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病史
患者男性,34岁,年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10天,多在下午和晚上,体温37-39°C。曾在门诊静点利复星3天,红霉素2天。血常规检验白细胞13.6×10*9/L,中性粒细胞60.1%。
当晚体温高达39.3°C,心率快,血压下降至80~60/50mmHg,连续2次晕厥,经急诊抢救意识恢复。
入院查体
急诊急查白细胞15×10^9/L,红细胞4.28×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谷草转氨酶60IU/L,乳酸脱氢酶IU/L,谷丙转氨酶IU/L,肌酸激酶68IU/L,肌酸激酶ML12IU/L。ESR24mm/1h,D-二聚体6mg/L,肌酐μmol/L,尿素氮4.9mmol/L,血糖15.35mmol/L,钠mmol/L,钾4.76mmol/L氯化物.4mmol/L,二氧化碳15.3mmol/L。
诊断
第一次入院诊断:急性心包填塞
入院后治疗:多巴胺维持血压,抗休克治疗,开胸探查。
第二次入院:开胸探查术后4个月患者因右锁骨下搏动性包块再次入院。
超生提示右锁骨下腋窝侧探及囊性腔大小约5.2×5cm2,无回声区大小约3.6×2.6cm2,外部为血栓回声,与右锁骨下动脉中段交通口2mm。
诊断:右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
入院后治疗:行右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破口修补术
病理结果示:动脉瘤为炎性物质
第三次入院:术后2年,患者因突发腹痛再次入院。
腹部B超发现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入院后行主动脉造影+腔内修复术,患者康复,出院
第四次入院: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9年,患者因腰背部反复酸疼半年再次入院。
CTA检查:
治疗:行主动脉造影+腔内修复术
术后CTA复查:
心脏MRI复查:
肿块体积明显缩小,由57×43×33cm3变为2.8×2.5cm最后直至消失。
随访讨论
1.为何第一次开胸探查无法切除的肿物在后来自行消失?
2.数年反复发作的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在哪?
想了解孙立忠教授、唐福林教授、黄连军教授、陈东教授、李延林教授、刘建实教授对此病例的观点,请您01月12日周四晚8点锁定《极限会诊》第五期--《神秘的主动脉病变》
医联:一个有态度,更有温度的医生实名学术社交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极限会诊预告片。↓↓↓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