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诊断 >> 喜讯Hybrid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

喜讯Hybrid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

 

随着近年来社会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主动脉手术量每年增长高达20%。我国主动脉疾病区别于欧美、日本等地区,以A型主动脉夹层这类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居多,治疗相对棘手,死亡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面对这一挑战,临床医生一方面寄希望于创造出更先进高效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着手于规范化治疗以提高手术质量。基于这一理念,众多专家携手制定了《Hybrid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年12月20日,在年即将结束之际,《Hybrid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在武汉洲际酒店会议中心盛大召开。该共识由30多位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的宝贵经验汇聚而成,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主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手段提供更多选择、挽救更多的患者。

发布会伊始,中医院舒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中国主动脉疾病治疗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处理需要考虑解剖条件、病理学、弓上分支、栓塞性卒中以及锚定区等问题,是当前血管外科临床医师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舒畅教授通过“HENDO”治疗体系,即主动脉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以及腔内结合开放(Hybrid)等方式为我们阐述了主动脉治疗这一话题:Hybrid能够有效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包括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病变,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腔内修复术更加微创,且随着技术和器械的革新,应用前景愈加广阔;开放手术能够解决解剖复杂的主动脉弓部病变。但正如舒畅教授所说的,目前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均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能让患者获益最大的治疗方式就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那么,一手“手术刀”吗,一手“导管”的手术到底怎么做?什么样的患者获益最多?Hybrid专家共识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答案。随后,中医院罗明尧教授对新发布的《Hybrid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由于主动脉弓部解剖的特殊性,主动脉弓部病变治疗的死亡率并发症率高,治疗仍极具挑战性。传统外科以及腔内技术都在不断进步,两种技术的融合将为弓部治疗提供多元化治疗选择。目前,各中心的外科和腔内技术水平不一,医师的外科和腔内融合能力不一,场地条件不一,结合具体病变和具体团队、场地条件,各中心或团队的技术融合方案会有不同的侧重特点。《Hybrid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是一部Hybrid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与欧洲共识相比总体上更具体、大胆。此共识进一步细化了Hybrid分型,阐述了Hybrid主动脉弓修复术可避免深低温停循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界定了使用患者年龄。未来,随着各中心融合技术软硬件条件的提升,我们期望见到Hybrid技术逐渐走向标准和统一,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院胡盛寿院长在致辞中回忆了他年医院建立亚洲首个“一站式杂交手术室”时,曾预测Hybrid在未来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大血管领域,随着时间的飞逝事实也验证了他这一预测。以中医院为例,目前已有的6个杂交手术室使用最多的就是血管外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发展,血管外科由过去的“死战”和“血战”转为集中腔内和Hybrid,目前的发展状况已有了明显改善。未来我们期待腔内和Hybrid无论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减少方面,还是手术的远期效果方面均有进一步的提升。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未来大血管外科相关疾病会一如既往是心血管疾病方面占比最大的部分。而相较心内科,中国血管外科的发展更为不平衡。此次“共识”发布的意义在于,在专家共识的引导下更理性地推动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有计划地医师培训,整体提升(无论开放还是腔内的)手术水平,保证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的治疗。因此“共识”发布后,要重视后续的普及、推广工作,切实落实共识发挥预期的效应。

《Hybrid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仪式

发布会最后,由胡盛寿院士、舒畅教授、董念国教授、沈振亚教授、施俊哲教授(台湾)、俞世强教授、郑军教授、薛松教授等共同参与了《Hybrid技术治疗累计弓部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的启动仪式。Hybrid共识的发布只是Hybrid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步,后面迎接我们的是更多的临床实践和执行。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ys/13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