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以下简称“Castor?分支型支架”)于年6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注册证。近日,医院心外科王韧主任及其团队,成功应用Castor?分支型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溃疡一例。
患者左椎动脉发自于弓部,术前经CTA检查诊断为弓部小弯侧有溃疡。使用Endosize软件评估显示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LCCA-LSA距离为8mm,精确测量LSA展开最充分时的钟向角和足背角分别为左前斜58°和0°(图1)。
图1术前弓部三维重建评估
手术方案:
术者对该病例进行充分评估后,决定选用Castor?分支型支架进行治疗,理由如下:
溃疡位于左锁骨下动脉LSA附近的小弯侧,如果使用一般直管型支架,近端锚定区有溃疡病变,有发生I型内漏的风险。为达到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避免风险,只能选择覆盖LSA,或通过“烟囱”、“开窗”等技术重建LSA。而Castor?分支型支架定位于Zone2区,可向近端拓展锚定区,将健康锚定区拓展至12mm(LCCA-LSA距离加上LSA直径)(图2),同时避免了鸟嘴现象的发生,但需要覆盖发自于弓部的左椎动脉。
Castor?分支型支架采用软鞘跨弓,具有优异的跨弓性,能应用于角度较锐的弓型。
Castor?分支型支架近端采用三重小波段结构,紧贴血管壁,确保密封性,防止I型内漏的发生。
Castor?分支型支架特有的锥度设计,能适应远端不同的血管直径。
Castor?分支型支架的分支后移长度有5~30mm多种选择,适应不同的血管解剖情况,此病例选用分支后移10mm的规格,可在重建LSA的同时,不影响LCCA血流。
图2使用Castor?分支型支架将健康锚定区拓展至12mm
手术过程:
术前测量得出,弓部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9.6mm,LSA远端直径为5.9mm,因此选择近端直径为32mm,锥度6mm,分支直径8mm,分支支架后移长度10mm的Castor?分支型支架。同时经评估后,计划覆盖发自于弓部的左椎动脉。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图3),建立分支导丝通道后,导入Castor?输送系统并释放。
图3软鞘跨弓,精准定位
术后造影:
术后造影(图4)显示,Castor?分支型支架定位精准,无移位;支架近端三重小波段密封性能良好,无内漏;LSA及LCCA血流通畅,溃疡被完全隔绝,手术圆满成功。
图4术后造影
Castor?分支型支架是全球首款通过微创伤治疗能同时实现腔内修复主动脉和弓部分支动脉的覆膜支架。其独有的“分支一体化”结构能够适应各种弓部解剖,主体和分支支架缝合为一体,并一次导入和释放,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体式分支支架的导入和定位难题,并具有内漏率低、侧支通畅性好等优势,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同时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
Castor?分支型支架的上市,使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朝着主动脉弓部的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也是从事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临床医生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寻求突破的治疗领域。
专家简介
翁国星,副院长,年9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年7月获胸心外科硕士学位;年10月至今医院工作,年-年及年赴美国著名的Mayo医学中心﹑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Duke大学医学中心等留学。年赴澳大利亚悉尼St.Vincents医院学习。年出版专著“电视胸腔镜手术学”(中国科技出版社);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首批优秀专家,福建省医药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福建省医药卫生系统优秀回国人员。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任委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韧,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医院心外科博士,首都医院心外科博士后,擅长主动脉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介入封堵和腋下小切口手术),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冠心病的诊断和药物、手术治疗。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青年委员,微创瓣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血管外科技术与工程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委员;国际血管联盟血管修复与重建专家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基金会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获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厄尔巴肯奖,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福建省中青年骨干人才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第一作者在国际和国内权威专业杂志发表近二十余篇论文,SCI论文5篇,中华系列杂志8篇。曾在柏林德国国家心脏中心进修学习。
科室简介
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于年,为福建省第一个,全国第四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内科治疗、外科治疗以及科学研究中心。心血管外科同年独立建设专科,是福建省最早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科室,自年以来迄今共完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余例,居福建省首位。年,由于临床发展的需要,病人大量增加,床位增加,心外科发展壮大为外心外一科与二科。心血管外科为国家重点专科。
目前心外二科室拥有床位58张,有正高级职称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医学博士后1人,医学博士4人,医学硕士4人。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急性A型夹层的手术治疗(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弓部分支优先技术,Ⅰ、Ⅱ杂交主动脉弓置换;同时开展了许多微创介入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原位开窗、体外开窗、分支支架、杂交技术重建主动脉弓部分支。并开展了许多创新性心脏外科手术,如电视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胸腔镜下左房粘液瘤切除术、全腔镜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钳闭术、右侧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全腔镜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全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等;并开展了许多复杂或疑难心血管外科手术,如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双向Glenn手术、Fontan手术、Switch(动脉调转手术)、术、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形术、冠脉搭桥术技术及大血管与外周血管介入微创手术等;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例如,二尖瓣人工腱索成形技术、急诊夹层动脉瘤全弓象鼻支架手术技术、急诊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手术技术、大血管杂交手术技术、复杂先心病杂交手术技术、新生儿低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手术技术、常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包括成功完成我省内第一例David手术及2.5kg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手术;另外还成功手术治疗永存动脉干、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狭窄)及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弓离断矫治、William综合征矫治、双主动脉弓完全性血管环矫治、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矫治等高难度手术等代表福建省心血管外科最高水平的手术,在全国名列前茅。
微心声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