以"间断性口渴乏力11年,再发伴双下肢麻木刺痛半月"为主诉入院,以“2型糖尿病”为诊断,收入院。

CT显示胰头部体积明显增大,胰头上方胆总管一肝内胆管可见扩张,增强后胰头内可见低强化结节影,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胰腺,考虑胰腺癌。病理结果正在随访中。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正常胰腺MR图像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与胰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发现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职业、环境、地理等。

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1.腹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癌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约1/4的病人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

3.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会影响食欲。少数病人出现梗阻性呕吐。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但较罕见。胰腺癌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也偶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4.消瘦、乏力。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5.腹部包块。胰腺深在,于后腹部难摸到,腹部包块系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多属进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包块,与胰腺癌不易鉴别。

6.症状性糖尿病。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随的消瘦和体重下降被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胰腺癌: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或原来长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

7.血栓性静脉炎。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

8.精神症状。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9.腹水。一般出现在胰腺癌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腹水可能为血性或浆液性,晚期恶病质的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水。

10.其他。患者常诉发热、明显乏力。可有高热甚至有寒战等类似胆管炎的症状,故易与胆石症、胆管炎相混淆。当然有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时,亦可有寒战、高热。部分患者尚可有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胰腺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胰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导管细胞癌:最主要的类型,约占90%。少血供、无包膜,易侵犯神经和神经周围淋巴管。2.腺泡细胞癌:仅占不足1%,大小不等的腺泡样结构。3.多形性腺癌:多核或巨核瘤细胞及间质细胞,淋巴管及血管内瘤栓多见。4.胰母细胞瘤:儿童期最常见体积大分化好,有钙化。经手术或放疗后,其预后较成人胰腺癌为佳。

多数胰腺癌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瘤发生率:胰头颈钩突部60-70%;体部15-20%;尾部5-10%;另有5-10%累及全胰。胰头部癌体积小,早期侵犯胆管造成阻塞性黄疸。远端的胰腺组织萎缩和纤维化。胰体尾部癌体积较大,可出现坏死囊变。癌胚抗原(CEA)阳性。可出现症状性高血糖。

胰腺癌转移途径:淋巴和血行转移较早,胰头癌转移至幽门下或胰周淋巴结,再达主动脉旁淋巴结;胰体及尾部癌可转移至脾门及腹腔淋巴结。血行转移首先是肝、肺,其次是腹膜、骨骼和肾上腺。

胰腺的CT检查:检查前口服低浓度对比剂-ml,显示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与胰腺形成良好对比。平扫:采用3-5mm薄层连续扫描;增强:高压团注ml造影剂,2.5-3ml/s,开始注射20秒后扫描;动、静脉及延迟三期扫描。CT影像表现:1、实性肿块(84.2%)或弥漫肿大(13.3%),腺体外形模糊或密度不均,通常为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增强:早期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强化远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相对乏血,约93%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密度,肿瘤远端胰腺萎缩和胰管扩张。2、胰胆管扩张:胰头肿块可致胰胆管狭窄、梗阻,其上层面扩张,可见典型的“双管征”。3、胰周脂肪消失:常提示肿瘤与器官粘连;胃肠道壁不规则及增厚、甚至充盈缺损,才能肯定为受侵。4、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周围血管受侵及包裹,血管边缘模糊,血管根部被包埋。5、远处转移:肝转移的比例很高,约占36-55%;其它依次为肺、脑和骨,肾上腺。6、继发囊肿:约6-8%的胰头癌可在体尾部发生贮留囊肿;贮留囊肿近端有软组织肿块!7、腹水:肝脾外带半月形水样低密度区。原因可能为门脉高压;或癌肿扩散到小网膜囊或腹膜腔,均属晚期表现。

胰腺的MRI检查:平扫:T1WI、T2WI及抑脂序列;增强:快速动态扫描;可发现10mm直径以下的小肿物。MRCP:用于评价胰管、胆管的梗阻/扩张及胆总管的结石和乳头状肿瘤。MR影像表现:1、胰腺肿块: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略高或混杂信号,抑脂序列可区分出肿块。增强扫描:正常胰腺明显强化,肿瘤部分仅轻微强化。2、胰管、胆管:MRCP可清晰地显示狭窄、扩张的胰胆管。3、胰周脂肪受侵:早期浸润,可见胰周脂肪中出现条纹状或毛刺状低信号影;晚期,脂肪间隙消失。4、血管受侵和淋巴结转移:MRI显示血管受侵优于CT,血管壁毛糙、模糊、狭窄以至闭塞均可清楚显示,特别是对紧贴胰腺的脾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腹腔动脉的判断准确率高,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CT相同。

胰腺癌主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岛细胞瘤、胰腺囊腺瘤以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等鉴别。CT室王青松主任给大家介绍了上述各种肿瘤的特点以及与胰腺癌的鉴别要点。

最后影像中心李琳琳主任做了总结发言,提醒大家继续努力,不但要了解病变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还要充分认识症状产生的机制以及影像表现背后的病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对病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赞赏

长按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补骨脂针剂能不能治好多年的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ys/9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