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解剖结构复杂,以右心房为著;且不同于其他解剖部位,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等均位于其壁内,因此右心房还具备独特的电生理现象,故对于临床而言,右心房内病变的检出、诊断与临床治疗方式均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病变。??
病史
患者:男,54岁。
健康体检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偶然发现右心房腔内团块状异常回声影。
主诉:无发热、胸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或体征,既往无心脏病史及肿瘤病史。?
实验室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和D-二聚体正常。?
心电图:正常窦性心律。?
胸片:心脏正常,肺部清晰。?
为诊断及鉴别诊断行18F-FDGPET/MR扫描。?
影像所见
图1-A为心脏四腔心层面T2WI图像,图1-B为四腔心层面T2WI抑脂图像,心肌及心腔内结构清晰显示,心腔内占位性病变(箭头所指)具有与心肌相似的信号强度,并排除脂肪瘤。LA,左心房;LV,左心室;RA,右心房;RV,右心室。
?
图1-C为MR心脏电影图像,清晰显示并证实右心房心腔内占位性病变(箭头所指)附着在右心房后壁。图1-D为MR心肌延迟增强图像(LGE),显示心腔内占位性病变(箭头所指)无异常强化。?
图2-A、B、C分别为心脏短轴层面T2WI、T2WI抑脂及LGE图像,也同样显示右心房心腔内占位性病变(箭头所指)具有与心肌相似的信号强度,且无异常强化。PA,肺动脉;AA,升主动脉。
图3A、C分别为心脏四腔心层面及短轴位层面18F-FDGPET图像,图B、D分别为心脏四腔心层面及短轴位层面18F-FDGPET/MR融合图像,图像均显示右心房心腔内占位性病变未见FDG异常摄取增高。
??
???最终诊断:?右心房内界嵴的解剖变异。?
病例讨论?
界嵴(cristaterminalis,CT)为右心房独特解剖结构之一,其位于右心房侧壁,起自上腔静脉口前方,右心耳根部与右心房前壁交界处(腔耳角),沿右房侧壁下行至下腔静脉口前,是与下腔静脉口前方的欧氏嵴相延续的肌性隆起。然而界嵴的心内隆起不是均匀一致的,一般分3部分,其高度分别为:上部(6.01±1.31)mm;中部(4.13±1.76)mm;下部(2.07±0.79)mm。界嵴的平均宽度为(6.26±1.87)mm。56%的标本界嵴下部呈平坦状,几乎无心内膜隆起[1]。
界嵴是心律失常的好发部位,其全面参与了所有类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如界嵴导致特发性房速,一般为局灶性起源,其治疗首选射频消融[2]。
此病例中界嵴明显隆起,呈肿块状,与肿瘤性病变极易混淆,且并未引起异常的电生理表现,为极少见的类型,从而临床无法从心电图检查中得到鉴别诊断信息。由于其治疗方式也不同于心脏肿瘤性病变。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该病变后,首要的诊断思路为进一步与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18F-FDGPET/MR检查中MR具备高软组织对比度,结合心脏电影可清晰显示心腔内结构,明确显示病变位置、活动度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且心肌MR延迟增强图像中钆剂强化特征与PET图像中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均对病变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提供有利的鉴别诊断信息,排除肿瘤性病变的可能,对临床而言避免了误诊和冗余性的措施。PET/MR也为右心房内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站式”的检查方式。
西门子BiographmMR(PET/MR)具备高阶动态靶向匀场技术,彻底消除原本在高场磁共振中常见的心脏电影成像伪影,可提供高清心脏MR电影及解剖图像;BiographmMR还具备HDPET技术,可提供高清PET图像,二者相结合,轻松实现高清一站式PET/MR心脏成像。
病例来源
图像来源于西门子BiographmMR
医院核医学科提供病例及临床图像!
参考文献:
?[1]侯允天,雷天福,张建水,等.40例成年人正常心房界嵴的形态学特征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DOI:10./j.issn.-..02..
[2]金立军,杨沙宁,黄从新.界嵴的解剖和电生理及其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意义[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6):-.DOI:10./cma.j.issn.1-..06..
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磁共振的最新进展。
扫描以下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