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分三部分内容:(一)超声心动图检查标准切面及规范化测量(二)超声心动图正常值(三)正常心功能及测值如何?
(一)超声心动图检查标准切面及规范化测量
1基本知识
1.1超声心动图检查适应症
1.先心病(ASD、VSD、F4,etc.)2.瓣膜性心脏病(RHD、老年退性瓣膜病)3.心包疾病(PE、肿瘤等)4.心肌病(肥厚型、扩张型、缺血型等)5.大血管疾病(夹层形成、主动脉瘤等)6.其他少见心血管疾病
1.2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本要求
1.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的姿势2.连接ECG3.受检者的体位、呼吸的要求4.探头的选择5.探头的操作
1.3超声心动图检查部位与途径
1.经胸壁(TTE)
2.经食道(TEE)
3.经血管(IVUS)(ICE)
1.4如何获得优质的超声心动图图像
1.增益的调节:总体的(gain)
局部的(TGC曲线)
2.对比度(contrast)的调节
3.深度(depth)的调节
4.局部放大功能(ROI)
5.谐波技术(hormonic)的应用
2超声心动图基本切面及评价
A长轴切面
A1左室长轴切面评价
1.主动脉根部、瓣膜有无病变
2.二尖瓣器形态及运动
3.左房情况
4.左室流出道有无狭窄
5.左右室大小
6.室间隔、左室后壁的厚度及运动幅度
7.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的连续性
8.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叶的连续性
9.冠状静脉窦有无扩张
10.心包厚度,心包腔有无积液
A2胸骨旁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评价
1.右房室腔大小
2.三尖瓣前、后瓣形态及结构
3.下腔静脉右房入口
A3胸骨旁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评价
1.右室流出道宽度
2.肺动脉瓣结构
A4胸骨左缘肺动脉长轴及分叉切面评价
1.肺动脉瓣活动
2.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宽度
3.肺动脉周围有无导管回声及导管形态
4.主动脉与肺动脉壁之间有无回声失落
A5剑下下腔静脉长轴评价
1.下腔静脉宽度及腔内回声
2.肝静脉宽度
A6剑下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评价
同胸骨旁右室流出道长轴
A7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评价
1.升主动脉的宽度
2.内膜的厚度
3.主动脉弓头臂动脉的开口
4.降主动脉内径、走行,有无缩窄、离断
B四腔切面
B1胸骨旁四腔切面评价
1.四个心腔大小
2.左右室壁厚度及运动
3.两组房室瓣形态及运动
4.房室间隔连续性
B2剑下四腔切面评价
1.房室间隔连续性有无中断
2.房间隔情况
3.左右室壁厚度及运动
4.两组房室瓣形态及运动
5.心包腔有无积液
6.确定内脏与心房的位置
C短轴切面
C1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评价
1.主动脉根部、瓣膜数目、回声、运动,有无病变
2.主动脉窦的形态
3.主动脉与肺动脉的位置关系
4.三尖瓣位置、形态、活动幅度
5.左右心房大小,房间隔是否连续,
6.右室大小及流出道宽度
7.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宽度,肺动脉瓣回声及活动幅度
8.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开口位置、内径及回声
C2剑下主动脉短轴评价
经胸显示不清时可观察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关系
C3胸骨左缘左室短轴系列切面评价
二尖瓣口短轴:
1.二尖瓣形态、分区、活动及瓣口面积测量
2.左室壁相应室壁节段运动情况
3.左、右室形态、大小
左室乳头肌短轴
1.乳头肌水平左室壁各段运动
2.乳头肌形态、位置及运动
3.左、右室腔大小及形态
左室心尖短轴
观察心尖部心肌厚度、心尖有无扩张及心尖段室壁运动
D其它切面评价
D1心尖五腔切面
1.主动脉根部内径及主动脉瓣回声、活动
2.左室流出道宽度
3.主动脉瓣及左室流出道相应测量
D2心尖左室长轴切面
1.左房、左室大小形态及腔内回声
2.二尖瓣、主动脉瓣形态、回声、活动
3.左室流出道宽度
4.二尖瓣、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相应测量
D3心尖左室两腔切面
1.左房、左室大小形态及心尖部有无扩张
2.左室前壁、心尖、下壁心肌厚度、回声及运动
3.二尖瓣形态及运动
D4剑下双房切面
此切面房间隔显示清晰,可准确观察房缺的位置、大小与两腔静脉的关系
D5胸骨旁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用于经胸骨上窝显示不清者
D6胸骨左缘双主动脉短轴切面
用于显示主动脉、肺动脉解剖位置关系,瓣膜结构,开放情况
3.超声心动图的基本测量
A二维测量及心功能
部位
正常参考值(mm)
主动脉根部径AO
左房LA
室间隔厚度IVS
室间隔运动幅度
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
左室后壁厚度LVPW
运动左室后壁运动幅度
右房RA
右室RV
肺动脉主干PA
左室缩短率FS
左室射血分数(LVEF)
23-36
23-38
8-11
4-8
45-55(男)35-50(女)
25-37(男)20-35(女)
8-11
8-12
30-40
<25
24-30
25%
50%
B多普勒测量
测量部位
正常参考值
二尖瓣口E峰
E/A
DT
IVRT
三尖瓣口E峰
左室流出道流速
主动脉瓣口峰值
右室流出道流速
肺动脉瓣口峰值
60-(cm/s)
1.0-2.0
-ms
70-ms
30-70(cm/s)
70-(cm/s)
70-(cm/s)
50-(cm/s)
60-90(cm/s)
C二尖瓣波群意义
?B点:左室收缩标志,二尖瓣前叶再次移向房测
?C点:左室收缩期二尖瓣关闭点,R波后,后紧跟第一心音
?CD段:左室射血期
?D点:标志二尖瓣开放,出现于T波终末,后紧接第二心音
?A峰:左房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P波后10ms
?DE段:左室快速充盈期,二尖瓣急速开放
?E峰:二尖瓣开放最大程度
?EF段:二尖瓣最大开放程度到半关闭状态
?F点:二尖瓣回复到半关闭状态
?FG段:二尖瓣相对静止
?G点:左房开始进入收缩期
4.常见参数
A.主动脉瓣狭窄的评价
正常值
轻度
中度
重度
峰值血流速度(m/s)
峰值压差(mmHg)
平均压差(mmHg)
瓣口面积(cm2)
左室肥厚(mm)
0.8-1.7
0
0
3-4
≤11
2.5-3.5
25-50
10-25
1.5
12-13
3.5-4.5
50-75
25-50
0.8-1.5
13-14
≥4.5
≥75
≥50
≤0.8
≥15
B.主动脉瓣返流程度评价
轻度:返流束斜率<2.5m/s2
中度:返流束斜率=2.5-3.5m/s2
重度:返流束斜率>3.5m/s2
腹主动脉内探及舒张期逆向血流
C.二尖瓣狭窄程度评价
程度
正常
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
重度狭窄
二尖瓣口面积cm2
4-6
1.5-2.0
1.0-1.5
1.0
D.右心压力(mmHg)的测算
伯努利方程:P=4×V2
右室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4×(VTR)2+右房压
肺动脉舒张压=4×(VPR)2+右房压
5.心功能测定
A左心室收缩功能:
1、左心室射血分数(EF):正常值50-75%
2、左室短轴缩短率(FS):正常值25-50%
3、每搏量(SV)正常值60-ml
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测算
M型测量:简便实用,伴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者结果不准确。
双平面方法(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在二维四腔切面与两腔切面手动描画出LV心内膜舒张期和收缩期的面积,即自动计算测出LVEF。
B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依据:
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A
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
肺静脉血流反A波流速
等容舒张时间(IVRT)
左心室舒张功能判定标准
正常
迟缓障碍型
假性正常化型
充盈限制型
E/A
1-1.5
1
1-2
2
DTms
-
≥
≥
≤
IVRTms
70-
≥
≥
≤60
AR(cm/s)
20
35
≥35
≥25
分级
1级
2级
3级
4级
6.超声心动图报告内容
基本测量:1心脏各房室大小2室壁的厚度及运动3心脏大血管的内径
4心功能参数5各瓣口的血流速度
文字描述:对疾病诊断有价值的阳性表现
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表现
图像:有诊断价值及说明
建议:复诊及进一步检查
7.注意事项
7.1检测返流、狭窄、分流血流速度应注意:参照彩色多普勒取样容积(SV)尽可能与血流平行;量程(scale)的设定要够大;用耳朵判断检测的血流的声音质量;依靠声音来精细调节取样容积的位置和方向;多个切面记录以取得最高流速(Vp)。
7.2特别注意事项:规范地操作仪器各个功能键;显示心脏的各标准切面;对心脏解剖切面的充分理解;掌握各心脏疾病的超声特点;准确地评价心脏超声图像。
7.3如何区别“生理性”返流、人工瓣闭合失灵所引起的返流以及瓣周漏
生理性返流的诊断标准:
①返流多出现在收缩早期;
②返流束长度小于3cm,宽度小于lcm;
③返流束面积小于3cm2,返流束面积小于左房面积的20%;
④返流速度多小于3m/s;
⑤返流束为中心性或半中心性,多呈桔红色、火焰样。
人工瓣闭合失灵所致的返流多为中心性返流,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多大于30%。人工瓣瓣周漏所致的返流,返流束起源于人工瓣瓣环以外,返流束为偏心性。
8.诊断结论顺序:①病因诊断②解剖诊断③血流动力学改变④继发诊断。
(二)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成人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主动脉内径:男33-36mm;女28-32mm;
左心房内径:男28-32mm;女19-33mm;
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男45-55mm,女35-50mm;
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男25-37mm;女20-35mm;
右心室内径:10-20mm;
肺动脉内径:18-22mm;
二尖瓣E峰-室间隔距离(EPSS):2-7mm;
室间隔厚度:6-11mm;
左室后壁厚度:7-11mm;
右室前壁厚度:3-5mm;
主动脉搏幅:8-12mm;
室间隔搏幅:3-8mm;
左室后壁:8-12mm;
肺动脉a波深度:1.2-3;
二尖瓣口开放直径:16-20mm;
主动脉口开放直径:16-26mm;
二尖瓣斜率:80-mm/s;
主动脉瓣上升速度:(±83.6)mm/s;
左室后壁上升速度:(40±8)mm/s;
左室后壁下降速度:(66±14)mm/s;
成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主动脉瓣环内径:14-26mm;
窦上升主动脉内径:21-34mm;
左房内径:最大前后径,25-35mm;最大上下径,31-55mm;
左房面积:9.0-19.3cm2;
2、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
右室流出道:19-22mm;
肺动脉瓣环内径:11-22mm;
主肺动脉内径:24-30mm;
左肺动脉内径:10-14mm;
右肺动脉内径:8-16mm;
主动脉瓣口面积:3.0cm2;
3、心尖四腔心切面:
左房内径上下径:31-51mm;
左房内径左右径:25-44mm;
二尖瓣环左右径:19-31mm;
右心房内径(均为收缩末期径):上下径34-49mm;
右心房面积:11.3-16.7cm2;
右心房左右径:32-45mm;
三尖瓣环左右径:17-28mm;
左室内径(均为舒张期)
左室舒张期长径:70-84mm;
左室舒张期横径:37-54mm;
左室舒张面积:21.2-40.2cm2;
右室内径(均为舒张期)
右室舒张长径:55-78mm;
右室舒张横径:33-43mm;
右室舒张面积:5.4-14.6cm2;
4、心尖左室二腔切面测量:
左室舒张期长径:68-94mm;
左室舒张期横径:38-61mm;
左室舒张期面积:19.4-48cm2;
5、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测量:
主动脉内径:22-27mm;
右肺动脉内径:18-24mm;
6、剑突下切面测量:
下腔静脉内径(呼气末)近心端内径:12-23mm;
远心端内径:11-25mm;
7、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切面:
二尖瓣口面积:4-6cm2;
频谱多普勒测量正常值:
二尖瓣口血流:成人:60-cm/s;儿童:80-cm/s;
三尖瓣口血流:成人:30-70cm/s;儿童:50-80cm/s;
主动脉瓣口血流:成人:-cm/s;儿童:-cm/s;
肺动脉口血流:成人:60-90cm;儿童:70-cm/s;
正常腔静脉血流速度:28-80cm/s;
肺静脉血流速度:40-60cm/s;
另外,提供一些其它常用数据:
1、瓣膜关闭不全轻微、轻度、中度、重度的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有几种,在此仅介绍最常用的面积法,一般认为,对于二尖瓣和三尖瓣:
程度轻微轻度中度重度
返流束面积(单位:cm2)11-44-88
对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程度轻微轻度中度重度
返流束面积(单位:cm2)11-33-66
2、超声心动图对于二尖瓣狭窄程度的评估:
狭窄程度 瓣口面积(cm2) 平均压差(mmHg) PHT(ms)
轻度 1.5-2.
中度 1.0-1.55--
重度1.010
3、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评估:
狭窄程度瓣膜形态瓣口面积(cm2)瓣口面积指数(cm2/m2)最大压差(mmHg)平均压差(mmHg)
轻度瓣叶增厚,运动受限1.00.9-1.-
中度瓣叶增厚,运动减低1.0-0..6-0.--50
重度瓣膜明显增厚且瓣叶固定不动0..
4、超声心动图对三尖瓣狭窄程度的评估:
狭窄程度瓣口面积(cm2)峰值流速(m/s)平均速度(m/s)最大压差(mmHg)平均压差(mmHg)
轻度3.01-1.-62-3
中度1.8-3.01.3-1.71-1.27--5
重度1.71.71.
5、右房压(RAP)的评估:
右房压(mmHg)右房大小下腔静脉内径(cm)(深)吸气时下腔静脉管腔塌陷率(%)
5正常正常,1.5 50
5-10轻度扩大 临界,1.5-2.0 50
10-15 中度扩大 - 50
15-20 明显扩大 扩张,2.0 50
6、正常肺动脉压力、肺动脉高压的划分及分级标准:
正常肺动脉压力(静息时):
收缩压:18-25mmHg
舒张压:6-10mmHg
平均压:12-16mmHg
肺动脉高压:
静息时收缩压:30mmHg
静息时平均压:20mmHg
运动时平均压:30mmHg
肺动脉高压(PASP)分级:
轻度:30-50mmHg
中度:50-70mmHg
重度:70mmHg
(医院以30mmHg和80mmHg作为划界标准)
心脏彩超正常值
指标
实测值
参考值
指标
实测值
参考值
二维超声测值
主动脉内径AO
20~40mm
肺动脉内径PA
12-26mm
室间隔厚度IVS
6~12mm
左室后壁厚度LVPW
6~12mm
左室内径LV
35~50mm
左房内径LA
20~40mm
右室内径RV
7-23mm
右房内径RA
33~41mm
右室流出道RVOT
<30mm
多普勒测值
二尖瓣口血流速度MV
0.3~0.9m/s
主动脉瓣口流速AV
1.0~1.7米/秒
三尖瓣口血流速度TV
0.3~0.7m/s
肺动脉瓣口流速PV
0.6~0.9米/秒
左心功能测值:
舒张末期容量EDV
±24ml
收缩末期容量ESV
45±16ml
舒张末期内径LVD
35-55mm
收缩末期内径LVS
20-40mm
射血分数EF
50-70%
缩短分数FS
30-45%
左室射血分数LVEF
55-80%
左室缩短率LVFS
30%左右
E峰与A峰比值E/A
>1
每搏输出量SV
70-90ml
其他数据
二尖瓣瓣口面积MVA
4-6cm2
主动脉瓣口面积AVA
2.5-3.5cm2
房缺大小、流速
0,0m/s
肺动脉压力PAP
15-28mmHg
室缺大小、流速
0,0m/s
Nakata指数(PAI指数)
>mm/m
Mcgoon指数
>2.0
计算
有否动脉导管未必、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升主动脉、弓降部如何?
Nakata指数(PAI指数)=左右肺动脉截面积之和÷体表面积
Mcgoon指数=左右肺动脉直径之和÷膈肌水平主动脉直径
项目名称:内径(mm)部位名称厚度(mm)
左房LA〈35室间隔IVS12
左室LV〈55左室后壁LVPW12
升主动脉AO〈35右室壁3-4
主肺动脉PA〈30左室壁9-12
右房RA〈40×35右室25
左室流出道18-40右室流出道18-35
部位分度瓣口面积(cm2)
二尖瓣狭窄最轻:≤2.5轻度:2.0-2.4
轻-中度:1.5-1.9中度:1.0-1.4
重度:0.6-1.0最重度:0.5
主动脉瓣狭窄轻度:1.6-1.1压差:20-50mmHg
中度:1.0-0.75压差:20-50mmHg
重度:0.75压差:50-mmHg
肺动脉高压正常:15-30mmHg
轻度:30-50mmHg
中度:50-70mmHg
重度:70mmHg
左室功能(LVEF)正常:50%轻度降低:40%-50%
中度降低:30%-40%重度降低:30%
左室充盈功能
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40岁69±12ms40岁76±13ms
E波减速时间:(EDT)±32ms
A峰E峰流速比值:E/A1
血管正常值:
动脉血管:内膜增厚1mm动脉硬化斑块1.2mm
血流速度:0.50m/s
狭窄分级:轻度内径减少0-50%收缩期峰值流速cm/s
中度内径减少51-70%收缩期峰值流速m/s舒张期流速40cm/s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收缩期峰值流速m/s舒张期流速40cm/s
极严重狭窄内径减少91-99%收缩期峰值流速m/s舒张期流速cm/s
闭塞内径减少%闭塞段可见血栓回声,管腔无血流信号
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分级:
I级反流时间1-2sII级反流时间2-3sIII级反流时间4-6s
IV级反流时间6s
心包积液分级:微量:2-3mm,50ml:房室沟下后壁
少量:3-5mm,50-ml:下后壁中量:5-10mm,-ml:房室沟下后壁心尖区
大量:10-20mm,-0ml整个心腔极大量:20-60mm,0-ml:明显摆动
(三)正常心功能及测值如何?
心脏功能的测定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评价疗效及估测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脏功能可分为左、右心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临床上常用的是左室收缩功能。
1、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有:①每搏量(SV):指左室在每次心动周期排出的血量,正常值60~ml。②心排出量(CO):指每分钟左室收缩排出的血流量,正常值3.5~8.0L/min。③心脏指数(CI):为心排出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正常值2.2~5.0L/(min·m2
)。④射血分数(EF):指每搏量占左室舒张未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值≥50%。⑤左室短轴缩短率(FS):指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的差值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百分比,正常值≥25%。⑥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的差值除以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左室射血时间两者的乘积,正常值≥1.1周/秒。⑦左室后壁增厚率(△T%)及室间隔增厚率(△IVST%):前者为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与其舒张期厚度的差值与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的比值,而后者是指收缩期室间隔厚度与其舒张期厚度的差值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的比值,正常值均>30%。
2、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1)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指从主动脉瓣关闭到二尖瓣开放所经历的时间,反映左室心肌的松弛率,但受心率、主动脉压及左房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正常值:<40岁者,(69±12)ms;>40岁者,(76±13)ms。(2)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指左室充盈早期所产生的峰值流速,正常值(0.86±0.16)m/s。(3)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指左室舒张末期由于心房收缩所产生的峰值流速,正常值(0.56±0.13)m/s。(4)E/A:如A峰高于E峰,说明心房的血液向心室排出时由于心室舒张功能欠佳,排出受阻,但要排除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二尖瓣A峰高于E峰的因素影响,正常值1.6±0.5。(5)E波减速时间(EDT):指左室充盈早期减速过程(E峰下降支)所经历的时间,正常值(±32)ms。(6)左房收缩期肺静脉反流速度(AR):正常值<0.2m/s。(7)二尖瓣前叶E峰至室间隔左室面的距离(EPSS):正常值:0~5mm。(8)A波时限:除反映出左室的顺应性以外,还可反映出左房自主收缩的射血量。
3、反映右室收缩功能指标:(1)室间隔运动方向:正常情况下室间隔与左室壁呈同向运动,当右心室收缩功能增强或占优势时,室间隔与右室壁呈同向运动。(2)右室前壁增厚率:正常值≥30%。(3)肺动脉血流速:正常值:成人0.6~0.9m/s,儿童0.7~1.7m/s。(4)时间间期指标:①右室射血前期(RVPEP):心电图QRS起点至M型肺动脉瓣开放点,心衰或肺动脉高压时升高。②右室射血时间(RVET)。③RVPEP/RVET:正常值:0.16~0.30。(5)肺动脉压力(PAG):PAG=4VTR+RA,正常值<20mmHg,肺动脉平均压=-0.45PAT+79(PAT为加速时间)。(6)肺动脉血流量。
4、右室舒张功能指标:(1)等容舒张时间(IVRT):肺动脉瓣关闭至三尖瓣开放的时间间期,正常值40~90ms。(2)三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正常值0.57±0.08m/s。(3)三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正常值0.39±0.06m/s,E、A均随吸气升高,呼气降低。(4)E/A:正常值1.50±0.30。(5)E波减速时间(EDT):(±28)ms。(6)左房收缩期上腔静脉反流速度(AR):正常值(0.15±0.05)m/s。在上述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中,左室射血分数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比较稳定的指标,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因为对左室功能不同的患者,EF的重叠最小,其测量方法简便。在心脏病的长期随访中,EF具有较高的预后估测价值。然而EF受左室后负荷的影响,因此不适于左室后负荷急性改变(如动脉压急剧升高)时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但对绝大多数患者左室功能的动态观察和长期随访,EF仍是首选的指标。EF:40%~50%为轻度降低,30%~40%为中度降低,<30%为重度降低。
金榜执业医师(←长按复制搜索)(晴)(医考站)
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的医学资料、知识总结、学习笔记……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白癜风可以治的好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