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内二科、原解放军第医院魏相东原创并担任主讲,每两周更新一期,通过系统、专业的心脏超声相关知识讲解及临床案例解析,了解基本操作和结果判读,旨在开拓同道的诊疗思路,提升临床综合实力。
左心长轴切面,又称为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是经胸超声心动图最常用的标准切面之一。由于该切面大部分结构与声束垂直,因此多用于结构性测量,因角度关系,血流速度的测量应用较少。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左心长轴切面的操作方法、显示内容、注意事项、测量方法等,点击回顾←
五、M型模式
随着组织多普勒、三维容积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临床工作要求的提高,M型的应用逐渐减少,但由于其灵活方便,时间分辨率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简易的心脏收缩功能评估以及短暂异常的显像。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传统的M型波群及其临床意义,虽然临床应用越来越少,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打开超声心动图诊断思路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尖瓣波群
学习二尖瓣波群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理学中的心动周期。生理学中,心动周期的定义为“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可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以及心房收缩期。二尖瓣的M型曲线可大致对应以上各个时期,因此了解二尖瓣的M型曲线对于了解心动周期以及心室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操作方法: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M型取样线通过二尖瓣前后叶
)曲线识别(图1):
A峰:左房收缩期二尖瓣前叶的前向运动,通常出现于心电图P波之后约10ms
B点:左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与F点处于相似水平,有时B点可不显示。
BC段:相当于左心室等容收缩期
C点:左心室收缩期二尖瓣关闭点,一般出现于心电图R波后。
CD段:左心室射血期,包括左心室收缩期以及终末部分的左心室等容舒张期
D点:标志二尖瓣开放,一般出现于心电图T波终末
DE段:代表心室快速充盈期
E峰:代表二尖瓣开完全开放
EF段:代表二尖瓣前叶从最大开放位置E点向后回复到半关闭状态,其坡度为EF斜率。有时会出现F0点将EF段分为两部分,EF0代表房室瓣环移动,F0F代表二尖瓣叶活动。
F点:代表二尖瓣回复到半关闭状态,左心室进入缓慢充盈期。
FG段:代表左心室快速充盈期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二尖瓣前叶回声曲线
G点:代表左心房开始进入收缩期。
(以上内容源自《超声心动图规范检测心脏功能与正常值》)
图1左心长轴切面二尖瓣M型图像
3)重点解读:这里我们重点学习一下CD段及EF斜率
CD段:代表心室射血期(包括快速射血期以及大部分减慢射血期),CD段之所以呈缓慢升高状态,是由于射血过程中,心室容积减小,二尖瓣整体前移所致。如果合并动力型左室流出道梗阻(比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则二尖瓣前后叶收缩期向前移动,致使左室流出道狭窄,M型可见CD段抬高(图13),又称为SAM(SystolicAnteriorMotion)征。至于为什么会移向左室流出道,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以下伯努利原理。
图1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M图像示收缩期CD段抬高,前移贴近室间隔(短箭头),舒张期曲线E峰可见(长箭头)
EF斜率:通常EF斜率可反映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我们知道,心室的充盈分为主动充盈和被动充盈,而主动充盈的动力来自心室的主动舒张。等容舒张期时,心室肌的主动舒张引起左房室间产生较大的压差,当压差达到一定程度,二尖瓣迅速开放(E峰),进入快速充盈期,此时左房内大量血液涌入左心室,心室内压力随即升高,二尖瓣前叶由于心室内压力的升高而回到半开放状态(EF段)。因此,EF段的斜率(时间变化率)可反映心室内压力变化的速率。可以想象一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如心室壁的弹性)的前提下,EF段越陡峭(斜率越大),说明心室内压力变化越快,进而提示心室的主动充盈能力就越强。因此,我们可以把EF斜率作为反应心室的主动舒张功能的指标之一。、
知识延伸●●
松弛性与顺应性,二者均是反应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松弛性是指心室肌主动舒张引起血液充盈的能力,即心室主动充盈的能力。顺应性是指心室接受血液充盈时被动延伸的能力,即被动充盈能力。松弛性一般反应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期)心室肌舒张的力量和速度。顺应性一般反应舒张晚期(减慢充盈期和房缩期)心室肌的弹性以及被动伸展的性能。一般来讲,二者相辅相成,只不过不同时期表现的主次略有差别而已。松弛性减低主要见于心肌缺血,而顺应性减低主要见于心肌肥厚。我想,随着研究的深入,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病理变化的判断也会产生重要意义。
心室波群
1)操作方法
规范的M型超声左心室波群是指图像上应包括右心室前壁、右心室腔、室间隔、左心室腔和左心室后壁,室壁内膜面清晰流畅,左心室腔内可无或有腱索反射,但不应有二尖瓣或乳头肌反射(取样线位于腱索水平)。左心室腔应充分展开,取样线必须尽可能与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呈直角相交,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内膜清晰可辨。
)测量指标
舒张末期(同步心电图R波顶点):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室厚壁厚度LVPWd
收缩末期(同步心电图T波止点):室间隔厚度IVSs、左心室前后径LVs、左室厚壁厚度LVPWs
3)计算指标:
舒张末期左心室容量LVD3、左心室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FS%等
4)重点解读
早期M型测量EF值采用的是立方体法,通过测量心室内径并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Vd)和收缩末容积(Vs),并通过(Vd-Vs)/Vd计算出射血分数。计算过程如下:
假定左心室为规则圆锥体,高为L,底面积为S,底面椭圆形的两个轴径为D1和D
圆锥体体积公式
椭圆形底的面积公式
带入公式可得
假设D=D1=D,L=D时
椭圆形底的面积公式
该计算方法的前提是假想的左心室圆锥体的长轴和短轴比例恒定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左心室长短周之比均为,因此立方体法经常会高估(LD)或者低估(LD)射血分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eichholtz提出了一个经验公式
目前绝大部分超声设备均采用的是Teichholtz校正公式。但左心室呈球形或不规则形(节段异常)时,Teichholtz校正公式应用受到限制,此时我们可以采用Simpson法来评价左室射血分数。(关于Simpson法我们将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中着重讲述)。
主动脉瓣波群
1)操作方法:
取样线经过主动脉瓣瓣尖,要求显示代表主动脉瓣开放和关闭的六边形结构
)测量指标
主动脉根部内径、左心房前后径、主动脉开瓣幅度
六、彩色多普勒模式
反流
二尖瓣反流和主动脉瓣反流:一般来说,角度原因,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反流最好于心尖四腔心和五腔心观测,但有时左心长轴切面要比四腔心、五腔心切面更敏感、清楚(图14、15)。
图14二尖瓣反流,图中左房内蓝色血流信号为收缩期二尖瓣反流,源自二尖瓣前后叶对合点,指向左房后壁。
图15主动脉瓣反流,图中蓝色血流为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
室间隔缺损
该切面显示大部分肌部室间隔,只显示少部分的膜部室间隔,所以常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此切面二维图像不易显示,由于左右心室压差较大,室间隔缺损的分流速度比较快,因此本切面亦可采用彩色多普勒的模式显示右心室内异常的分流信号。此外,由于该切面同时显示室间隔和主动脉窦,因此在鉴别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窦瘤破裂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临床工作中,室间隔膜部缺损和主动脉窦瘤破裂引起的分流,从位置上很难判断,我们可以结合心动周期来来鉴别,室间隔缺损的分流发生于收缩期,而主动脉窦瘤破裂引起的分流发生于收缩和舒张双期。
左室流出道梗阻
左室流出道梗阻时,M型二尖瓣波群CD段抬高,收缩期贴近室间隔。彩色多普勒模式可探及高速花色血流。由于角度原因,该切面不适于测量左室流出道流速(图16)。
图16左心长轴切面,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收缩期左室流出道五彩相间的高速血流信号。
魏相东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医院心内二科、原解放军第医院
推荐阅读
心内科医生为什么要学心脏超声?即将上线超声心动图—总论科普篇一名超声大夫的学习经验干货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