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liver),人体脏器名,五脏之一。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大部分的肝脏疾病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以就在体内累积。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又为将军之官,主谋虑。
汉字解释
肝gān为形声字。字从肉,从干,干亦声。“肉”指“人身”。“干”本指盾牌,引申指“防护”、“自卫”的意思。“肉”与“干”联合起来表示“人体中的盾牌”。
本义:人体中具有防护自卫功能的脏器。
说明:
1.《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
2.《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案,“其荣爪也”意为“肝的外在代表是爪子”。古人说:”爪牙以自卫”。
3.《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页:“肝,高等动物消化器官之一,是体内最大的脏器。有储存、合成、分泌、解毒和防御等功能。”
参考:《说文》:“肝,木藏也。从肉,干声。”
位置
人的肝脏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喷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约~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脏在人体的位置
解剖学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其左右径约25.8cm,前后径约15.2cm,上下径约5.6cm。我国成年人的肝脏的重量,男性为~g,女性为~g,约占体重的1/40~1/50。在胎儿和新生儿时,肝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中国人的肝长径、阔径为25×15cm。自下腔静脉左缘至胆囊窝中点的正中裂将肝脏分为左半肝和右半肝。自脉切迹至肝左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的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内叶和左外叶,左段间裂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两段。肝右叶间裂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右段间裂又将右前叶、右后叶分别分成上下两段。
汉字:肝
肝脏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门静脉和肝动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或称第一肝门)进入肝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由肝腺泡边缘肝小静脉(即中央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肝的后面肝短静脉有至少3~4条,多至7~8条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称第三肝门。
从肝脏的脏面看,有肝方叶和肝尾状叶。肝方叶前缘为肝脏的下缘,其左缘为肝圆韧带,后缘为第一肝门,右缘为胆囊窝。肝尾状叶位于肝脏后方,其左缘为静脉韧带,右缘为下腔静脉窝,下缘为第一肝门。
Glisson鞘内包括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经肝脏面的第一肝门出入肝脏,此三者进化论在肝内还是肝门附近,都在一起走行。Couinaud根据肝内门静脉干的颁布范围,将肝脏分为八段。
Ⅰ段为尾状叶,Ⅱ段为左外叶上段,Ⅲ段为左外叶下段,Ⅳ段为左内叶,Ⅴ段为右前叶下段,Ⅵ段为右后叶下段,Ⅶ段为右后叶上段,Ⅷ段为右前叶上段。
通过对肝内各管道铸型标本的研究,发现肝内有些部位缺少Glisson系统的分布,这些部位称肝裂hepaticfissure。肝裂不仅是肝内分叶、分段的自然界线,也是肝部分切除的适宜部位。肝内有3个叶间裂,2个段间裂。叶间裂有正中裂、左叶间裂和右叶间裂。段间裂有左外叶段间裂和右后叶段间裂(图5-31)。正中裂middlehepaticfissure在肝的膈面相当于自肝前缘的胆囊切迹中点,至下腔静脉左缘连线的平面。在肝的脏面以胆囊窝和腔静脉沟为标志。裂内有肝中间静脉走行。此裂将肝分为对称的左、右半肝,并将尾状叶也同时分为左、右两半(即尾状叶左、右段)。右叶间裂rightinterlobarfissure位于正中裂的右侧,此裂在肝的膈面相当于从肝前缘的胆囊切迹右侧部的外、中1/3交界处,斜向右上方到达下腔静脉右缘连线的平面。裂内有肝右静脉走行。此裂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左叶间裂leftinterlobarfissure位于正中裂的左侧,起自肝前缘的肝圆韧带切迹,向后上方至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连线的平面。在膈面相当于镰状韧带附着线的左侧1cm,脏面以左纵沟为标志。裂内有肝左静脉的左叶间支走行。此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外叶和左内叶。左外叶段间裂leftintersegmentalfissure相当于自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左缘的中、上1/3交界处连线的平面。裂内有肝左静脉走行。此裂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两段。右后叶段间裂rightintersegmentalfissure在肝脏面相当于肝门横沟的右端与肝右缘中点连线的平面,再转到膈面,向左至右叶间裂。此裂将右后叶分为上、下两段。
肝脏
临床上可根据叶、段的区分对肝的疾病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诊断,也可施行肝叶或肝段切除,因此了解肝的分叶和分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脏被腹膜皱折形成的肝周韧带固定在上腹部,包括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等。肝圆韧带是脐静脉闭锁后形成的纤维索,自脐移行至脐切迹,经镰状韧带游离缘的两层腹膜之间到达门静脉左干的囊部与静脉韧带相连。静脉韧带为左门静脉和左肝静脉之间闭锁后的静脉导管。镰状韧带将肝脏的膈面分为右大左小两部分,是左叶间裂在肝脏表面的标志。韧带下端与脐切迹和静脉韧带相连,上端向后上方延伸与冠状韧带相移行。右冠状韧带的前后两页之间有较大的间隙为裸区,左冠状韧带两页之间距离很近。左右冠状韧带的前后页向外侧延伸,分别汇合成左右三角韧带,这两条韧带比较坚韧,尤其是左三角韧带比较宽厚,其内往往有血管和迷走胆管,肝脏切除时应予以妥善缝扎。在右冠状韧带的中央部分为第二肝门,即左、中、右肝静脉的下腔静脉入口处。在游离肝脏时,要注意不能贴膈肌太近,以防损伤膈肌导致气胸。在离断右冠状韧带内侧时,要注意保护肝右静脉根部和下腔静脉,在离断左冠状韧带时,注意不要损伤肝左静脉。
肝脏的表面有一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深入肝内形成网状支架,将肝实质分隔为许多具有相似形态和相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肝小叶。人类肝脏约有50万个肝小叶。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约1×2毫米大小,小叶的中轴贯穿一条静脉,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索。肝细胞相互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窦状隙和血窦。肝细胞间的管状间隙成毛细胆管。因此可以说:肝小叶是由肝细胞、毛细胆管、血窦和相当于毛细淋巴管的窦周隙(狄氏间隙)所组成。
被膜和韧带
肝的膈面后部与膈相近连处的裸区、脏面的胆囊窝、腔静脉窝及肝门处均无腹膜覆盖,其余部分则被覆有腹膜。在腹膜与肝实质之间,还有一层结缔组织膜,一般称为肝纤维囊。Glisson囊被覆于肝表面,在肝门处包绕于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周围,构成血管周围纤维囊,随上述三种结构在肝内的各级分支分布,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通常以肝内缺少Gilsson系统分布的肝裂为界线,将肝分为叶和段。肝纤维囊构成的血管、神经鞘,其分支进入肝内,即构成肝小叶间的小叶间结缔组织。肝纤维囊外面的腹膜与附近器官之间,形成多种皱璧,以固定肝的位置。肝与腹前壁和膈之间有肝镰状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及左、右三角韧带;在肝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有小网膜,肝与右肾之间有肝肾韧带。上述所指的韧带与关节间的韧带不同,实为腹膜被覆在肝与其它脏器之间所形成的结构。
肝镰状韧带此韧带是由二层腹膜形成的皱壁,呈矢状位,自脐延伸至肝上面,其游离缘内有脐至肝门的脐静脉索,它相当于左、右肝的分界。在肝镰状韧带的游离缘中还包裹有肝圆韧带(lig teres hepatis),此韧带由胎儿时期脐静脉闭锁而成,从左纵沟的前部一直延伸连至脐;左纵沟的后部容纳静脉韧带,它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临床可利用肝圆韧带从脐至肝的胚胎遗迹作为肝内血管造影和注射药物入肝的途径。
肝冠状韧带此韧带由前、后两层腹膜而成;前层由裸区前上缘,反折膈下面的腹膜;后层则自肝下面向后至肝裸区下缘,然后反折至膈下面的腹膜。后层的一部分由肝至右肾上腺前面称之为肝肾韧带。肝冠状韧带一般分为左、右两部,位于肝右叶者为右肝冠状韧带,位于肝左叶者为左肝冠状韧带。
肝三角韧带此韧带左右各一,实为左、右冠状韧带向两侧的直接延续。左三角带由肝左叶的后面至膈的下面,直至肝左缘附近。右三角韧带由肝右叶的后部至膈下面,达肝右缘附近。
肝胃韧带薄而柔软,实质是腹膜在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上部经胃小弯附着于静脉导管窝底,此韧带内有胃左、右动脉,胃冠状静脉,幽门静脉,胃神经丛及其分支,胃上淋巴结及淋巴管等。
肝十二指肠韧带实为肝胃韧带在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右缘游离,构成网膜孔的前缘,其中含有动脉、门静脉、胆总管、少数淋巴结、淋巴管及神经丛等。
血供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功能,这是与腹腔内其他器官不同的。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ml。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质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30%,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80%,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窦状隙时,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肝静脉分肝左静脉、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根据我国院的资料,肝左、中、右静脉分别开口进入下腔静脉者占56.3%,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形成共干后进入下腔静脉者占40.6%,而同时有4个开口于下腔静脉者占3.1%,其中另一开口为左后上缘静脉。
肝右静脉是肝静脉中最长的一条,位于右叶间裂内,它主要收集来自肝右后叶(ⅤⅠ段,Ⅶ段)的血液,也回收部分肝右前叶(Ⅴ段、Ⅷ段)的血液。肝右静脉的分支类型、粗细和分布范围变化较大,与肝中静脉和右后侧肝静脉大小的关系密切。肝中静脉位于正中裂内,接受来自左内叶和右前叶的血液。有时,肝中静脉也接受来自右后叶下段的部分回血,所以,在劈离式肝移植时,将供肝切成两半,应该将肝中静脉保留给右半肝,以防止右肝淤血和右肝切面出血。肝左静脉本身不在肝左叶间裂内,而是与之呈锐角交叉,在裂内只是它的一个分支,它接受来自左外叶(Ⅱ段和Ⅲ段)的血流以及左内叶(Ⅳ段)的部分血流。此外,还有直接开口于下腔静脉左前壁和右前壁的肝短静脉,一般有4-8条,最少3条,最多可达31条。开口于左前壁的肝短静脉主要接收来自左尾状叶的静脉回流,开口于右前壁的肝短静脉主要接收来自右尾状叶(尾状突)和肝右后叶脏面的静脉回流,此组肝短静脉中,经常有1-2条比较粗大的静脉,其口径可达1.5cm,称右后侧肝静脉,它紧贴肝脏面浅表,向内上方靠近门静脉支后方走行,开口于下腔静脉远端右前壁。
在胚胎期、肝脏有3条动脉供血,分别来源于胃左动脉、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这3条动脉分别供应肝脏的不同部位。出生后,一般保留一条动脉,大部分为起源于腹腔动脉的动脉,由其分出左、右肝动脉供应左、右半肝。偶尔也可见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动脉或起源于肠系腊上动脉的动脉。但也有2条动脉并存的情况,如起源于腹腔动脉和起源于胃左动脉(25%),起源于腹腔动脉和起源于肠系腊上动脉(10%),而起源于胃左动脉和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2条动脉同时存在的情况比较少见。此外,还有5%的人像胚胎期一样,3条动脉同时存在。这种起源于腹腔动脉以外的肝动脉称为迷走肝动脉,如果肝脏没有起源于腹腔动脉的动脉供血时,此种异位起源的肝动脉称替代动脉,如果在常见肝动脉类型外,还有一支这种异位起始的动脉供应肝脏的一部分血流,这种肝动脉称副肝动脉。
肝移植外科医生还必须十分熟悉肝动脉的变异情况,因为这在供肝获取和血管吻合过程中都十分重要。
解剖学资料表明,大约有30%的肝脏存在着肝动脉变异,从总体上看,在肝动脉正常和变异的情况下,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如果需要行多处肝动脉吻合或需要将供体肝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那么,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在活体肝移植时,术前对供体行肝动脉造影检查是必要的。如果左肝动脉直径小于2mm、肝左外叶有双动脉血供或供体本身存在血管疾病,一般不能作为供体。如果从左肝动脉发出一较粗的分支供应右半肝,也不应作为供体。
门静脉由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门静脉内没有瓣膜。成人的门静脉长约8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处,门静脉位于肝动脉和胆总管后方。在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缘,一般没有门静脉的属支。在十二指肠第一部后方,有来自胃、胰十二指肠的静脉直接注入门静脉。在第一肝门的位置,门静脉分为粗短的右干和细长的左干,门静脉左干和右干分别发出1-3条小静脉至尾状叶至左右段,有部分病人的右前叶门静脉也直接从门静脉主干发出,或来自门静脉左干的横部。
肝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1、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
2、食欲不振,有恶心感觉。
3、持续性微热,或发恶寒。
4、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5、酒量突然减少。
6、脸色晦暗失去光泽。
7、皮肤呈黄疸色、或觉搔痒。
8、尿液变为啤酒色。
9、肝掌、蜘蛛痣。
10、头昏耳鸣。
11、全身发黄,特别是巩膜发黄。
肝脏很容易患上如A型或B型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或是肝硬化等疾病。其中,最为严重者是肝癌。一旦患上肝癌,病人是九死一生的,而且病情发作快,死亡也快。肝病可怕之处,正是在于病人并没有特别显著的症状。患病者可能会腹胀、胸口闷、食欲降低、伤风感冒、发烧、作呕等,但平常人都不会把这些现象当作一回事,而自己到药房里买药吃,导致病情恶化,最后甚至丧命。或者,许多人都会就表面的诊断或推测自己是否得了肝病。专家却解释,一般疲惫、腹胀、肚痛、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不表示肝功能不好;但即使是能吃、能喝、能跑、能跳,或是运动健将,也不代表安好无恙。正因为大部分的肝病是没有症状的,这也就是医生称肝病为“最大的隐形杀手”的原因,所以不可不慎。
肝细胞
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网,呈红褐色,质软而脆,易受暴力打击而破裂,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肝细胞极小,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人肝约有25亿个肝细胞,个肝细胞组成一个肝小叶,因此人肝的肝小叶总数约有50万个。肝细胞为多角形,直径约为20-30/加(微米),有6-8个面,体积约4g0/皿3,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大小有差异,如饥饿时肝细胞体积变大。
每个肝细胞表面可分为窦状隙面、肝细胞面和胆小管面三种。肝细胞里面含有许许多多复杂的细微结构:如肝细胞核、肝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氏体、微粒体及饮液泡等组成。每一种细微结构都有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功能,这些功能保证了人的生命的存在,保证了人能够活下去。
肝细胞核肝细胞核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组蛋白等组成。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它有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患肝炎时,肝炎病毒侵入肝细胞核内,病毒基因可以与肝细胞核中脱氧核糖核酸相结合(整合)。一旦整合,HBsAg即难以清除,致使HBsAg长期携带。此外,脱氧核糖核酸还可能以自己为模板合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从而控制细胞质中各种相应蛋白质的合成。肝细胞核如果明显受损,就意味着整个肝细胞崩解毁灭。
线粒体每个肝细胞有-个线粒体,大多为圆形或杆形的双膜结构,长度为1.0~5.Oran,其中储有.?0种以上的酶和辅酶,如谷丙转氨酶(SGIT或ALT,以下简称转氨酶)、细胞呼吸酶、三磷酸腺苷等。人体摄人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的新陈代谢都在线粒体内进行,并可产生人体所需的大量能量,所以被称为供能“发电站”。当饥饿、四氯化碳中毒、全身缺氧、肝炎或胆汁瘀积时,线粒体是最早、最敏感的受害者,可极度膨胀引起转氨酶升高等生化功能紊乱。
内质网内质网是肝细胞质中呈扁平囊状或泡管状的结构,分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粗面内质网是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基地,并可将一种多余氨基酸转为另一种较少的氨基酸。肝细胞摄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很快。一般认为,白蛋白是由粗面内质网膜上的多核蛋白体合成。滑面内质网广泛分布于肝细胞质内,常与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氏体相连,三者功能也密切相联。滑面内质网是粗面内质网的2.5—3.2倍。它的质膜上有许多酶系,如氧化还原酶系、水解酶系、合成酶系等等。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脂肪代谢、激素代谢、药物代谢、解毒过程和胆汁合成都是在滑面内质网进行的。此外,肝细胞摄取的许多有机物都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合成、分解、结合等生物化学反应。患肝炎时,由于内质网受损,出现白蛋白生成减少,蛋白质代谢异常,致使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C)倒置。由于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制造减少,导致出血倾向。由于糖原减少,导致低血糖。由于解毒功能减弱,导致药物毒副反应增强。由于在胆红素代谢中,间接胆红素变成直接胆红素的过程也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因此内质网受损害时发生肝细胞性黄疸,致使皮肤、巩膜黄染。
溶酶体肝细胞中含溶酶体丰富,主要分布于近毛细胆管的肝细胞质内,为单膜包绕的致密小体,直径0.4甲,内含多种消化水解酶,能分解蛋白质、糖、脂肪、核酸及磷酸等。还能消化退变衰老的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及其他异物,从而保持肝细胞内容的自我更新,被喻为细胞内的“消化系统”和“清洁工”。
阻塞性黄疸时,溶酶体积极参与胆色素的转移,在肝炎、缺氧、胆固醇增多或肝部分切除时,溶酶体明显增多。肝炎病毒可直接损坏溶酶体而导致正常和邻近肝细胞的溶解坏死。
高尔基体每个肝细胞大约有50个高尔基体,分布在肝细胞核附近,占细胞质体积的10%。高尔基体与肝细胞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都有密切关系,如胆汁分泌就与其密切相关。另外,高尔基体又能参与合成细胞质膜的糖蛋白和形成初级溶酶体。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和脂蛋白,一部分转移到高尔基氏体内贮存加工,再排到窦周间隙。
微粒体微粒体内的酶主要是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为防止过氧化氢在细胞内蓄积,微粒体还能将还原型辅酶I氧化。微粒体中还有与酒精的代谢和糖异生的有关酶类,并与胆固醇代谢也相关。肝癌细胞的微粒体减少。
饮液泡饮液泡具有吸收和输送胞内物质的功能。
再生
肝脏的再生能力:成人肝脏重达克左右,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而且1分钟流经肝脏的血液量亦高达毫升以上。肝脏即使被割掉一半,或者受到严重伤害,残留的正常肝细胞仍能照常从事其工作。实验证明,把鼠肝切掉一半后,老鼠照常进食并且朝气蓬勃地活着,检查其肝功指标往往仍正常。在人类,若肝脏内长了大小不等的多个瘤块,或癌肿已使肝脏变形,但只要这些占位性病变不压迫汇管区,只要尚存克以上的健康肝组织,患者饮食方面仍无明显症状。肝功也无太大障碍。经手术切除肝脏75%老鼠于3周后便能恢复原状:同样的狗需8个星期:人类则需4个月左右。由此可见,肝脏具有其它器官无法比拟的旺盛的再生和恢复能力。
根据上述理论,手术切除肝癌的患者至今生存10年以上者已不乏其人,个别肝癌切除患者已健在20年。急性肝坏死实行换肝术后已有存活5年以上的报道。随着科技发展,应相信彻底征服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日子是一定会到来的。动物试验证明,当肝脏被切除70-80%后,并不显示出明显的生理紊乱。而且残余的肝脏可在3周内至8周内长至原有大小。这说明,肝脏具有再生功能.
(未完待续)
美达尔健康--提供肝健康检测服务此项检查项目可实现对肝脏硬度及脂肪变化进行无创定量检测,能快速对肝脏硬度值、脂肪变数值作出诊断,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完全避免了肝穿刺带来的创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的检出率,为肝纤维化、脂肪肝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可能。
如果您是以下人群:经常喝酒应酬、无肉不欢、以车代步、加班熬夜、高血脂高血压、过度肥胖,那么,你真的该关心天天为你工作的肝脏了,也是时候给肝做一个精准的脂肪含量、肝脏弹性测定了;如果你已经得了脂肪肝、酒精肝,那么,为了更好的了解肝病的实际控制情况,更应该做一个肝硬度测定,预防肝纤维化、肝硬化。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招商--
销售业务负责人:--
合作体检中心客户:
美年大健康瑞格尔
中民时代广场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