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虽然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欧美低,但却有逐年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严重问题。据统计,年北京每十万冠心病患者中死亡人数为21.7人,到了年上升为62人;年上海每十万人中为15.7人,到了年则上升为37.4人。就全国来说,冠心病的死亡率,年为12.07%,占疾病死因的第五位,而年则上升为44.4%,上升到首位。可见冠心病危害极大,中老年人一定要警惕和预防冠心病!上篇小编为大家科普了冠心病的病因症状和并发症,本篇中小编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和日常防护!
冠心病有哪些治疗方法?一、冠心病的西医治疗
1.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了心绞痛的症状,要立即休息,同时要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一般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通常一两分钟内心绞痛就可以缓解。
也可含化或服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或救心丸,但其缓解心绞痛需要的时间较长。
如果含化硝酸甘油五分钟仍不缓解,可再含化一片硝酸甘油。
如果是初次发生了心绞痛,无论药物能否缓解,医院去就医,因为初次发生心绞痛,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
注意事项:
1.服用上述的药物主要是为了急救,医院继续诊治。
2.各地生产的急救药盒,其内装药品种类也不尽相同,应按说明书或以医生嘱咐为准。
2.药物治疗
①硝酸酯类
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长效心痛治。
②他汀类降血脂药
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进展。
③抗血小板制剂
阿司匹林每日-mg,终生服用。过敏时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维。
④β-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有倍他乐克,阿替乐尔,康可。
⑤钙通道阻滞剂
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首选,如合心爽,拜心同。
3.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这一手术属心脏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但疗效确切。主要用于不适合支架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
4.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具体来讲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
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效果确切,风险小(1%)。普通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为15%-30%。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支架术的长期疗效,一般人群再狭窄率3%,糖尿病/复杂病变约为10%,其效果可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媲美。
二、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概括为两种。
1.心阳亏虚
心阳不足为心气不足的重症。
古人说:“心包相火附于命门。”心阳不足的根源乃是命门火衰,立方以附子(用量为10g左右,本品有大毒,不可多用)、桂枝益肾中真火。《名医方论》说:“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不用肉桂而用桂枝,且附、桂用量不大、其意思在于微微生火,以防过燥伤阴。补气之品多用红参(最好是高丽参或吉林参)。冠心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脉瘀阻,所以多配以红花、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药。
注意: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应注意理气、行气,意在调整脏腑的气机。
2.心阴虚损
冠心病者多见于老人,而老人常见素体阴虚。在病变过程中,多易出现阴虚尤其是肾阴虚的症候,久之阴损气伤,或气虚津液生成不足,都可出现气阴两虚的症候。因而适宜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治疗。五味子、太子参、白芍、麦冬、石斛均为常用益气养阴之品。虽药味不多,而兼有补气、清热、滋阴、敛阳四法。
冠心病应如何预防?预防冠心病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和饮食做起,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1
起居有常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
身心愉快
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
控制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不宜喝浓茶、咖啡。
4
戒烟少酒
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
劳逸结合
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
体育锻炼
运动应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冠心病患者应如何护理?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冠心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精神护理
护理人员须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让患者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
2
饮食护理
健康的饮食可显著降低胆固醇浓度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因此护理中应保持患者健康的饮食习惯。
3
运动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适当运动。在护理中应视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运动方法和运动量加以指导。以不感过度疲劳为宜。
4
服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促使冠心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执行医嘱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努力观察和避免其他因素对用药过程的干扰。
5
日常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主要包括生活环境、睡眠等方面。良好的环境使病人精神愉快,促进病体恢复。注意病人的睡眠护理,不要夜间工作,养成规律性睡眠。
6
因时护理
要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进行护理,如春天百病生长,室内应注意定期消毒,开窗通风,夏天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凉爽;秋天应保持室内湿润;冬天应注意保暖等。
(图/文:君和健康新媒体编辑整理)
君和健康致力于打造精品化的健康管理平台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