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护理 >> 健康科普医院专家带你了解下肢动脉

健康科普医院专家带你了解下肢动脉

 

生活中您可能听过脑梗、心梗

那您知道什么是“腿梗”吗?

中老年人经常遇到行走后腿脚发凉

发麻、疼痛的情况

很多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

认为是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导致!

可是您知道吗?

这种发凉、发麻、疼痛现象可能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会随年龄增大逐步发生管壁硬化及管腔内斑块增生,从而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它是一种老年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病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心梗、脑梗属于同一类疾病,可以导致腿部缺血引起腿痛甚至坏死,因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俗地称为“腿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下肢动脉硬化症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医院

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孟长新

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知识

为大家答疑解惑

孟长新

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血管外科学会委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血管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新疆中西医学会肿瘤委员会委员

从事血管外科、肿瘤外科工作20多年。对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疆内率先开展了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治疗技术,能规范化的完成外科常见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及综合性治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

闭塞症

  行走后腿脚发凉、发麻、疼痛是很多中老年人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认为是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导致!可是你知道吗?这种发凉、发麻、疼痛现象可能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

  该病的特点是早期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一般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一旦到中、晚期,斑块导致血管堵塞加重会引起肢体重度缺血,严重的会引起患肢剧烈疼痛甚至肢体坏死,有部分的患者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经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伴发,故有较高的发病率。据报道,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斑块增生、内膜增厚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甚至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中老年朋友可以在早期进行自我诊断。该病的早期表现为患者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后方肌肉的疲乏、疼痛或痉挛,此时患者坐下休息片刻(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缓解或消失,但再次行走一定距离后又会加重,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能耐受的行走距离越来越短,直至最后丧失行走能力。如老年患者出现走几百米后小腿肚子疼痛,或者脚趾发凉发麻,那么就应在早起和晚睡的时候看看自己的脚部皮肤颜色,下肢缺血时脚部皮肤颜色往往是发白的,或者是紫红色;还可摸摸脚的温度,缺血的脚会比较凉。此时患医院的血管外科去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到疾病后期,皮肤、肌肉组织缺血会导致脚趾溃疡或者发黑坏死,坏死部位的反复感染用一般药物常无法控制,产生所谓的“老烂脚”,医院就诊,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因此,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应戒烟、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每天最好坚持30分钟以上的步行活动。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dwh/14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