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护理 >> 胎儿宫内发育指标及状况评估

胎儿宫内发育指标及状况评估

 

胎儿宫内发育指标

超声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需要参照妊娠周数和胎龄,根据胎体各部分超声测量值是否与其相符合来综合判断。临床上采用妊娠龄来推算孕龄,评价胎儿发育情况。妊娠龄为受精日前14日算起,对于月经周期为28天的妇女来说,孕龄即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若月经周期不规则,或末次月经遗忘,则需根据超声检查胎儿发育推断孕周。超声检查估计孕龄早期可采用胚胎头臀径(CRL),中晚期则通过测量胎儿头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等判断。超声检查越早估计孕龄越准确,超声估测的孕龄误差为所估计孕龄的±8%,也就是说,孕龄越大,误差范围越大。

一、早期妊娠的孕龄估计

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末次月经不清和提前或推迟排卵者,在早期行超声检查,根据胚胎和胎儿发育情况可以准确地推算孕龄。

1.妊娠囊测量:以妊娠囊大小计测孕周准确性不高,妊娠囊的出现是诊断早孕的依据,而胚胎的出现才能正确判断胎龄。测量妊娠囊可取最大宽径和横径,测量时以内壁间距离为标准,推算孕周的计算方式有多种,因形态不同和个体差异较大的缘故,对临床帮助不大,较少应用。简便估计孕龄的方法有:

(1)孕龄(周)=妊娠囊最大直径(cm)+3

(2)妊娠6周前妊娠囊直径≤2cm;妊娠8周时妊娠囊约占宫腔1/2;妊娠10周时妊娠囊占满子宫腔。

2.胚胎形态及胎儿顶臀径(CRL)测量

妊娠5周,妊娠囊内可见胚胎呈点状高回声,经腹扫查难辨心管搏动,经阴道超声常可见心管搏动。

妊娠6周,胚胎呈小芽状,多数能见心管搏动。

妊娠7周,胚胎呈豆芽状,胎心搏动明显。

妊娠8周,胚胎初具人形,可通过测量顶臀径推算胎龄,顶臀径测量方法:显示胚胎头部至臀部的正中矢状切面,从头部顶点测量到臀部的最低点。

简便估计方法为:CRL(cm)+6.5=孕龄(周)。

简便估计法在临床上较实用,此法可沿用至14~15周,15周后由于脊椎生理弯曲的出现,顶臀径测量误差较大。

二、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测量参考值

对孕周较准确的宫内单胎妊娠之胎儿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各部位的径线,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胎儿生长发育的超声测量指标,有助于推算孕龄、判断异常。建立正常值应考虑人口、地区、民族的差异,根据本地区的资料确定相应的正常值范围。以下胎儿超声测量径线参考值除医院正常产前检查人群的统计数据。

(一)双顶径

测量方法:取头部横切面的丘脑平面,此平面要求大脑镰居中,双侧丘脑对称显示,头颅前方显示透明隔及两侧的侧脑室前角,后方显示侧脑室后角,见图3-2-20。测量时从高回声的头骨板的中点至对侧的中点,也可以从外侧缘测至内侧缘,或内缘测至外缘。

正常参考值范围:见表3-3-1。

表3-3-1?各孕周胎儿双顶径正常值(mm)

孕周

-2SD

均数

+2SD

孕周

-2SD

均数

+2SD

12

16.3

20.1?

23.9

25

59.0

65.0

71.0

13

18.8

22.2

25.6

26

63.1

67.7

72.3

14

23.3

27.1

30.9

27

64.8

71.1

77.4

15

28.4

32.2

36.0

28

68.1

74.6

81.0

16

30.5

35.2

40.0

29

71.2

76.6

82.0

17

35.1

39.6

44.1

30

74.1

79.7

85.2

18

38.3

42.8

47.3

31

77.8

82.0

86.3

19

41.9

46.2

50.5

32

78.1

83.9

89.8

20

45.2

49.3

53.4

33

80.0

85.5

91.0

21

47.6

52.3

56.9

34

83.5

88.6

93.6

22

51.2

55.2

59.2

35

82.3

88.5

94.8

23

53.9

58.8

63.6

36

86.3

92.3

98.4

24

57.5

61.9

66.4

足月

88.8

95.2

.6

(二)头围

虽然双顶径测量简便实用,但由于胎头发育的不一致性,头型可以是圆形、长椭圆形,此时头围测量比双顶径更能反映胎头增长情况。

测量方法:在双顶径测量平面测量高回声颅骨的周径。可以采用仪器内椭圆形周径测量功能测量,也可以直接用手动描计胎头颅骨周径,还可以采用测量胎头双顶径和枕额径计算头围:头围=(双顶径+枕额径)×1.62。

正常值范围:见表3-3-2。

表3-3-2?各孕周胎儿头围正常值(mm)

孕周

-2SD

均数

+2SD

孕周

-2SD

均数

+2SD

12

68.1

76.5

84.9

25

.5

.4

.2

13

76.3

83.3

90.3

26

.4

.4

.4

14

86.5

96.0

.5

27

.0

.5

.9

15

.5

.4

.4

28

.7

.7

.8

16

.7

.9

.0

29

.7

.1

.5

17

.1

.6

.2

30

.6

.8

.0

18

.2

.6

.0

31

.2

.9

.6

19

.8

.0

.2

32

.5

.4

.3

20

.4

.5

.6

33

.6

.0

.4

21

.0

.2

.5

34

.3

.5

.7

22

.3

.2

.1

35

.2

.8

.5

23

.3

.2

.0

36

.9

.3

.7

24

.8

.6

.5

足月

.8

.2

.6

(三)小脑横径

测量方法:取小脑横切面测量小脑左右最宽径,见图3-2-21。

正常值范围:见表3-3-3。

表3-3-3?各孕周胎儿小脑横径正常值(mm)

孕周

-2SD

均数

+2SD

孕周

-2SD

均数

+2SD

13

5.4

8.2

11.0

26

25.2

29.3

33.5

14

8.2

11.0

13.8

27

26.7

30.9

35.2

15

11.1

13.6

16.1

28

29.5

33.6

37.7

16

12.9

16.1

19.2

29

30.7

35.1

39.5

17

14.7

17.5

20.3

30

32.7

36.6

40.4

18

15.6

18.5

21.5

31

33.2

38.3

43.5

19

16.0

19.3

22.6

32

34.5

40.2

45.9

20

17.6

20.8

24.0

33

36.4

41.3

46.2

21

18.2

21.7

25.2

34

37.5

42.7

47.9

22

19.7

23.1

26.4

35

37.6

44.8

52.0

23

22.0

25.0

28.1

36

37.8

45.1

52.4

24

22.7

26.7

30.7

足月

38.7

46.9

55.1

25

24.3

28.2

32.1

???

(四)眼眶间距

测量方法:取胎头经眼眶的横切面,测量双侧眼眶的宽度,可选测双侧眼眶外缘间距、双侧眼眶内缘间距或眼球中心间距,见图3-2-2,测量时应于注明。一般内侧-内侧间距为外侧-外侧间距的三分之一,测量眼眶中心间距可以粗略判断孕周,一般眼眶中心间距(mm)约等于孕周数,据此可以判断有无眼间距变窄或增宽。

正常值范围:见表3-3-4。

表3-3-4?各孕周胎儿眼眶间距正常值(mm)

孕周

眶间内距

眶间外距

-2SD

均数

+2SD

-2SD

均数

+2SD

13

4.6

6.2

7.8

13.6

15.2

16.8

14

6.2

8.0

9.8

14.4

17.5

20.6

15

6.2

8.4

10.7

18.1

21.3

24.5

16

6.8

9.0

11.1

20.4

24.2

28.0

17

8.0

9.9

11.9

23.6

27.3

31.0

18

6.4

11.3

16.2

25.3

29.1

32.9

19

7.9

11.2

14.6

26.8

30.8

34.8

20

7.6

12.3

16.9

29.1

33.1

37.1

21

9.5

12.1

14.7

31.0

34.6

38.2

22

8.0

13.3

18.6

32.2

36.0

39.8

23

9.1

13.8

18.6

35.1

38.5

41.9

24

11.8

14.2

16.5

37.3

41.0

44.8

25

9.4

14.5

19.5

36.8

41.0

45.2

26

11.0

15.3

19.7

38.5

42.9

47.3

27

12.6

15.9

19.2

39.7

45.1

50.5

28

11.5

15.3

19.1

40.6

46.1

51.7

29

13.6

16.6

19.5

41.9

46.7

51.5

30

12.6

17.8

23.0

44.5

48.7

52.9

31

13.0

17.9

22.7

45.6

50.2

54.8

32

13.7

18.1

22.5

48.0

52.2

56.4

33

12.9

18.5

24.0

45.9

50.7

55.5

34

14.0

19.0

24.0

48.4

53.0

57.6

35

15.8

20.1

24.4

51.2

55.4

59.6

36

16.6

21.0

25.4

51.1

56.1

61.1

足月

17.5

22.3

27.1

51.9

57.3

62.7

?(五)鼻骨和下颌骨

???测量方法:测量鼻骨时取胎头面部的正中矢状切面,见图3-2-1,测量鼻骨长径。测量下颌骨取胎头下颌斜切面,显示一侧下颌骨全长,测量下颌关节至下颌牙槽中点,见图3-2-4。

正常值范围:见表3-3-5。

表3-3-5?各孕周胎儿鼻骨和下颌骨正常值(mm)

孕周

鼻骨

下颌骨

-2SD

均数

+2SD

-2SD

均数

+2SD

13

2.7

4.0

5.3

6.8

9.2

11.6

14

2.5

4.0

5.5

10.6

12.4

14.2

15

3.3

4.9

6.5

10.6

14.3

18.1

16

2.8

5.1

7.3

13.9

17.0

20.0

17

3.4

5.4

7.4

14.5

19.2

24.0

18

4.0

6.1

8.2

16.8

21.4

25.9

19

4.1

6.4

8.7

18.2

22.8

27.4

20

5.1

7.3

9.5

20.5

24.9

29.4

21

5.2

7.6

10.0

20.9

26.6

32.3

22

5.4

7.8

10.2

22.1

27.5

32.9

23

5.3

8.1

11.0

24.7

29.5

34.3

24

6.0

8.8

11.6

25.4

31.0

36.7

25

6.0

8.4

10.8

27.5

33.4

39.2

26

7.2

9.4

11.6

28.2

34.2

40.3

27

7.0

9.2

11.4

28.8

35.0

41.1

28

7.1

9.3

11.6

32.1

37.5

42.9

29

7.3

9.7

12.1

32.6

38.3

43.9

30

7.7

10.1

12.5

33.3

39.6

45.9

31

7.6

10.1

12.6

34.0

40.4

46.8

32

7.9

10.4

12.9

35.1

41.3

47.5

33

8.7

10.9

13.1

34.2

42.1

49.9

34

9.1

11.1

13.1

34.6

43.0

51.4

35

9.1

11.5

13.9

36.1

44.2

52.3

36

9.8

11.8

13.8

37.4

45.8

54.2

足月

9.9

11.9

13.9

37.1

46.1

55.1

(六)心脏大血管

测量方法:测量心脏房、室和心肌厚度等应取心脏四腔心平面;测量大血管时,在主动脉、肺动脉瓣膜水平,瓣膜关闭状态下,测量大血管内径。

正常值范围:见表3-3-6、表3-3-7、表3-3-8。

表3-3-6各孕期胎儿心脏正常径线(X±SD,mm)*

孕周

LA

RA

LV

RV

AO

PA

IVS

FO

17~28

7.4±1.7

9.1±2.2

8.5±3.2

9.6±2.5

5.7±1.2

6.4±1.4

2.9±0.7

4.1±1.2

29~36

10.2±1.8

11.9±1.9

10.7±2.2

13.1±2.8

7.8±1.1

7.9±1.3

3.7±1.0

5.2±1.3

37~42

11.6±2.0

13.9±2.8

12.8±2.7

15.5±2.8

8.7±1.0

8.9±1.4

3.8±0.9

5.6±1.5

注:LA:左心房RA:右心房LV:左心室RV:右心室AO:主动脉PA:肺动脉IVS:室间隔FO:卵圆孔

*引自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

表3-3-7?各孕周胎儿主动脉、肺动脉与主肺动脉之比正常值*

孕周

主动脉内径(mm)

肺动脉内径(mm)

主/肺动脉比值

10th

50th 

90th

10th

50th 

90th

10th

50th 

90th

14

1.1

1.8

2.5

1.2

1.9

2.6

0.75

0.93

1.12

15

?1.3

2.1

2.8

1.5

2.2

2.9

0.75

0.93

1.12

16

1.5

2.3

3.1

1.7

2.5

3.2

0.75

0.93

1.11

17

1.8

2.6

3.4

2.0

2.8

3.6

0.75

0.93

1.11

18

2.0

2.8

3.6

2.2

3.0

3.9

0.74

0.93

1.11

19

2.2

3.1

3.9

2.4

3.3

4.2

0.74

0.93

1.11

20

2.4

3.3

4.2

2.7

3.6

4.5

0.74

0.92

1.11

21

2.6

3.5

4.5

2.9

3.9

4.8

0.74

0.92

1.11

22

2.9

3.8

4.7

3.2

4.2

5.2

0.74

0.92

1.11

23

3.1

4.0

5.0

3.4

4.5

5.5

0.73

0.92

1.10

24

3.3

4.3

5.3

3.7

4.7

5.8

0.73

0.92

1.10

25

3.5

4.5

5.6

3.9

5.0

6.1

0.73

0.92

1.10

26

3.7

4.8

5.8

4.2

5.3

6.4

0.73

0.91

1.10

27

3.9

5.0

6.1

4.4

5.6

6.7

0.73

0.91

1.10

28

4.2

5.3

6.4

4.7

5.9

7.1

0.72

0.91

1.10

29

4.4

5.5

6.7

4.9

6.2

7.4

0.72

0.91

1.10

30

4.6

5.8

6.9

5.2

6.4

7.7

0.72

0.91

1.10

31

4.8

6.0

7.2

5.4

6.7

8.0

0.72

0.91

1.09

32

5.0

6.3

7.5

5.7

7.0

8.3

0.71

0.9

1.09

33

5.3

6.5

7.8

5.9

7.3

8.7

0.71

0.90

1.09

34

5.5

6.8

8.0

6.2

7.6

9.0

0.71

0.90

1.09

35

5.7

7.0

8.3

6.4

7.9

9.3

0.71

0.90

1.09

36

5.9

7.3

8.6

6.7

8.1

9.6

0.71

0.90

1.09

37

6.1

7.5

8.9

6.9

8.4

9.9

0.70

0.90

1.09

38

6.4

7.7

9.1

7.2

8.7

10.2

0.70

0.89

1.09

39

6.6

8.0

9.4

7.4

9.0

10.6

0.70

0.89

1.08

40

6.8

8.2

9.7

7.7

9.3

10.9

0.70

0.89

1.08

注:在主、肺动脉瓣水平,瓣膜关闭状态下,测大血管内径。

10th、50th、90th分别为第10、第50、第90百分位数。

*引自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

表3-3-8各孕周胎儿心脏各瓣膜口血流及心功能参数*

孕周

瓣口

Vmax(m/s)

SV(mL)

CO(L/min)

AT(ms)

ET(ms)

AT/ET

A/E

17~28

AV

0.74±0.17

2.84±2.05

0.33±0.21

64.50±12.10

.10±29.70

0.37±0.10

PV

0.74±0.14

2.91±1.67

0.42±0.25

68.50±12.70

.50±27.10

0.40±0.15

MV

0.50±0.13

4.17±1.95

0.59±0.26

1.17±0.44

TV

0.50±0.09

4.39±2.26

0.62±0.26

1.27±0.19

29~36

AV

0.84±0.15

4.68±1.85

0.68±0.30

64.30±11.90

.40±35.80

0.36±0.05

PV

0.95±0.17

4.74±1.82

0.73±0.09

71.00±13.33

.10±26.80

0.37±0.06

MV

0.54±0.09

6.13±3.03

0.91±0.52

1.39±0.22

TV

0.62±0.11

8.22±3.28

1.19±0.51

1.32±0.17

37~42

AV

0.96±0.15

6.00±1.35

0.87±0.18

65.00±15.70

.00±30.50

0.40±0.11

PV

0.97±0.24

6.48±2.23

0.95±0.32

71.70±16.10

.00±36.80

0.43±0.12

MV

0.54±0.09

7.95±3.01

1.18±0.46

1.30±0.12

TV

0.61±0.09

12.08±5.31

1.81±0.95

1.35±0.14

注:AV:主动脉PV:肺动脉MV:二尖瓣TV:三尖瓣Vmax:最大血流速度SV:每搏量CO:心排量AT:血流加速时间ET:射血时间A:A峰E:E峰

*引自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

胎儿宫内状况评估

一、胎位的诊断

超声可观察宫内胎儿的胎势(fetalattitude)、胎产式(fetallie)、胎先露(fetalpresentation)、胎方位(fetalposition)。

胎势指胎儿宫内的姿势。正常的胎姿为胎头俯屈,颜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胎产式指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两纵轴平行者称为纵产式,占足月分娩胎儿的99.75%;两纵轴垂直为横产式;两纵轴交叉为斜产式。胎儿在宫内多为纵产式。胎先露指最先进入骨盆的胎儿部分。纵产式有头先露(枕先露、前卤先露、额先露、面先露)、臀先露(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足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另外偶见头或臀与胎手、或与胎足同时入盆的为复合先露。

胎方位(胎位):指胎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枕先露为枕骨,面先露为颏骨,臀先露为骶骨,肩先露为肩胛骨。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左、右、前、后、横的关系有不同的胎位。

妊娠28周前胎位容易改变,32周后胎位较稳定,先露入盆后不再改变。超声确定胎位很准确,孕晚期尤其在临产前确定胎位对临床决定分娩方式帮助很大。检查时首先判断胎先露,将探头放在耻骨联合上探查,见头颅光环为头位;见臀部或足部为臀位;见肩、手或背为横位。以孕妇腹部的纵切探查胎儿脊柱的位置可决定胎位的左、右及前、横、后。胎儿脊柱在母体乳中线与腹中线间为枕前位/骶前位;乳中线与腋前线间为枕横位/骶横位。脊柱位置在腋前线偏后为枕后位或骶后位。

二、胎儿体重估计

胎儿体重的估计可以反映胎儿生长发育状况,指导分娩方式的选择。胎儿体重的估计是根据胎儿各项生物指标的测值,综合各参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而得出。超声体重估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胎儿超声指标的测量一定要准确,准确的测量数据是推算结论的前提。获取标准切面才能保证测量准确。

2.多项超声指标比单项更准确。因为不同胎儿各部位生长有较大的差异,且一个部位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另一部位的准确测量加以纠正。

3.最常选用指标为胎儿双顶径、股骨的测量,当胎头呈较圆或较长椭圆形时,头围的测量可弥补双顶径测量的不足。

4.估测公式复杂,可选用目前使用的超声仪器所附有的计算公式及数据,一般仪器内有日本或欧美的胎儿测量参考数据,由于人种和地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条件时应把本地区所取得的资料推算出适用的公式更为合理。估测公式中包含的指标愈多预测体重结果愈准确。

列举几个公式作为参考:

①胎儿体重(g)=81.29×BPD(mm)-

②胎儿体重(g)=47.77×BPD(mm)+42.85×胎儿腹前后径(mm)-

③胎儿体重(g)=1.07×(双顶径)3+3.42×腹前后径×胸前后径×股骨长度(式中单位为cm)

三、胎儿的运动

???观察胎儿宫内运动是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物物理状态的重要环节,而最新的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又称四维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胎儿运动,达到类似电影的效果,为了解在体胎儿宫内生物物理状态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一)头、躯干与四肢的运动

自妊娠8周起超声可观察到胚胎微弱的、上下浮沉较短促的运动;第10~12孕周可有肢体、头、躯干的伸展及旋转运动;第18孕周以后胎儿发育迅速,整体运动空间减少,局部运动明显。胎动次数个体差异很大,孕妇自觉胎动次数与胎儿监护或超声观察下的胎动数相差较大,晚期胎动的观察是胎儿监护和生物物理评分的重要项目。

(二)呼吸样运动

胎儿在14周后即有呼吸样运动,16周后逐渐明显。胎儿的呼吸样运动呈间歇性,呼吸时胸部、腹部向外扩展和回缩,横膈上下运动。

妊娠中期开始观察胎儿呼吸样运动,以腹部的扩展、回缩为主,频率及幅度不规则。妊娠30~34周后呼吸样运动较典型,但不规则,往往是一次或数次吸或呼的动作后停顿一段时间,然后又一次呼或吸的动作。妊娠36周后呼吸样运动次数更多更有力。

胎儿呃逆样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样运动类型,呃逆有阵发性及节律性,胎儿头上抬,下颌微张,胎胸下部及上腹内收,频率约30次/分,发生率为66.7%。有学者认为呃逆样运动是胎儿早期的呼吸运动,有助于胎儿肺血管发育。

(三)吞咽动作

超声观察胎儿吞咽动作最早是妊娠10周5天,明显的吞咽动作需在16~20孕周见到,包括吞、咽的动作。吞咽是间断发生的,频率及间歇无一定规律。吞咽时会出现胎儿的吮吸动作,会把手指或手的其它部分放到唇部作吮吸动作,偶尔可观察到胎儿反吐羊水动作。胎儿的吞咽动作促进了消化道的生长发育。

(四)哈欠样运动

妊娠晚期常可观察到胎儿在宫内的哈欠样运动,冠状面扫查时可见胎儿张大嘴,见图3-4-1、图3-4-2,持续数秒后关闭。胎儿的哈欠样运动也促进了肺的成熟。

图3-4-1胎儿哈欠样运动声像

图3-4-2胎儿哈欠样运动三维成像

四、胎儿宫内超声监护

评价胎儿宫内生理状态采用五项胎儿生物物理指标(biophysicalprofilescore,BPS)。BPS最先在0年由Manning提出,五项指标包括:①无负荷试验(non-stresstest。NST);②胎儿呼吸样运动(fetalbreathmovement,FBM);③胎动(fetalmovement,FM);④胎儿肌张力(fetaltone,FT);⑤羊水量(amnioticfluidvolume,AFV)。Manning评分标准见表3-4-1,其临床意义见表3-4-2。

表3-4-1?Manning评分法

项目

2分(正常)

0分(异常)

无应激试验NST(20分钟)

≥2次胎动伴胎心加速≥15bpm.

持续≥15秒

<2次胎动;胎心加速

<15bpm,持续<15秒

胎儿呼吸运动FBM(30

≥1次,持续≥30秒

无;或持续<30秒

分钟)

胎动FM(30分钟)

≥3次躯干和肢体活动(连续出现计1次)

≤2次躯干和肢体活动;

无活动,肢体完全伸展

肌张力FT

≥1次躯干和肢体伸展复屈,手指摊开合拢

无活动;肢体完全伸展;伸展缓慢,部分复屈

羊水量AFV

羊水暗区垂直直径≥2cm

<2cm

表3-4-2?Manning评分法的临床意义

评分

胎儿情况预计

10

无急性、慢性缺氧依据

8(A)

可能有急性缺氧

8(B)

可能有慢性缺氧

6(A)

疑有急性缺氧

6(B)

疑有急、慢性缺氧

4(A)

可有急性缺氧

4(B)

可有急、慢性缺氧

2

急性缺氧或伴慢性缺氧

0

急、慢性缺氧

A:羊水量正常;B:羊水量不正常

五项指标中的FBM、FM、FT、AFV均为B超检查结果。由于NST监护20分钟与B超检查30分钟测试时间长,测试者及受试者较难接受,而且费用高,临床上改用超声监测10分钟进行四项生物物理评分,可代替五项测试,不影响BPS结果的准确性。评分标准见表3-4-3,

表3-4-3二维超声10分钟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法

项目

分数

标?准

FBM

2

10分钟内至少有1次胎儿呼吸运动,持续60秒以上

l

10分钟内至少有1次胎儿呼吸运动,持续时间不足60秒

0

10分钟内无胎儿呼吸运动

FM

2

10分钟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躯干、胎头或肢体的活动

l

10分钟内出现l~2次躯干、胎头或肢体的活动

0

10分钟内无胎动

FT

2

胎儿肢体或脊柱至少有1次活动并且回复原位或胎儿处于良好的屈曲状态

l

胎儿肢体或脊柱至少有1次活动但不回复原位

0

胎儿肢体或脊柱无屈伸运动,且刺激后无反应

AFV

2

羊水池最大垂直径>3.0cm?????

1

羊水池最大垂直径2.0~3.0cm

0

羊水最大垂直径<2.0cm

注:BPS≥5分,提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

BPS<5分、AFV异常者,提示胎儿宫内情况不良。

胎儿生物物理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中枢神经的各个部位对缺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胎儿缺氧时首先NST为无反应型,FBM消失;缺氧进一步加重,FM消失,最后为FT消失。参照此顺序可了解胎儿缺氧的程度,估计其预后,也可减少监测中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

正常产褥期子宫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期间,称为产褥期(puerperium),一般为6周。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子宫,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前的状态过程称为子宫复旧(involutionofuterus)。子宫体逐渐缩小,子宫内膜再生,产后1周子宫可缩小至如妊娠12周子宫大小,产后6周恢复至妊娠前子宫大小。产后1周宫颈外形及内口逐渐恢复妊娠前宫颈的形态。

超声检查能准确观察到正常子宫复旧的过程,不仅可测量子宫大小的变化,还可以观察到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及子宫腔内的情况,提供对产褥期子宫复旧良好与复旧不良的诊断依据。

(一)子宫复旧径线的测量

医院观察正常足月阴道分娩例,发现子宫复旧以子宫长径的变化明显,每天缩短约8mm,横径每天缩小约3mm,前后径变化较小,约1.5mm,子宫的三径和每天减少13mm,产后第10天子宫三径和约24cm。子宫复旧过程子宫大小变化的参考值见表3-5-1。

表3-5-1产后1~10天子宫各径线测量值(X±S,mm)

产后天数

例数

长径

前后径

横径

三径和

1

50

.2±23.6

68.0±9.9

.2±11.7

.4±28.5

2

77

.1±17.1

71.8±8.4

.3±11.4

.3±23.0

3

90

.9±18.8

68.5±8.7

.6±10.7

.6±25.5

4

75

.1±16.5

68.3±8.6

98.0±10.2

.4±22.4

5

24

.8±12.9

66.5±7.9

94.6±6.3

.8±12.1

6

22

.4±17.2

69.7±8.5

91.8±7.5

.9±22.3

7

17

.8±15.9

68.8±9.6

89.3±8.4

.9±22.0

8

16

.6±1.80

63.1±9.5

84.5±7.8

.2±18.9

9

15

.6±10.4

53.8±7.8

82.8±3.3

.2±17.9

10

15

.6±08.8

56.0±8.3

81.8±5.9

.8±17.9

注:因产后1周左右宫颈未恢复至正常形态,宫颈内口显示不清楚,测量子宫长径为宫底至宫颈外口的距离。

(二)子宫肌层的声像改变

产后第1周子宫肌层可见不均匀光点、散在光斑,并见短管道状无回声区,见图3-5-1、图3-5-2,胎盘附着面的同侧肌层较厚,不均反射较为明显,随着产后子宫缩复,肌层的不均反射也逐渐趋向均匀,大多数复旧正常的子宫肌层回声在1周后接近正常子宫肌层回声。

图3-5-1产后第1天子宫声像

图3-5-2产后第4天子宫声像

(三)子宫内膜和宫腔声像改变

产后宫内膜大多数呈线状回声,基底线与肌层的分界不太清晰,内膜多呈密集均匀或稍不均匀的高回声,正常厚度不超过10mm。宫腔线大多无分离,少数可以出现暂时性的宫腔分离及宫腔内液性暗区。医院的资料,正常产褥初期第1至10天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10mm的例数占98%,10~15mm的占2%。若内膜厚度不均,宫腔内出现增强团块状回声,厚度大于15mm,应注意胎盘胎膜残留可能。

(四)子宫形态和宫颈的变化

产后子宫呈扁长形,轮廓清晰,大多数为水平稍前倾位,宫体与宫颈的分界不太明显,宫颈短宽,宫颈管周围呈低回声,横切时呈扁圆形。产后5~7天子宫逐渐恢复至妊娠前子宫的形态,宫体与宫颈的分界逐渐明显,宫颈管的低回声区逐渐缩小,恢复至妊娠前宫颈管的梭形结构。

(五)剖宫产术后子宫的变化

剖宫产术后子宫、子宫内膜及子宫颈管的变化与正常产褥期变化基本一样,复旧过程相对较缓慢,唯一不同之处是子宫下段前壁手术切口处的回声有差别。正常剖宫产术后切口处见疤痕回声,表现为局部肌层稍向外突,肌层呈不均匀高回声,早期可见斑点状强回声(肠线反射),宫腔内无液性暗区,见图3-5-3。术后第4周切口处强回声消失,基本恢复至近妊娠前声像。

图3-5-3剖宫产术后4天子宫声像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
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dwh/22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