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明陈欧迪谢秋费洪文
单位: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引子:广义的心脏占位主要包括血栓、肿瘤。原发性心脏肿瘤以粘液瘤多见,好发于左房,外科切除术后远期预后较好。右心系统的肿瘤以肉瘤多见,预后较差,即使外科完全切除也容易复发。心包腔占位以心包囊肿和间皮瘤多见。原发于心脏的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的罕见类型,化疗是首选疗法,如有心腔梗阻或受压可以进行外科切除。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可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病例回放
患者老年女性,61岁,因“双下肢浮肿1月余”于年9月13日入住我院心内科。患者诉1月余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晨轻暮重。有低热,体温具体不详。后出现活动后气促,无明显胸闷、胸痛,无晕厥史,无头晕、头痛。自觉尿量尚可,否认泡沫尿、血尿,症状持续不缓解。
10医院就诊,行心脏彩超示“右室壁及右房内多发实性占位”,考虑心脏肿瘤可能,后完善PET/CT检查示“心脏多发高代谢病灶,考虑恶性肿瘤,淋巴瘤?间皮瘤?”
(图1)
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睡眠可,胃纳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健。
-9-18我院常规心脏彩超检查
视频1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右室心肌、右室腔内见低回声占位
视频2
胸骨旁短轴切面右室流出道心肌、心腔及主动脉根部、肺动脉根部均可见低回声占位
视频3
胸骨旁短轴切面右室流出道可见加速血流信号
视频4
胸骨旁短轴切面右室流出道高速血流频谱
视频5
胸骨旁短轴切面右室腔低回声团块,团块较大,类似外周淋巴融合的感觉,低回声的主背景下有相对较强的条隔回声,类似小蜂窝状改变。另外肿块包绕三尖瓣及肺动脉瓣,仍可见瓣膜活动。
视频6
胸骨旁短轴切面右室腔内低回声占位阻挡三尖瓣口
视频7
肿块包绕右冠状动脉,但未明显压迫右冠状动脉,形成了独特的“血管悬挂征
”
视频8
右冠状动脉穿行在肿瘤内部,但血流速度未见明显加速。
超声提示:心脏占位(淋巴瘤可能),累及右房、右室,致右室流入道、流出道梗阻。
-9-19CT检查:
图2
图3
图2-图3:右心室前壁见一肿块影,肿块侵犯室间隔、房间隔、左室壁及主肺动脉根部,肿块最大层面大小约46X81mm,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片状无强化区。右室流出道明显狭窄。
CT报告提示:心脏肿物,考虑恶性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右室流出道受侵,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未见充盈缺损。
病人于-9-20入导管室在局部麻醉下行右心肿物活检术,因取材问题,术后病理提示纤维素样坏死组织。请心外科医师会诊后,患者存在右心室梗阻,有外科手术肿瘤减容指征。
于-9-24送手术室行心房(心室)肿瘤切除术(右心房+右心室)+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心包剥脱术。术中所见心包腔粘连,肿瘤大小8*10cm,质地韧,活动度差。侵犯右心室、部分肺动脉主干、部分主动脉根部,右侧房室沟受累,RVOT重度梗阻。三尖瓣隔瓣、后瓣环附近心房壁可见带蒂肿物,大小分别为2*3cm、3*3cm,表面毛糙,质地脆,阻挡三尖瓣口。
病理报告(图4、5):支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GCB免疫表型亚群。
图4
图5
-10-11予CHOP50%剂量分2天化疗,-10-27予R-CHOP足量-来那度胺10mgd1-10q21治疗,-11-1予第3疗程R-CHOP方案化疗。
-1-12复查常规心脏超声提示:右房内未见异常回声,右室流出道、流入道血流通畅,主动脉根部右室面,右室流出道前壁、肺动脉瓣下周围,右房室沟见残余肿物,厚分别为8mm、9.3mm、12.4mm,其中肿物与主动脉分界不清。心脏淋巴瘤切除术后残余肿物较前缩小(图6、图7)。
图6
图7
相关知识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病理学特征在霍奇金淋巴瘤为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特异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细胞,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NHL发病率远高于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和,病理上主要是分化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或网状细胞。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归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心脏肿瘤无论良性、恶性临床均比较少见,最常见的是左房粘液瘤。右心系统原发肿瘤肉瘤比较多见,心脏原发性淋巴瘤更为罕见。相比其他心脏恶性肿瘤,例如血管肉瘤或者转移瘤,心脏淋巴瘤发病率低很多。心脏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分为原发性淋巴瘤及继发性淋巴瘤。原发性心脏淋巴瘤占心脏恶性肿瘤的1.3%,占淋巴瘤的0.5%。
心脏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累及右心系统和心包,一般不累及瓣膜(我们也遇到过累及瓣膜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多见,也有表现为心律失常,胸痛,发热,水肿,体重下降,静脉综合征,咳嗽,疲劳,颈静脉怒张,淋巴病,盗汗,晕厥,心绞痛等。由于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往往较难早期诊断。心脏淋巴瘤多数为实质性团块,心肌浸润,心包积液较多见。根据PeterVoigt报道,心脏淋巴瘤多数累及右房(52.5%),其次是右室(30.4%)及心包(20.3%)。表现与分型的关系,单纯累及心包多为T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很少为B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多表现常为实质性的占位。
从我们自己近年遇到的十来例心脏淋巴瘤的有限经验来看:1、主要累及右心,右房更常见,心包受累较多。2、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病变累及范围较广,可以心肌、心包、心腔同时受累,横向上可以心房、心室、大动脉同时受累,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比一般原发于心脏的恶性肿瘤侵及范围更广,但临床症状更轻,多为梗阻相关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3、与其他部位淋巴瘤相似,回声低,相对均质。4、除了占位导致的梗阻外,压迫效应较小,部分可见血管悬挂征。
根据PeterVoigt报道,心脏淋巴瘤的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为天,其中白血病为.6天,T细胞淋巴瘤.1天,B细胞淋巴瘤.9天,浆细胞瘤只有天。
心脏肿瘤的诊断流程:心脏超声可以发现心腔内占位,形态、活动度、附着位置以及对心脏其他结构的毗邻关系,压迫关系。心脏CT对于心包腔占位优于心脏超声,尤其是心包腔较小的占位心脏超声由于切面或透声窗欠佳,探查不太明确。心包腔占位往往合并心包积液,如果有大量心包积液和/或心包填塞,可以心包穿刺,对心包积液成分进行病理学分析。PET-CT对于心脏占位代谢情况以及全身其他器官有无转移进行全面评估。
心脏肿瘤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侵及范围。良性心脏肿瘤只要能够切除,预后是良好的,黏液瘤复发率较低。恶性心脏肿瘤手术治疗可以明确肿瘤性质,解除机械梗阻,缓解患者症状,但几乎所有的心脏恶性肿瘤都预后不良,外科治疗仅仅是姑息手术,易复发,平均生存时间在3个月至1年;进行心脏移植有很多要求,且结果不肯定。对于心脏淋巴瘤,化疗是惟一的选择。
小结
心脏淋巴瘤是比较罕见的心脏占位类型,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重要信息,术前活检病理对于肿瘤的病理分型尤为重要。活检取材需要高度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