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届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年度科学会议于年3月16日至18日在新奥尔良召开。根据官方最新数据,ACC将展示篇口头、壁报摘要、21项最新临床试验(LBCT)、15项特色临床研究(FCR)。可喜的是今年大会评出的8篇BestPoster中有1/4来自中国。
BEST_POSTERACC最佳壁报01中国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基因型及临床特征:中国单中心研究KunLi,YangJing,YuanweiLiu,HeRong,XueYajun,SheFei,LiuFang,MiaoGuobin,LvTingting,QiaoYu,SunShenjie,LiSiyuan,ZhouJie,LiLing,ZhangPingBackground不同人群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可能存在差异,这在中国人群中尚未进行研究。Methods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年期间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这些患者的血液样本被送去进行基因分型。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s测序用于鉴定LQTS相关的遗传变异。Results87名受试者(60个家庭)中,63%为女性,平均QTc为±77.48ms。61名(70%)患者发生心脏事件,首次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18±1.86岁。74例患者有单一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遗传变异(13例KCNQ1,45例KCNH2,6例SCN5a,3例KCNJ2,1例KCNE1,4例AKAP9,2例KCNJ5),14例患者有多个LQTS相关突变(LQTM)。共确认63个遗传变异,其中25个新的LQTS相关突变。LQT1患者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经历了大部分心脏事件(99%)。LQT2患者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症状,包括情绪紧张(23%)、噪音(19%)、惊醒(16%)、疲劳(16%)、排尿(6%)、发烧(3%)、饥饿(3%)、姿势改变(10%)、月经(9%)、产后(4.5%)。LQT3患者在休息(60%)、睡眠(40%)或发烧(20%)时出现症状。LQTM患者无心脏事件生存率最低(P=0.)。治疗策略包括36例(41%)患者没有积极治疗,51例(59%)患者没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其中15例(17%)合并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2例(2%)合并起搏器,8例(9%)合并左心交感神经失神经。平均随访7.14±3.12年,治疗后的年心脏事件负担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9±1.83vs0.16±0.36,P0.)。ConclusionLQT2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亚型,LQTM次之。在LQTS患者中,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往往以基因特异的方式在特定情况下发生,其危险因素和预后因基因型而异。扫描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