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中的供体器官适合度检测始终是困扰临床的一个大问题,针对该问题,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则病例报告,该文所使用的体外心脏冠脉造影术或为心脏移植治疗提供新的检测思路。
离体心脏冠脉造影的可行性
首先介绍一下此例心脏移植经过。一位平民遭遇交通事故,已证实脑死亡,经合法程序使用患者遗体作为多器官移植供体。该供体为男性,40岁,有吸烟史,及严重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常规操作需进行冠脉造影检测以确定供体心脏是否适合移植,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立即完成。
在取出供体心脏后,术者对患者心脏做了粗略的外部检查,结合病史高度怀疑其罹患冠心病。术者采用无菌保持心脏跳动的灌注装置(perfusionchamber,来自Transmedics公司器官保健设备)放置供体心脏,并运送至医疗中心行体外心脏冠脉造影术检查。
术者在灌注装置上安装Tuohey-Borst阀,并与供体心脏主动脉轴向对齐。使用0.英寸的导丝经Tuohey-Borst阀进入主动脉根部行导管诊断检查,然后在左右冠脉口放置6F导管。于心导管实验室完成图象增强检测。
该例体外循环灌注系统要求供体心脏主动脉上段与容器呈45度倾斜放置,于垂直于灌注装置长轴的水平方向开始扫描成像,后续完成多角度供体心脏扫描成像。需要指出的是,水平旋转灌注装置90度可完成沿长轴的供体心脏扫描。
最终影像学结果显示供体心脏存在三支冠脉病变,不适合心脏移植,避免了进一步的医疗资源浪费。
离体心脏冠脉造影的重要性
在该例心脏移植报告中,作者不仅完成了首例体外供体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同时再次证明了术前冠脉造影对心脏移植成败的重要作用。
在心脏移植领域,供体冠心病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可以有效避免不符合标准的供体心脏用于移植。因此,临床上推荐对男性>45岁,女性>50岁的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供体行冠脉造影检查,若存在风险因素,其年龄标准需提前5至10年。
虽然理论强调冠脉造影在心脏移植中至关重要,但是实际操作中,一些不可抗因素造成术者无法及时完成冠脉造影检查——类似此报告中的紧急状况在实际心脏移植中十分常见。
另一方面,体外心脏灌注装置的研发解决了供体心脏体外温血灌注的问题,而该报告提醒我们可以在心脏移植中利用此类装置完成体外供体心脏冠脉造影检查。
北京到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