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学科前沿,指导临床实践。本栏目汇集国内外心血管领域最新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推荐意见,邀请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内多名专家精心研读,提炼要点,指导临床诊疗。
该版瓣膜性心脏病指南执行摘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瓣膜性心脏病的诊断和管理推荐建议及证明文件,聚焦于完整版指南中有关诊断、手术干预时机和药物治疗部分的内容。读者如想了解更多内容可参照完整版指南。
十大要点
1.应根据症状,瓣膜解剖结构,瓣膜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心室和肺循环的反应,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疾病阶段进行分类(A,B,C和D期)。
2.评估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时,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应与无创性检查的结果(即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相一致。如果体格检查和最初的非侵入性检查之间存在矛盾,应考虑进一步进行非侵入性(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脏磁共振成像,负荷试验)或侵入性检查(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脏导管)检查,以确定最佳治疗策略。
3.对于患有瓣膜性心脏病和心房颤动的患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机械假体的患者除外),决定使用口服抗凝剂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选择维生素K拮抗剂或非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药物,应在CHA2DS2-VASc评分基础上共同讨论决定。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植入了机械假体的房颤患者应予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
4.所有考虑进行瓣膜手术干预治疗的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应由多学科团队评估,并转诊或咨询一级或综合性的瓣膜中心。
5.通过经导管或手术行瓣膜假体植入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应主要基于症状或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如运动测试、生物标志物、快速进展等结果提示存在手术适应证,或存在非常严重的狭窄可以考虑进行早期干预。
6.由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与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多次随机试验的结果,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的适应症正在扩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是一个共同决策的过程,应考虑与瓣膜类型(机械vs.生物假体)和干预途径(经导管vs.外科手术)相关的终生风险和获益。
7.瓣膜反流进行手术干预的适应证是缓解症状和预防左室容量超负荷所致的不可逆性长期后果。由于更持久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手术风险,现在的干预阈值比以往更低。
8.有严重症状的原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外科手术风险高或有禁忌,进行二尖瓣经导管缘-缘修复术可获益。同样,对于部分继发性二尖瓣返流的患者,按指南推荐对心衰进行了规范管理和治疗后,仍有严重症状的患者,进行以上手术亦可获益。
9.严重症状性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通常与器械电极和心房颤动相关,如果在发生严重右室功能不全或终末脏器损伤(肝肾)之前进行外科干预可能会获益,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再次住院。
10.生物假体瓣膜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瓣叶退行性变或瓣膜血栓形成。没有活动性感染的生物瓣叶变性或瓣周漏的某些患者,行经导管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治疗是合理的。
年的完整版指南将代替年指南和年更新版指南。由于近年来新证据的出现或对一些早先研究结果认识的深入,旧版指南中的一些推荐意见得到更新,对于一些过时的,不相关的或者重叠内容进行了删除或修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简洁明了、有据可循、与时俱进的推荐意见,方便临床推广使用。本摘要分为以下几个章节:1)总则,2)主动脉狭窄,3)主动脉反流,4)二叶主动脉瓣,5)二尖瓣狭窄,6)二尖瓣反流,7)三尖瓣疾病,8)混合性瓣膜病,9)人工瓣膜,10)感染性心内膜炎,11)怀孕,12)外科考虑,13)非心脏手术。
推荐建议等级和证据水平
推荐建议等级(COR)是指推荐的强度,包括相较于风险而言估计可能获益的大小和可能性。证据水平(LOE)根据支持某项干预的科学证据的质量进行分级,是基于对临床试验和其它来源资料的类型、数量和一致性得出的。
(↓点击可查看大图↓)
长按识别下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