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怎么长到了肚子里?
问:我今年70岁,平时身体不错,就是有点血压高。最近睡觉时偶然摸到了肚脐周围有个拳头大小的硬块,像心脏一样在跳,不痛不痒,吃饭也没影响,这是怎么了?
答:从您的描述看,您肚子里的像心脏一样跳动的肿块,怀疑腹主动脉瘤的可能性最大。这个疾医院血管外科来就诊,并进一步进行肿块的多普勒彩超或者腹部CT检查来明确。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腹主动脉瘤这个疾病。腹主动脉瘤属于动脉扩张性疾病,是动脉壁局部的异常扩张和膨大的结果,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大多数腹主动脉瘤都是无症状的,很多人都是无意中或在体检时发现腹部的中央搏动性包快,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吸烟者、有动脉硬化性疾病者应定期行主动脉及周围动脉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最简单,方便,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瘤体破裂。突发的剧烈疼痛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先兆表现。腹主动脉瘤犹如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50%-80%。腹主动脉瘤是否易破裂与瘤体直径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瘤体直径越大,破裂风险越高。超过5cm的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超过30%。所以,目前临床上将瘤体直径达到5厘米作为实施手术治疗的统一标准。因此,怀疑腹主动脉瘤患者还是要尽早进行检查及手术。
目前治疗方式有传统开腹切除瘤体并进行人工血管置换和微创腔内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两种。前者需要开腹,创伤较大,技术成熟,效果确切。但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尤其对于合并症多的患者,风险较大。后者是一种微创手术,即经双大腿根部动脉穿刺置入覆膜支架,实现瘤体与正常动脉血流的隔绝,瘤体受到的压力降低,破裂风险消除。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动脉瘤均可将腔内微创治疗作为第一选择。
一旦明确腹主动脉瘤,作为患者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日常生活也需要以下几点:
1、腹主动脉瘤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必须从预防动脉硬化着手,饮食上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限制高胆固醇类的食物的摄入,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如突然腹部或腰背部剧痛,有发生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可能,需争分夺医院就诊,否则将有可能危及生命。
3、同时要限制活动,不宜剧烈活动,避免生气急躁,控制血压在/90mmhg以下,以避免腹主动脉瘤的破裂。
4、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者,前列腺肥大或便秘的患者,避免剧烈的咳嗽和用力的解便。
5、戒烟戒酒对防治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好处。一旦腹主动脉瘤形成,则更要严格戒烟戒酒。
二、静脉曲张能泡脚吗?
答:患有静脉曲张的人群是不能用热水泡脚的,因为泡脚会使得血管扩张,血管扩张后血液聚集更多,就会加重病情。有些患者泡脚后甚至出现皮肤变色、溃疡等症状。
三、静脉曲张是血液聚集不能回流,那么能用针灸放血的办法治疗吗?
答:对于这种提法是千万不可取的。曲张的静脉里面都是血液,若一放血就会不断地往外流。除了“放血”不可取外,按摩对曲张的静脉作用也是不大的。“静脉曲张就如一条小溪,有几个分支,用石头把其中一条分支挡住了,水流进不去,若把石头搬开,水流就会再次进入。”
四、患有静脉曲张需要服用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吗?
答:若一旦患上了静脉曲张,建议患者关键还是要及早治疗,可服用地奥司明来收缩静脉。但不需要服用抗血栓形成的药物,因为抗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一般有副作用,不建议服用。
五、穿弹力袜能治愈大隐静脉曲张吗?
答:穿弹力袜可保健但非治疗手段。压力增加是引起静脉曲张的诱发因素。对于长久站立的人群可穿弹力袜,这对预防静脉曲张有一定的作用。弹力袜的设计是足部处的压力最大,然后渐渐往上缩减压力,可把腿部的血液往上输送,从而使得血液不会凝聚在下肢。弹力袜一般来说分三个等级:一级的弹力袜适宜日常保健,是压力最小的一种,对预防静脉曲张有一定的作用;二级是针对已经发生静脉曲张的人群使用,可缓解病情;三级是适合静脉血栓的患者使用。选择弹力袜一定要选医用弹力袜,因为医用弹力袜是标准的从下到上压力越来越小,而非医用的弹力袜很多都不符合这些规范。弹力袜只需要走路时穿上,在睡觉时因为血液一般会往心脏回流,因此睡觉时就不穿需要穿了。最后,林少芒指出,穿弹力袜只是起到一个保健作用,只能缓解静脉曲张的症状,但不能根治静脉曲张。除了穿弹力袜保健外,患有静脉曲张的患者在睡觉时可把脚抬高30度,能让腿部的血液往回流。不建议患者进行爬山等活动,可选择慢步走等形式活动双腿。
六、大隐静脉曲张怎么得的,严重吗?
答:下肢静脉曲张在生活中常见,刚开始时小腿静脉血管突出,不痛不痒,很多人便认为除了突出的血管“丑”了点之外,也没有什么大碍,所以就置之不理。然而,随着患病的时间增加,小腿就会变成“蚯蚓腿”“老烂腿”,这时不仅仅是“丑”,疼痛、瘙痒、皮肤变色等严重问题也让患者饱受折磨。静脉曲张非“小病”,及早治疗可避免下肢溃烂的风险。
久坐或站立易诱发静脉曲张。由于人们生活工作习惯的变化,从事久坐人群的增加,使得下肢静脉曲张越来越多见,虽然静脉遍布全身,但一般只有下肢才会曲张。这是因为人长久站立或坐着,血液往下流,加上静脉瓣膜长期受压而使其关闭不严,导致血液不能正常回流,就会诱发静脉曲张。简单来说,就是重力的作用,使得血液都凝聚到下肢。除了久站或长期坐着的人群容易患病外,家族遗传因素也是比较重要的发病原因。静脉壁比较薄弱的人群,也比较容易患上静脉曲张,而这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瘙痒、疼痛是静脉曲张的并发症。虽然静脉曲张常见,但其严重性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因为静脉曲张前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大多数人忽视前期的治疗,直到发展成皮肤溃疡、坏疽导致截肢。静脉曲张早期表现为腿部的血管轻微突出,没有疼痛感也不会痒,有时改变腿部的姿势,如睡觉时,血液往回流就看不到突出的血管,因此很多人都放任不管。
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是“不痛不痒”的,但经过5至10年,血管团块就会越来越大,容易并发静脉炎或静脉血栓,这时会有剧烈的痕痒感和疼痛感,治疗效果也会很差。
临床上很多病人早期不治疗,等腿部皮肤痒、变色,甚至挠破皮肤后引起溃疡,变成“老烂腿”了才意识到要治疗,这时即使通过手术,也很难使腿部恢复正常了,静脉曲张好发于40~50岁的中老年人,但由于很多人在前期的不重视,往往等到年老了腿部发黑、溃烂才做治疗,给晚年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七、大隐静脉曲张打针就能治?
大隐静脉曲张和毛细血管扩张均为常见病,部分病变轻微,但同样影响患者美容,患者多数有治疗意愿,但手术治疗有一定创伤,且需要麻醉、术后残余永久瘢痕等,导致很多病人放弃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发展,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治疗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硬化剂治疗是指通过硬化剂注射破坏病变血管的内膜,促进曲张静脉或扩张毛细血管的血栓形成和纤维化,最终病变血管管腔闭塞消失。新型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等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能与空气混合制成泡沫,在血管内弥散慢,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大,对血管内膜破坏效果好而且不容易导致肺梗塞等严重并发症,已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量欧美的泡沫硬化剂应用研究已经证实了泡沫硬化剂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对于病变程度较轻,对美容诉求较高而又害怕手术的患者进行泡沫硬化剂注射,轻症病人应用泡沫量非常小,效果较好而且副作用轻微;治疗不需要麻醉,治疗当天出院,费用低廉,基本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术后指导患者快速行走可利于气体尽早从人体内消散,可预防栓塞、血栓形成的发生。因此,泡沫硬化剂治疗直径6mm以下的静脉曲张或手术复发的静脉曲张,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对毛细血管扩张,只要注射准确,效果也可以接受。
八、72岁马爷爷,最近几年走路活动后右小腿疼痛明显,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可是腿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行走的距离也越来越短,最后只能走不到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很多人可能以为动脉硬化只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了,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梗等,或者是脑动脉硬化引起脑梗、偏瘫等,却不知道动脉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疾患,它不仅可累及心脑血管,而且还会累及内脏和肢体动脉。而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并没有典型症状,
下肢的股浅动脉就是给小腿和足部供血的主要动脉。我们的身体肌肉都需要氧气,腿上的这根股浅动脉就是给下肢输送氧气的管道,管道要是堵塞了,被输送到下肢的氧气就少了,那么我们的下肢就会出现“缺氧”,下肢“缺氧”的症状就包括以下的一些情况:患肢怕冷、发凉;活动后腿部或臀部肌肉易疲劳,肌肉疼,休息后可缓解,这个最常见,也就是经常会感觉腿没劲儿;足部、小腿甚至大腿出现抽筋,甚至疼痛;腿部感觉异常,可有麻木感、烧灼感;腿部摸起来发凉;皮肤苍白或发紫;阳痿;足部伤口愈合困难;肌肉萎缩;足部或者脚趾出现坏死;脚趾甲变形增厚;小腿毛发稀少。
这个病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供应下肢的大、中型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供血不足表现的慢性疾病,所以,您很有可能有股浅动脉疾病。
考虑到老人家已经72岁了,身体其他健康情况也并不理想,合并有冠心病和脑梗塞,可以选择微创腔内手术的方法来开通这根血管,最终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接受这种微创手术的病人,伤口仅仅只有2毫米,不需要缝针,一般在手术后6~8个小时就能下地活动,手术后很快就可以出院。
九、张阿姨日常没有明显症状,还需要做筛查吗?
答: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有关下肢动脉硬化的指南指出,下列人群的患病率较高:年龄大于等于70岁。年龄为50至69岁,且具有吸烟史或糖尿病史。年龄为40至49岁,伴有糖尿病,且至少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其他危险因素。下肢症状提示有间断性跛行或静息痛;下肢脉搏检查异常;已知其他部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比如冠心病、颈动脉、肾动脉硬化等疾病。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性别、黑人种族、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很多此类病人并无典型症状,有资料指出,无症状患者达到20~50%,非典型下肢疼痛症状的有40~50%,而典型间歇性跛行患者占到10~35%,受到截肢风险威胁的患者占1~2%。通过筛查检查出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有意义的,因为能识别其他部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的患者,通过筛查出来的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也可以从药物治疗(比如拜阿司匹林、降脂药物、控制血压药物等)中获益,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
十、打麻将突然腿肿了,医院检查,说腿上长血栓了,还挺危险,这是怎么回事?
答:由于长时间坐在相对狭小的座位上不动,导致人体的血液流动缓慢,甚至造成双下肢静脉血液凝聚而形成血栓,临床上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刚刚形成的血栓容易脱离静脉壁,并随血流经右心室到达肺动脉,阻塞肺动脉,临床上称为“肺栓塞”。其后果轻者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重者可引起猝死。事实上,只要是长时间坐着不动,下肢静脉都容易形成血栓,进而有发生“肺栓塞”的可能。
引起血栓的另一个因素是血液黏稠。一般来讲,体重过重和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患者,以及正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应注意预防。此外,医学上还有一部分称为“易栓症”的人群,往往存在一些预先未知的先天因素或自身免疫性因素,特别容易形成血栓,常常是青壮年时期发病,因血栓发生猝死的病例中有不少属于这类病人。易栓症虽然有一些有家族史,但相当一部分在发病之前完全正常,没有任何线索,所以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存在这种可能性。
预防措施:
一是不要穿紧身的衣裤,要穿宽松衣服,以免出现血流不畅的情况。
二是多活动。踮踮脚尖、抖抖腿都可促进小腿血液循环。坐飞机或长途车最忌讳的是一上去就睡觉,坐着睡的状态不仅没有有意识的肌肉活动,连无意识的肌肉收缩也会大大减少,更容易形成血栓。
三是常抬腿。如果走累了,感觉小腿肚发胀,这是身体在提醒你该停下来歇一会儿。休息时,有条件的话应尽量把腿抬高,依靠重力作用,使小腿肚的静脉血液充分回流,预防血栓。
四是穿医用弹力袜。对于存在血液高凝因素者,穿专门的医用弹力袜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如果是明确的易栓症或者有多项血栓危险因素,则不仅建议穿弹力袜,需要咨询专科医生是否口服一些预防血栓的药物。
五是多喝水。喝水有助于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减少血栓的发生。一旦出现下肢疼痛、肢体明显肿胀,应尽量避免活动,抬高下肢,等候医生处理,以避免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呼救求医,以便能得到及时救治。出现医院进行紧急处理,放射科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诊断出是否有肺动脉栓塞,心电图也有典型表现,可为抢救治疗争取时间。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医院是哪家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