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CT”、“核磁”、“X光”、“B超”等这些医学检查项目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些眼花缭乱的检查项目都必须要做吗?什么样的检查最适合自己?能不能用别的检查方式替代?是不是越贵的检查越好?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疑答惑。
其实,各项检查的成像原理各不相同、检查手段各有所长,从医学角度讲,各种检查手段是不能互换替代的,在诊断病情时需要有机结合。
先一起来看看各项检查都是什么意思,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原理不同,优势各异
X光
像把面包压扁了看
什么是X光:
X光会穿过人体,遇到骨骼或金属异物等,X线就会被遮挡,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以此来观察人体的病变,图像仅为二维的静态平面影像。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
特点:检查费用低廉,投照量小,适合绝大多数患者常规检查。
适用范围:主要应用于胃肠道、骨骼系统和胸部检查,对于有移位骨折、有骨质改变的骨病、关节部位骨性病变、不透光异物存留、心肺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梗阻等疾病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CT
像把面包切片看
什么是CT:
CT检查的原理是通过螺旋扫描,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相当于把一块面包切成薄片来看。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不再仅仅是平面观察,而是立体呈现。
适用范围:急性中风等脑部神经系统的疾病检查最佳选择是CT,其中对肿瘤、出血及梗塞等病检查效果最好;其次是腹部实质脏器的占位病变,如肝、脾、胰、肾、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对乳腺、甲状腺等部位的肿块也能显示并作出诊断;再次则是对胸腔、肺、心腔内的肿块,脊柱、脊髓、盆腔、胆囊、子宫等部位的肿块检查。
什么是超声: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边听来观察身体内部的情况。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辅助诊断。
特点:超声检查在脏器疾病诊断上不可替代。不但能发现腹部脏器的病变情况,而且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可以追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层的限制。b超对实质性器官(肝、胰、脾、肾等)以外的脏器,还能结合多普勒技术监测血液流量、方向,从而辨别脏器的受损性质与程度。
适用范围:可监测心血管疾病、颈椎血流情况、肿瘤供血状况等。
什么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
适用范围:如脑和脊髓的立体像。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如脑梗塞、垂体瘤、血管畸形、外伤等,是诊断椎管占位、狭窄、梗阻、椎间盘变性、突出的最佳检查方式。此外对于骨、关节、脊髓、盆腔脏器、前列腺、膀胱、子宫、卵巢、心脏大血管病变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尤为准确。
一些常见病的最佳检查项目
临床骨科(如外伤骨头)——粗看X光片、细看CT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最佳选核磁、次选CT
胸部脏器(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尤其是肺部的检查——大致了解看X光片,细致分析选CT
早期肺癌——胸部CT检查对于确诊有决定性意义。
腹部盆腔——除肠道外,一般选择超声检查
检查胆道疾病——选择超声检查是最佳
胆囊结石——B超一般准确率在95%以上
胆囊炎症、胆囊肿瘤、肝硬化、脂肪肝、脾肿大、肝癌、肠道病变——B超检查
孕期——B超检查
心脏——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声
心肌梗死——心脏核磁能准确显示心脏房室腔大小、室壁厚度。
肿瘤诊断——多用CT
肾盂癌——CT准确率为90%
肾脏、肾上腺、膀胱和前列腺疾病的诊断——CT
肝癌、肝血管瘤、脂肪肝、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CT
原发性肝癌——适合核磁检查
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首选核磁
肌肉和软组织疾病——适合核磁检查
神经、脊髓等椎管内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腰椎间盘后突——核磁检查
▼往期精彩回顾▼三叉神经痛发作时间是什么时候?这篇文章文章给你讲清楚"止疼药"都吃过,你见过每天吃12片的吗?
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哭了,医生们笑了...
扫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