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1日,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头颈外科专委会第八次会议在我市召开。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共同主办。会上,同期举办咽喉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甲状腺结的规范化诊治技术项目推广暨颈部无痕腔镜甲状腺适宜技术推广专题会议。特邀华中医院副教授陆翔、医院教授李文、医院教授李超等国内、省内知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现场授课。
会议期间,进行了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手术直播和圆桌会议,对咽喉疾病诊治新进展、甲状腺结的规范化诊治技术项目推广暨颈部无痕腔镜甲状腺适宜技术推广进行了深入探讨。李文等专家就喉神经内分泌癌、异位甲状腺、ENT头颈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各位专家以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圆桌会议上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解决医学难题,让现场学员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近1个小时的圆桌会议上,专家们的精彩讨论让会场掌声不断响起。
值得一提的是,手术直播成为大家最为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李文:
医者要具备仁心匠心平常心头颈部恶性肿瘤,例如腮腺、上颌骨、咽旁、口腔等来源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的修复非常重要但难度较大,利用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是头颈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开展了相关培训,攻克了皮瓣转移血管吻合的技术难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病变范围、部位、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皮瓣。
一名合格的头颈外科医生需要具有仁心、匠心、平常心,相信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都不缺乏治病救人的仁爱之心;匠心虽然与个人成长的背景、天赋和所处平台相关,但通过不断的努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平常心则是在临床工作中,要保持理性的判断。
在多年开展皮瓣转移的工作中,不乏有手术效果良好的案例,但同样存在皮瓣坏死、难以成活的,这对医生的心态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显得至关重要。
四川省卫生健康政策和医学情报研究所所长赵晓恒: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近年来,医院评审标准已经在发生改变,能力(DRGS,CMI)、效率(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和安全(低、中、高风险死亡率)医院评审的综合标准。
之前,医院发展经历了四次较大的战略转型:年以前,规模扩大战略;-年,科研强院战略;-年,精细化运营战略;以来,学科卓越发展战略。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无论经历什么战略转型,医院发展与改革的永恒话题。医院建设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的必然要求。
优势医院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对医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医院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学科医院“高精尖优”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精准聚集发展定位、打造拔尖人才团队、开展尖端医疗技术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科建设能够带给我们什么?通过科学谋划发展目标(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新路径),精心培养一个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拔尖人才团队(梯队);强化产出和应用,将一批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科建设如何建?要熟悉标准、客观评价、研究分析、制定计划、逐项落实。
医院教授李超:
腮腺肿瘤的外科治疗方式目前的文献报道中,腮腺肿瘤约80%为良性,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在40-60岁之间。
良性腮腺肿瘤的手术方法已从单纯摘除术转变为浅叶切除术或部分腺体切除术。然而,使用哪种手术方式仍是一个争论的话题。
目前,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剜除术、全切术、部分切除,缺点明显,出现切口暴露、疤痕明显,且术后颜面不对称,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下颌缘支瘫;耳大神经功能障碍,耳廓区域麻木;唾液分泌减少,口干。
根据基础研究结果对传统术式进行系统化改良和优化即美容除皱切口、胸锁乳突肌肌瓣、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和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腮腺肿瘤是唾液腺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腺体浅叶。
对于腮腺良性肿瘤,直径小于4厘米者可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方法,部分切除安全切缘1厘米;经过系统改良的部分切除术(切口、肌瓣、神经保护)可兼顾手术疗效、形态和功能;腮腺深叶肿瘤多可通过颌下切口,不需要颌骨裂开显露切除;腮腺恶性肿瘤需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腺体切除或扩大切除。手术方式、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面神经重建可考虑选用耳大神经或副神经同期重建,有望获得满意疗效。腮腺咬肌区域软组织缺损可根据缺损选用个体化的一期修复重建手段。外科治疗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即使是恶性肿瘤远位转移,局部外科治疗仍可考虑。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少新:
乳糜漏防治有方法所谓乳糜漏是指各种原因所致淋巴液从循环系统中漏出,左侧颈部以胸导管损伤诱发多见。
淋巴液含脂肪、电解质等物质,流失可致患者电解质紊乱等功能损害;影响患者免疫功能。淋巴液进入胸腔可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者可出现皮瓣坏死、出血等;增加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心理状态。
乳糜漏常规防治方法有:颈清扫中遇IV区淋巴结巨大或颈内静脉粘连时,清扫该区域多结扎,切勿粗暴处理;术中不要过于刻意寻找胸导管,这样更容易造成淋巴管损伤;颈部淋巴结转移广泛融合、有颈部放疗史或既往手术史可能增加损伤风险,操作要更仔细;引流管同颈内静脉角保持一定距离等。
术前一晚予以进食高脂牛奶或橄榄油(高脂牛奶或橄榄油可致胸导管扩张甚至呈乳白色,便于术中识别)。术中可让麻醉医师协助加压通气,促进循环致观察有无乳糜样或清亮液体渗出,便于术中处理结扎;淋巴管壁非常脆弱,注意针眼处缝扎观察等。
乳糜漏防治新方法有:术中予以切断肩胛舌骨肌肩胛端,用游离端填塞左颈乳糜漏好发区域后,同周围组织缝合,医用生物胶填塞封堵乳糜漏,当颈根部出现乳糜性渗出立即予以单独结扎,之后在结扎或缝合处滴加医用生物胶,待干燥后周围结缔组织减张封闭;精确部位用明胶海绵填塞防乳糜漏:虽不能完全避免乳糜漏发生,但可延缓乳糜漏发生时间,减少乳糜漏发生量,在积极治疗颈淋巴结清扫乳糜漏应用上有一定临床价值。
市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杨海波:
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胸导管被脂肪疏松结缔组织所包绕,其管壁较薄、韧性较差,且又与小淋巴管伴行,在对颈内动脉下端进行操作时,若分离不细,且忽视对分离切断组织的结扎,会导致乳糜漏的发生。颈部解剖会因感染、放疗等因素,增加手术的困难。
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主要功能是收集淋巴液进入淋巴循环的重要器官。胸导管经膈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并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故发生乳糜漏时应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若发现乳糜胸,后果比较严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应及时进行处理。
术中防乳糜漏的关键是熟悉解剖,规范操作了解淋巴管的主干和分支的走行分布,同时要注意其解剖变异。术中尽可能做到锐性解剖,操作要轻柔,不能粗暴,对于手术中看到的疑似淋巴管的透明管状物应稳妥结扎。
手术中对于中央区下界深部区域的结扎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中央区淋巴漏发生率的减少有明显的作用。
手术结束时在手术区域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干净,麻醉师手动鼓肺,并且观察手术区域是否有乳糜样或清亮的液体流出,这样也能够有效发现开放的淋巴管。
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要食用高热量、高蛋白、低钠、低脂饮食。
记者:周代庆
编辑:卫葳
审稿:程普、高菲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