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常识 >> 江隆福医疗基本功启动诊疗行为的扳机点

江隆福医疗基本功启动诊疗行为的扳机点

 

江隆福大夫与胡大一大夫

“主任,帮忙看看一床病人吧。”

“有什么问题吗?先说说看。”

“患者,男姓、81岁,因左上肢持续性胀痛、指端苍白、麻木、发冷7小时,左上肢动脉超声提示左侧上肢动脉血栓形成可能,拟左上肢肱动脉血栓收住血管外科,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

血管外科于入院60分钟后入手术室急诊行肱动脉切开取栓术,于肱动脉近、远端取出血栓栓子及混合性血栓组织共约4ml,尺、桡动脉恢复搏动,术后左上肢症状逐日改善,术后第六日晚间患者突发胸闷、痛,持续不缓解,急查心电图提示AVR及V1导联ST段较入院时轻度抬高,CTn-I9.29ng/ml,拟急性心肌梗死转心内科行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右冠状动脉中段20%狭窄,远段见TIMI1-2级血流侧支供应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左前降支中段闭塞,第二对角支近段70%狭窄;左回旋支钝缘支分出后闭塞,影像似急性病变,遂先开通回旋支闭塞病变顺利,之后尝试前降支病变5分钟,导丝通过困难,结束手术。术中主动脉根部有创收缩压达/mmHg,预硝酸甘油控制收缩血压在-mmHg之间。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观察,右侧桡动脉监测有创收缩血压为70-80mmHg,予去甲基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十天后患者病情稳定转回心内科病房,血压仍需予小剂量甲基肾上腺素(10mg/50ml,每小时2.5ml/小时)维持(收缩血压在90-mmHg间),药物减量或停药,收缩血压就会掉到70-80mmHg。请主任看看低血压还有什么可能的原因?”

“尿量如何?”主任一边走,一边问道。

“转回病房后,每日小便在-ml左右。”

进到病房,主任首先问患者还有什么不适没;回答说:就是整天躺在床上,感到腰背部不舒服。

主任环顾四周,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加微泵24小时维持,病人的确困得是严严实实的。右侧袖带血压监测显示/64mmHg,心率76次/分。血氧饱和度97%(未吸氧状态)。

“床上翻翻身是否感到气急?能睡平吗?”主任继续问道。

“平睡,翻身都没有问题。”患者回答着。

“吃东西还好吗?”

“回病房后,进食比之前好多了,跟平时差不了多少。”

“晚上睡眠怎样?梦多吗?”

“不好,机器总不停地测血压,很吵,睡不好,梦不多”

接下来,是主任例行的常规体格检查:皮肤干燥,左上臂内侧见长约8厘米的手术切口,愈合好,颈静脉无怒张,心脏望、触、扣、听无特殊。之后,习惯性地将听诊器置于左、右锁骨上、下以及颈动脉区域,闻及清晰且粗糙的血管杂音,接下来腹主动脉、肾动脉区域听诊未闻杂音,右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区域未触及明显搏动,左侧搏动清楚可及,左测股动脉区域闻血管杂音,双下肺少许湿性罗音,双下肢不肿,皮温如常。

“请帮忙测测左侧腘动脉血压。”主任对跟查的医生说。

还好,病人较瘦,袖带正好可以捆束腘动脉测压区域。第一次测量:/mmHg;第二次:/98mmHg;第三次:/96mmHg。

“再测测右侧腘动脉,好吗?”

第一次:88/50mmHg;第二次:86/46mmHg;第三次:86/48mmHg。

撒停去甲基肾上腺素,主任一边分析讨论,一边观察左侧腘动脉血压变化,大约30分钟时间左右,多次测量血压在-/70-80mmHg。

离开前,主任又问了问患者:“有没有什么不舒服?”

“没有。”患者坚定地回答。

走出病房,主任感概着,为什么我们医生总要留一些“简单的大问题”等待主任发现并彰显“主任多有能耐”。主任常说:“自己其实不比大家有多大能耐,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认真’二字,若大家都能做到认真,谁都可以做主任这位”。可为什么在科室推了十来年的双侧颈动脉听诊,这么多年过去,就是难以推动,无非是听诊器向上移位十来厘米的事,咋就这么难?

十年前,主任为周围血管听诊,要求心内科医生在针对每位住院患者的体格检查,都必须涵盖有颈、股动脉的听诊,并记录在入院大病史中,几位高年资医生与主任“讨价还价”后,最终定下:双侧颈动脉必须听诊,并记录结果在案。再之后,“记录”都是记录了,却依旧会在此处给主任留下足够“荣耀自己”的机会,有如病史末段的“病后睡眠与精神”情况(一个敲开是否合并焦虑、抑郁的“响铃”),静悄悄地“粘贴”在病史当中,直等到“东痛西痛”终不见好,方请主任查房,十有八、九的睡眠障碍与“合眼就梦”,担心、焦虑、抑郁不一而足。

近些年,数字科技仿佛亮瞎医疗的眼,使其行为早已分不清为过程还是为目的,无数头晕里的唉声叹气与那六、七十岁B超检出的“斑块”会有多少联系?患——不知,医——实也不知(只是常以为知或假装知),只是针对“斑块”,两厢都觉得:我们得做点什么?以便“不死”,管它症状有无或是否相关。斑块、结节、早搏、毛玻璃样改变等,不分青红皂白地干预,干预——仿佛成了医疗存在的全部价值,那里理会得了理性、思想、觉悟、本质、道德以及头顶上星空之类的人与人性价值、自我认知等。这医,何以坠落到只看“表象”的肤浅层次。陋矣!我们还是基因、靶向、精准治疗……。是吗?你有抬头看过星空吗?

单说这周围血管体征,在一个“针对血管”的专科,又有几人能够常规地去触、去听、去思考那本可及的“犯罪”血管。乐此不彼的是B超、CT或DSA血管造影等高大上影像,只是全身这么多血管,哪一段查、哪一段不查?就需要一个扳机点的触发不是。

主任无意间询问科内大夫,心脏听诊时,大家是否都会数数心率?结果是一片的茫然。组长说:“主任,现在谁还数心率啊,一是戴表的人少,戴有秒表的人就更少,心率毛估估就行了,加上电子测血压时本身就有脉搏显示”。

心内专科医生心脏听诊如此堪忧背景下,你要求血管外科、ICU医生听诊血管,痴人说楚吧?年轻甚至中年医生们都只会看心彩超,血管超声与CTA报告了,尽管这些报告也许会符上“所见请结合临床”,只是,临床又实在令人汗颜,也不知是医疗科技用力过猛的哀,还是医疗扩招、人心与行业浮躁的哀。

临床在临床中沦陷,且愈陷愈深,仿佛积重难返。商业化、电子化、机械流水化,一干人等的菜单式体检,从头到脚无关症状与适应证的“常规检查与化验”,哪里还需要寻找什么“扣动针对性检查的扳机点”。只是,无论如何,终究还会有防不胜防,还是会漏掉一些“重要”检查。致使患者经由“本不该漏却依然漏”的三个“专业”科室,除了升压还是升压。

这样看来,人无完人,械无全备,我们依然需要建立医疗行为的扳机点,尤其是个体化、针对性的检查之前,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扣动特殊检查的扳机。又或者,我们过分看重超声的“颈动脉斑块”,并娓娓道来的“他汀稳定与逆转斑块”,弄得主任半天门诊不得不解释数位体检发现的“颈动脉斑块,若无LDL-C升高,又无已知冠心病,就无需处理”,“斑块”并非“周围血管病”。这样看来,一个明显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杂音”我们不去听,一个无多少临床实际意义的“斑块”我们却卯足劲地去查。要说不是临床病了,就是笔者我病了,且病得不轻。

你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zlyy/13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