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预防 >> 中国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与治疗

中国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与治疗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脑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2~3个罹患高血压,居于慢性疾病患病率之首。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将增加。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特点1—收缩压增高为主

随年龄增长,心脏、血管顺应性下降,动脉管壁僵硬度增加,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水平逐渐增高,舒张压水平下降。

特点2—脉压增大

与年龄相关的动脉硬化、动脉顺应性及弹性下降,使大动脉对血流的储存及缓冲能力下降,伴随着老年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使脉压增大;同时,当老年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引起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同样可以导致脉压增大。

特点3—血压波动大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管顺应性降低,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等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血压急剧波动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明显增加。

特点4—体位性血压变异

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是指从平卧位改变为直立位后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

特点5—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20%(超杓型)、夜间血压较白天升高(反杓型),使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特点6—合并症多、合并用药多

老年人高血压常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肾病、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痴呆等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或加重靶器官损害,显著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

特点7—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hypotension,PPH)

符合以下3条标准之一者诊断为PPH:(1)餐后2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mmHg;(2)餐前收缩压不低于mmHg,而餐后90mmHg;(3)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意识障碍)。

特点8—白大衣性高血压(white-coathypertension,WCT)

又称诊室性高血压,为特殊类型的高血压,表现为患者仅在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目前常用诊断标准为诊室内血压值持续≥/90mmHg,而24h平均血压值</80mmHg,或多次家庭自测血压值</85mmHg。

特点9—难治性高血压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联合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至少1个月,血压仍不能达标,或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考虑为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更常见于老年患者。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仍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应贯穿降压治疗的始终,包括调整膳食结构,适当减少钠盐摄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老年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要点: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多药联合,逐步达标;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监测立位血压,避免低血压;重视家庭自测血压及24h血压测量,同时要注意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有其一定的特点。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心、脑、肾疾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多重用药,治疗更困难,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在强调降压达标的同时,需要注意伴随疾病的影响,并加强靶器官的保护,避免过度降压。根据患者对降压药的反应情况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在数周甚至数月内逐渐使血压达标。

作者:老年病科赵静岩









































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zz/5128.html

当前时间: