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预防 >> 王深明教授治疗腹主动脉瘤,开刀的本事不

王深明教授治疗腹主动脉瘤,开刀的本事不

 

8月13日,第13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作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两年一次的双年会,本次大会代表着我国血管外科的最高学术水平。

记者:燕小六

编辑:仁葵

来源:医学界外科频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国内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运用,使血管外科疾病诊治水平大幅提升。但我国整体血管外科水平层次较大,医院没有血管外科医生,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年8月13日,第13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在成都胜利召开。本次论坛继承历届学术会议的精神,发扬特色、提升内涵、遵循“规范、严谨、创新、发展”的原则,为与会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顶级盛会。

在上午的开幕式兼大会发言环节,大会执行主席赵纪春教授(右下)任主持人,大会主席王深明教授(右上)、医院副院长万学红教授(左上),及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医学会会长沈骥教授教授(左下)致欢迎辞。

在开幕式后的特邀专家报告会中,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医院院长王深明教授率先做主题发言,题为《开放手术处理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并发症》,具体内容如下:

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王深明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提到,目前临床上对腹主动脉瘤越来越多地采用腔内治疗,开放手术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但腔内治疗并非百分之百成功,一旦治疗失败,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同样不容忽视。

腔内治疗的并发症可根据发生的时期分为两类:

1、在术后30天内的发生的并发症为近期并发症,其原因可能是入路狭窄、主动脉严重扭曲导致支架无法输送到病变部位,解剖因素、支架因素导致支架无法正常打开,或者定位失误导致支架覆盖重要分支、支架植入夹层假腔等等。

2、在术后30天后产生的并发症为远期并发症,其常见原因有持续内漏、瘤体增大、破裂,支架的扭曲、移位甚至断裂,以及支架造成的感染等等。

“开刀”技能不能丢

腔内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仍需要开放手术的补救。OC(openconversion)是解决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式。因此,王深明教授调,作为一个血管外科医生,“开刀”的技能不能丢!

同样的,OC也可分为早期OC与远期OC两类。

早期OC的原因常见于严重瘤颈成角,在-年和-年两个时间段内,早期OC率从2.5%下降到了0.7%,这可能与支架设计、材料改进以及操作的技术水平提高有关。

远期OC最常见的原因为支架移位,占比高达一半以上(54%),其他可能的原因还有支架内的血栓形成或狭窄,瘤体的扩张以及破裂等等。

OC的主要方式包括:主-双髂动脉重建、部分或完全移除支架。

病例分析

王教授为我们举了两个典型病例。

病例1:男,77岁,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横径79mm,瘤颈与近端腹主动脉成角80°,与瘤体长轴成角°。

从主动脉造影可见瘤颈严重扭曲,释放支架主题至对侧髂支打开,造影见支架定位准确,无移位,释放近端裸支架,球囊扩张后,裸支架仍未完全分开。

(箭头所示,5个裸支架环中的2个缠绕在一起无法分开。)

因为裸支架不能完全打开,造成支架移位,必然会产生内漏。这种内漏无法通过加BCUFF来解决,故而决定中转开腹手术。

通过开腹手术取出支架、切除腹主动脉瘤,并行人造血管置换术。

术后1月复查CTA,人造血管血流通畅,无内漏。

病例2:庄XX,男,67岁,因“腹主动脉瘤”在外院行EVAR手术,术后反复发热半年,抗生素治疗无效,CT及腹部B超发现瘤壁与支架之间液体暗区,反复血液培养阴性。

反复发热(37℃-38℃),多次转科,肾科透析及抗感染,特治星+可乐必妥抗感染8周,效果欠佳。超声引导下瘤腔穿刺抽出黄色粘稠脓液,但细菌培养阴性,最终诊断为支架感染。

术后两周CTA:主动脉残端无渗漏,人工血管旁路通畅。

(以上王深明教授文章内容,整理自大会主题发言。)

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







































白癜风的诊断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zz/67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