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Z0~Z2区病变一直是血管外科和心脏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一类极富挑战性的疾病。治疗方法分为经典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两种,腔内治疗主要包括平行支架技术(烟囱或潜望镜技术)、开窗技术(原位开窗技术、体外预开窗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内分支支架)等。在近期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上,来医院血管外科的朱杰昌医师就“预开窗TEVAR(f-TEVAR)治疗主动脉Z0~Z2区病变的单中心研究早期结果分析”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研究背景
支架置于Z0及Z1区f-TEVAR的适用范围包括降主动脉病变累及远端主动脉弓和位于小弯侧的主动脉弓近端及中部的病变。主动脉近端锚定区的解剖条件(形态和直径)可以使大支架上的开窗贴近弓上三分支的开口。
目前临床上可用的开窗支架分为定制多开窗支架和自制多开窗支架两种。
台上支架预开窗的操作步骤如下:
(1)依术前测量数据用Marker笔定位开窗的位置及相应的直径(小于弓上分支实际直径2mm),用电刀烧灼开窗;
(2)将eV3“鹅颈”式抓捕器连续缝合在窗及槽的边缘作定位Marker;
(3)覆膜支架的背侧制作束径带(Diameterreducingtie)。
研究方法
一般资料
年4月~年6月之间,医院应用f-TEVAR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14例,男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60岁(Table1)。其中支架置于Z0区5例;支架置于Z1区9例。
入组病例包括急性复杂性StanfordB型夹层逆撕至主动脉弓中部2例、远端主动脉弓部动脉瘤6例、主动脉弓中部小弯侧动脉瘤3例以及主动脉弓中部及近端主动脉穿透性溃疡3例。
Table1
一般资料
弓上分支开窗情况
双开窗:左锁骨下动脉(LSA)小窗+左颈总动脉(LCCA)大窗4例;LSA小窗+LCCA小窗4例。
三开窗:LSA、LCCA、无名动脉(IA)三小窗2例;LSA小窗+LCCA与IA联合大窗3例。
预开窗+原位开窗:LCCA小窗+LSA原位开窗1例。
支架的选择
台上开窗支架的选择:美敦力(Valiant)1例、Relay支架5例、COOK胸主动脉支架7例、先健Ankura胸主动脉支架1例。
分支支架的选择:术中共使用分支支架28个(Table2)。
Table2
分支支架的选择
研究结果
台上体外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改造平均时间(90~)分钟;手术时间.2±38.5分钟。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0例。接受放射线时间28.3±20.2分钟。技术成功率92.9%(13/14):1例患者术中死亡(心跳骤停)。术后发生1例入路并发症,1例肾衰,无其余并发症发生(Table3)。
Table3
围手术期并发症
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1~26个月)。逆撕夹层1例(Z0区),发生在术后40天,转为开放手术处理。无脑卒中,无截瘫,无左上肢缺血,无全因死亡及主动脉相关死亡。所有开窗分支血管通畅,无开窗相关Ⅰ/Ⅲ型内漏。
总结
f-TEVAR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一种崭新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同时也适用于急诊的患者及无法接受定制支架高额费用的患者。
从早期观察结果来看,f-TEVAR是一种治疗主动脉Z0~Z1区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技术难度较高,风险较高。远期结果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长期的随访结果来证实。
《门诊》杂志赞赏
人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