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常识 >> 年首例爱德华SAPIEN3瓣膜

年首例爱德华SAPIEN3瓣膜

 

年1月6日,医院成功完成爱德华SAPIEN3瓣膜植入。此次手术全程历时3个小时,术中跨瓣异常艰难。面对病情严重且复杂的患者,医院TAVR团队做了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术中精准施策,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圆满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者陈生龙教授代表TAVR团队在手术后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采访,详细阐述了患者的情况以及术中如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并且分享了他对中国TAVR发展前景的预期。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一例高难度TAVR手术

患者是一位79岁的老先生,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就诊,峰值流速.8cm/s,峰值压差93.6mmHg。由于患者近期需行其他外科手术治疗,且患者高龄,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常规外科瓣膜置换手术术后恢复较慢,可能影响整体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同时,家属也积极要求尽量采用微创方式进行治疗。在综合患者整体情况,经心脏中心内外科综合评估,选择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然而,在术前评估时,团队发现患者是个极度横位心,瓣环平面与水平面夹角67°,且瓣膜病变本身为TYPE0型的二叶畸形,钙化严重。“患者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出现晕厥,后果不堪设想,”团队在术前即考虑到可能存在跨瓣及瓣膜定位困难等问题:“患者二叶畸形且钙化严重伴有横位心。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创伤和意外发生,成为我们考虑的重点。目前国内正式上市的介入瓣膜有4款,其中爱德华SAPIEN3瓣膜是经外周途径、短瓣架瓣膜,其操作系统人性化,定位释放精准,还有一个设计特点是输送装置可调弯,特别是头端可调弯,对过弓跨瓣包括横位心在内的情况提供了很大的操作便利。低瓣架高度可适应于周围解剖结构,应对冠脉开口较低的病患,且整体产品精致小巧,可降低外周血管的损伤风险。”在反复权衡各项植入瓣膜的特点及患者自身根部特点后,团队决定采用近期刚刚在国内正式上市的爱德华SAPIEN3瓣膜。导丝跨瓣困难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成功释放瓣膜术前跨瓣压差95.13mmHg术后跨瓣压差6.02mmHg

整场手术历时三个小时,难点就在于逆向过瓣的过程,“因为是二叶瓣且钙化严重,可以说80%的时间在做跨瓣。成功跨瓣后,球扩瓣因为定位准确不易移动,释放过程很轻松,术后患者情况良好。”

年开始的TAVR梦想早在年,心脏中心团队的陈生龙教授和高卿医生远赴德国慕尼黑学习这项被誉为心血管领域“革命性”的技术。“德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TAVR领跑者之一,尤其是近些年TAVR介入数量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外科治疗。在认知上德国对TAVR的普及程度要比中国好一些,国内目前还局限在大中心的部分大专家。TAVR是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未来国家医保体系如果能纳入TAVR,相信可以让更多的患者获益。”在院领导及中心领导的支持下,心内科王伟民教授和心外科陈生龙教授着手在医院建立TAVR团队,并于年8月和年1月,医院首例经股动脉途径和经心尖途径的TAVR手术。“组建团队最初只是一个设想,这个项目怎么回事,TAVR怎么回事,要找哪些科室的医生一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感触比较深的一个事情是TAVR术前评估对影像信息要求比较高。比如CT检查,对扫描的时相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要有不同部位的组合,我们找到放射科的同事,仔细说明我们想要得到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把这些检查项目单独列为一个大项目,医院再做TAVR,只需要写上心外科TAVR专用CT检查。”

“还有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也要考虑到,万一需要紧急开胸需要外科辅助怎么办?现有的手术室能不能满足多学科同时使用?在前期的逐步磨合中,以及心脏中心(特别是成熟的冠脉介入团队及电生理团队)和相关科室同仁的帮助支持下,我们有了勇气真正开展TAVR。”

前途光明的TAVR

TAVR的开展更是需要多学科协作。“内科也好,外科也好,我们每次在准备手术之前会有团队讨论,包括病人适合什么路径,应该用什么瓣膜,有什么预案,都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内外科融合是两种技术两种知识的融合,医院TAVR是外科主导,有些是内科主导,医院两条线都要发展,都要相互配合。”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TAVR的普及任重道远,但却“前途光明”。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从心外科的角度来看,体外循环的出现,成为心外科快速发展的基石,没有体外循环的出现,可能很多心脏手术都做不了。以TAVR为代表的导管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是心外科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是又一次飞跃,它的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光明的。”

团队及专家简介

医院TAVR团队成员

中心主任:陈红教授

心内科:王伟民教授,李学斌教授,马玉良、曹成富、周旭、杨丹医生

心外科:陈彧教授,陈生龙教授,高卿、范桄溥医生,刘晶、秦俊超技师

超声心动室:朱天刚教授,于超医生

麻醉科:冯艺教授,张冉医生

放射科:洪楠教授,陈雷教授,安备医生

介入中心:翟莹护士长,李莉、袁寒星护士

心外ICU:董穗欣医生,丁璐护士长

专家简介

王伟民

医院

心脏中心副主任、导管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洲心脏病协会(FESC)亚太心脏介入委员;美国心脏介入协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擅长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的诊治,尤其在介入性心脏病学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李学斌

医院

心脏电生理室负责人,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导师。其所带领的团队无论从心律失常难度和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治医院排名第一。共完成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手术万例以上。医院开展了心脏介入手术,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多次应邀赴国外进行手术和指导工作,其所兼职副主任委员的中国心律学会也是我国心律失常专业最有权威和成立最早的专业学会。

尤其帮助指医院成功处理了多例疑难失败和并发症病例。起搏器故障及电极导线拔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位居国际领先,国内第一。也是该领域国内指南的第一负责人。并完成和在研多个学术课题,先后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和中华医学奖、华夏医学三等奖各一项。鉴于在房颤导管消融领域的成绩,获中华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杰出贡献奖。主编专著三部,主译和参议专著10余部学术专著,参编专著多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SCI3篇,担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举办心脏电生理和起搏高级研讨班讲座27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心脏电生理和起搏方面的专业人才。

陈生龙

医院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任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国际先心培训中心爱心工程专家,被国内10余家省、市医院特聘为技术顾问和会诊专家。

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在冠心病外科手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已完成近例,成功率99%以上;率先在北京大学系统开展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心脏外科杂交手术(介入治疗与开心手术同台进行)等心血管外科治疗的前沿项目。

年,赴德国学习,回国后主持开展TAVR手术,为危重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实施微创介入诊疗。

参编专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马玉良

医院

博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心脏重症。能够处理复杂冠脉高危病变,如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钙化扭曲病变、小血管长病变等;对严重钙化病变,熟悉并掌握冠脉旋磨技术;熟悉并掌握有创冠脉评估手段: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长期CCU工作过程,对心血管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药物和介入治疗、心原性休克的抢救、急慢性心衰合并多器官损伤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等等;对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包括PICCO、Swan-Ganz导管、床旁超声等),并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

主要社会兼职: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循环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委员、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委员,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学会委员等。

扫码进入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zlyy/14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